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客流涌入后的哈巴雪山和“向导村”丨封面深镜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胡倩

哈巴雪山“火”了。哈巴雪山管护局的工作人员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国庆期间,哈巴雪山每天能接到千人左右的登山报备申请,而该景区的适宜载客量仅约两百人,“现在是远远超过控制”。

超额的客流量为哈巴雪山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与挑战。

刚刚过去的假期里,哈巴雪山出现了两起身亡事故。哈巴雪山管护局办公室主任称,往年哈巴雪山上的事故不会超过三起。在事故以外,登山者和向导们都有“苦水”要吐。

如何规范管理哈巴雪山,当地多方都向封面新闻记者表示,他们正在为这个问题发愁、想办法。“必须承认,现在的管理还不够规范,但我们已经在联动各方想办法了。”负责哈巴雪山管理职能的香格里拉市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哈巴村村委会主任称,“正在理顺‘管理雪山’这件事。”

哈巴雪山,千人冲顶

10月4日早晨六点多,哈巴雪山上的风将行人的脚步刮得歪斜,爬到海拔四千五百米的位置,刘良生发现自己找不到向导了。

图片

10月4日早晨,刘良生记录下的登山状况。

昏黑色的天光里,微亮的头灯照着来往徒步者疲惫的脸庞,刘良生分不清砸到脸上的是雨还是冰雹,“每个人的装备都湿了”。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座雪山”,最终登顶失败。

在哈巴雪山大本营以上区域,登山者找不到自己的向导,这是“相当异常且不合规”的情况,哈巴雪山管护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香格里拉市政府发布的哈巴雪山登山活动通告,在大本营以上区域登山活动中,一名当地持证高山协作只能带领一名队员。工作人员解释,每一名登山人员都需要有一名向导负责保障全程安全。

但10月4日这天,在哈巴雪山上跟丢向导的登山者不止刘良生。包括他在内,数十名消费者都反映,在攀登哈巴雪山时,俱乐部承诺的“一对一向导”并未兑现,“一个向导带三个的也有,五个的也有,八个的也有”。由于多人小队各自的行进速度不同,许多人在四千多米的海拔位置就“找不到自己的向导了”。

封面新闻记者致电该俱乐部,对方表示,出现这一情况是由于“国庆高峰期,向导比例不够,加上没有及时控制报团客户(数量)”。刘良生所在的“哈巴10月2日徒步”群聊里有一百多名成员,他称,大家购买了这一家俱乐部的同一日期登顶套餐。这意味着,4号当天,仅这一家俱乐部就接待了百名游客冲顶。

负责哈巴雪山登山审批报备工作的哈巴雪山管护局工作人员表示,国庆期间,哈巴雪山每天能接到千人左右的登山报备申请。他还透露,作为风景名胜区,哈巴雪山的适宜载客量约在两百人,“现在是远远超过控制”。

超额客流量为哈巴雪山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同时带来了风险与挑战。10月2日,在哈巴雪山带领徒步者游玩时,一名有基础病的向导突发疾病去世;10月4日,哈巴雪山黑海湖区域又发现另一名年轻男性徒步者身亡。

客流超限,向导“颤栗”

担任哈巴雪山向导五六年以来,46岁的杨瑞军第一次经历“日睡两小时、连续一整周”的工作强度。

进入十月以来,杨瑞军就一直在哈巴雪山的大本营上“无休工作”。每天早上一点多,他就要开始为数十名登山者准备饭菜。登山一般从三四点开始,持续至下午四五点。返回营地后,杨瑞军马不停蹄地开始做晚餐,然后是收拾、整理,一直忙碌到晚上十一点多躺下,如此周而复始。“身体受不了了,才回村里休整一下,再上山继续带。”杨瑞军说。

游客是今年多起来的,哈巴村的多名向导告诉记者,“整个村都在忙着做向导、马夫、客栈和俱乐部”。坐落于哈巴雪山山脚,因为其地理位置,哈巴村成为哈巴雪山的“中转站”,更是有“向导村”之称。

哈巴村村委会主任杨贵勇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今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村里有超过四百人从事向导活动,三百多名马夫和六七百匹马,五十多个户外俱乐部以及数十家民宿客栈。

作为哈巴村最早一批做向导的人,这两年来,杨瑞军亲眼看到村子里的登山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开起来。2017年时,哈巴雪山一天只有十来个游客,俱乐部也仅有两三家。但从2023年开始,游客和俱乐部数量猛增,在杨瑞军的印象中,他就是这个节点开始忙了起来,“有证的、没证的,都来做向导,赚得比以前种地、打零工多得多”。

收入是最直接的吸引因素,旅游旺季时,一个月高强度的工作可以为杨瑞军带来万把块钱,这也是他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一天带一名游客,向导可以拿到四百块钱,杨瑞军告诉我们,向导和俱乐部一般是合作关系,“哪个俱乐部有人要带,向导就过去”。他解释,这或许是为什么国庆假期时有向导要带多名登山者,“四百多个向导,一千多个登山者,向导不够用”。

游客涌入,向导不够,一些游客没有向导一对一带领,一些向导连轴转地带人登山。身体上的疲惫尚且可以忍耐,杨瑞军告诉我们,向导还要面对游客的“犟劲”和指责,这更是心理上的压力。“来雪山,人人都抱着登顶的心”,他解释,在冰雹风雪天气下,一些登山者觉得还能撑住,不愿意下撤,“但一看脚步都歪斜打飘了,有的高反特别严重,我就不得不强硬要求他们下山。”

图片

为了救援登山者,18名向导接力背行。

即使在相对恶劣的天气下,哈巴雪山上仍有许多登山者锲而不舍地冲击山顶。10月8日,哈巴村向导牛猛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一名游客不听劝阻强行登顶,在五千米海拔处出现严重的高反,18名向导紧急救援,路窄坡陡,每位向导背行一百米,一共接力七公里,才将游客安全送回大本营。

“小小”雪山,无法拿捏

今年9月,杨瑞军在社交平台上“火”过一次。视频里,他用一条安全绳拉着登山游客,登山者抱头跪地,他则“松弛”地在一旁吸烟。这条视频被网友贴上“哈巴雪山向导叼烟‘遛’游客”“上山后拉爆向导冲锋衣”的标签,在社交平台广为传播。

图片

社交平台上,哈巴雪山的传播话题多为戏谑向。

杨瑞军称,许多俱乐部和向导嗅到这波流量,纷纷拍摄“向导扛游客上山”“你只要带腿,剩下的交给向导拉”等题材视频。他表示,很多游客信了这些宣传,将登顶的希望寄托于向导,认为“小小哈巴雪山,有腿就行”,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高海拔雪山上,身体素质再好的向导也无法扛人行进,他们能提供的登顶帮助仅仅是牵引、鼓励和陪伴。

近年来,因为相对合适的路线长度和海拔爬升高度,哈巴雪山在社交平台上被宣传为“人生第一座雪山”。哈巴村的多名向导向记者表示,其实即使是每天上山的当地人,也会持敬畏心理,“拿捏是永远不可能拿捏的,是雪山包容了我们”。

“必须承认,哈巴雪山现在的管理还不够规范,但我们已经在联动各方想办法了”,负责哈巴雪山管理职能的香格里拉市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24年,香格里拉市交体局牵头开展了数次哈巴雪山登山向导协作培训,教授雪山向导必备知识和救援方案。同时,他们在雪山设立了几处查验点,核查进山资质、装备和身体状况,防止登山者出现意外情况。

哈巴村村委会主任杨贵勇表示,今年开始,村委会陆续出台措施,希望将游客的接待价格提升至2680元/人次。封面新闻记者咨询哈巴雪山数十家俱乐部提供的服务后发现,三至四天的登山费用普遍在1500至2500元间不等,宣传称包括住宿费、向导费、装备费和保险费等全程费用,暂时还没有俱乐部直接将价格提升至村委会建议的标准。

“收费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同时限制每日客流在二百人左右,我们正在理顺管理雪山这件事”,杨贵勇告诉封面新闻记者,旅游业已经成为村子的支柱产业,未来,通过规范向导和俱乐部管理、做好环境保护和基础服务保障,他们想可持续地发展和建设哈巴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