从诗行到书意,用苏东坡的方式打开豁达人生

潮新闻客户端 祝平凡

我们都说苏轼一生乐观豁达,整个人活得通透,那是因为他有一个牢牢的抓手,他始终有文学,有艺术支撑着他。

即使在被贬黄州的逆境中,他能吟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赤壁观浪,他挥笔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仰望明月时,又书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游赏西湖时,他描绘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图片

宋 王诜 东坡赤壁图

今天,我们读他的书法、他的诗词,从他的艺术和文学中,走近真实的苏东坡。

图片

元 赵孟頫 东坡小像 局部

读书法

图片

《东坡面目:读懂<黄州寒食诗帖>》 孙善春 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一本书读懂“天下第三行书”

品味古今第一才子苏东坡的生命艺术

苏轼一生著述丰富,其文艺思想散见于其庞杂诗文,难以归纳。《黄州寒食诗帖》由苏东坡撰诗并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该帖在书法史上影响极大,也是东坡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图片

宋 苏轼 黄州寒食诗帖 34.2cm*199.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书中,作者孙善春通过“诗”“书”“文”三方面对《黄州寒食诗帖》这件作品进行解读,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向读者讲述这件作品,探讨苏东坡的人生,娓娓道来,带读者进入苏轼的艺术人生和精神世界,成就一个非凡的艺术故事。

图片

《非尚意:苏轼的书法和他的时代》 王义军 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回到北宋,发现真正的苏轼

本书将苏轼的书法实践与书学观念放在北宋中晚期的书学环境中进行观察,由苏轼早年学书经历入手,探讨了他书法风格上所受到的影响,并对苏轼书学相关基础问题进行了梳理。

图片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局部) 23.9cm*25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第一章从苏轼早年学书经历入手,探讨了苏轼的早年学书、取法二王的问题,以及他学徐浩却避而不谈的原因,还讨论了真草书在后代的没落问题。“尚意”书风是北宋书法的重要话题。第二章提出不同的看法,借几篇最有代表性也是历来引用最多的“尚意”理论依据,探讨“尚意”观念的不可靠性。第三章分为论书诗和论书题跋两部分展开,从其言论中的矛盾对立入手,并充分考虑文学因素在观念传达中的影响,力图拾掇出新的意义。

读诗词

图片

苏轼一生著述丰富,其文艺思想散见于其庞杂诗文,难以归纳。《东坡题跋》《东坡志林》《东坡尺牍》是苏轼的原典整理与注解,这一系列是将苏轼的已成经典的重要研究文献进行整理、注解与评述。

图片

《东坡题跋》 (宋) 苏轼 著 孙善春 校注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一本苏东坡的“谈艺录”

题跋是苏东坡的散文中独具特色的一种体裁,它充分体现了苏东坡在文学艺术上的宗旨,即崇尚自然、不事雕琢;冲淡简远,高雅绝俗。题跋在写法上随兴而发、妙趣横生,也见出东坡自身的人格和风格。

苏东坡一代文宗,又是杰出的书家与画家,他的题跋,无论作为艺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都为世珍重。史称其在世时,就有人搜集其题跋传布;宋元以后至明朝,随着东坡名声日隆,甚至被目为神仙,其作品整理出版更是可观。茅维刊印《东坡全集》七十五卷,收录东坡题跋近六百条。陈继儒等著名文人大赞东坡题跋文字精彩,《东坡题跋》也正式成书。先是与黄庭坚的题跋合印,称“苏黄题跋”,而以东坡为重,如黄嘉惠刻本。后版本不一,尤以承继茅维工作的出版家毛晋版本最为知名,流行至今。本书整理,即以毛晋汲古阁刊《津逮秘书》本《东坡题跋》为基础,并参考了现在多种版本的东坡作品集和相关研究,加以更详尽的注释,以及丰富的书画配图,增加了阅读原典的趣味性,希望能与一般文化读者交流。

图片

《东坡志林》 (宋) 苏轼 著 孙善春 校注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一本苏东坡的“随性笔记”

《东坡志林》 是苏轼的文字杂集。简单来说,是东坡以为值得记忆而特加记录者之集合。

其原文是苏轼笔记散文的代表,无论其描写内容、叙述模式还是审美趣味,都表现出与传统散文不同的追求与特色,成为中国古典笔记散文文体风格发生转变的典型之作。

二百余篇文字,分记游、怀古、修养、疾病、学问、命分、梦寐、送别、祭祀、兵略、时事、官职、致仕、隐逸、佛教、道释、异事、技术、四民、女妾、赋盗、夷狄、古迹、玉石、井河、卜居、亭堂、人物、论古等二十九类,各立标题;“志林”之林,可谓林莽丛生。

本书校注,主要根据中华书局1981年版,并参考文澜阁库本与现存多种版本与研究多种。书中补充了相关书画配图。本书目标,是希望与天下爱苏人稍许助益。

图片

《东坡尺牍》 (宋) 苏轼 著 孙善春 校注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一本苏东坡的书信集

东坡文名满天下,书法又杰出,书信自然为世宝重。苏轼的字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苏轼的几幅尺牍,书法、言辞固美,人情之美犹有过之。情动于中,书法言辞自然动人。

从书信内容来说,大致是侧重日常事务,而“牍”,也是可指公文的。后人多称东坡此种文字为“尺牍”,或非希古,而是更重视这个“尺”的尺寸,说细事,话家常。东坡的魅力,明朝人以为“小品”模范,或正在此。

本书用的底本,首先是1939年龙榆生选编的《苏黄尺牍》,并参考了现在常见的多种整理版本与研究。但龙榆生版本的编排有个明显问题:不分时间,不分通信人物,只是简单分成密州、黄州、惠州直到北归几个人生阶段,令读者无法不觉其混乱。

鉴于此,本书略作调整,首次以通信人为序安排全书。为满足更多文化读者的需要,本书对一些非常用字作了通用处理。书后的苏东坡通信附图,也是按时间顺序编辑安排,方便读者领略苏轼书法、心境之变化。

读人生

图片

《苏东坡与西湖》 毛晓青 文 马柳莺 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跟随苏东坡一起游历宋韵杭州

感受那一池西湖水的诗意风光

《苏东坡与西湖》以流传在杭城市民间的传说为蓝本,以史实为依据,以苏东坡第二次杭州为官时疏浚西湖的缘起、经过、结果为主线,串起了游湖遇雨吟诗作、自卖字画凑工钱、黄州巧做东坡肉、湖泥筑成苏公堤等民间传说,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娓娓道来,塑造了一个可亲可敬的宋韵文化代表人物苏东坡的形象。

图片

全书色彩清新淡雅、造型细腻;在叙事上,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在视觉表现上,融写实与想象于一体,采用线条勾勒和水彩晕染相结合的手法,气韵生动,营造富有现代感的东方审美意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阐释了中国人独特的情感追求和审美趣味。

该绘本入选中宣部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出版工程(第五辑)。

图片

《苏东坡与富阳》 王小丁 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苏东坡为什么说“富春真古邑”?

苏东坡是杭州西湖的再造者,同时也是杭州西湖的代言人。对富阳来说,苏东坡是一位不遗余力的推介者,他一方面感叹“富春真古邑”,一方面称赞“乱山深处长官清”,他惊羡于富阳的绿水青山,发出“我来亦何事,徙倚望云巘”的感叹,向世人提出了坐看云山的最佳模式是“望云巘”。

本书选取了苏轼丰富多彩跌宕起伏人生中的一些小小故事,内容包括:苏东坡的大杭州梦、节推是个什么官、苏东坡的考古诗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