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命尊重,对患者关爱!国家卫健委等4部门发布《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

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四部门联合发布了《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要求,以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以“相互尊重、保护隐私、严守法规、加强沟通”为核心原则,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大力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加强医学人文关怀,增进医患交流互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据悉,《行动方案》将从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医疗卫生机构人文关怀建设、崇高职业精神弘扬等3个方面同向发力、协同推进。《行动方案》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医学院校制定本单位具体工作措施,并于10月启动实施。

图片

医学人文精神培养贯穿医生职业全周期

为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医学人文关怀,改善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助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了《行动方案》。

医学人文精神是人文精神在医疗领域的具体体现,以对病人的关怀、尊重为目标,体现着医学对生命的态度。《行动方案》指出,医学人文关怀培养应当贯穿医学生培养全过程和医务人员职业全周期。因此要增强医学人文认知,着力培养医学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精神。

《行动方案》提到,要强化医学人文教育,优化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建强医学人文师资队伍,鼓励支持名医名家为医学生讲授医学人文课程,讲述从医经验感受,叙述医患良性互动故事,打造一批医学人文精品课程和教材。

同时,要提升医学人文认同。鼓励医学院校建立人文教育实践基地、生命科学馆等,结合医学史、校史、院史等讲好医学大家感人故事,把好医生、好护士的先进事迹作为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素材,提升医学生的人文情怀。

实践出真知,要重视医学人文实践。《行动方案》还指出,医学院校要在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和临床实践训练过程中,加强医学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组织开展医学生走进社区乡村送医送药、宣传健康教育知识等多种形式的医学人文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医学生早期进入临床科室、医疗卫生机构投诉管理部门等进行教学实践,让医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医学人文素养,重视医患沟通,熟悉交流技巧。

医疗卫生机构要开展人文关怀建设行动

《行动方案》指出,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人文建设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将人文精神融入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和服务各环节。要将临床一线医务人员作为主要培训对象,将新入职员工、医疗纠纷高发科室人员等作为培训重点。组织投诉管理人员、分诊台、导医咨询人员及热线电话接听人员等窗口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培训内容针对性。

《行动方案》特别提出,要增进医患沟通。通过科学管理分诊、优化安排上下午、周末出诊时间、错峰排诊等,保证医患有较充分的沟通交流时间。医务人员诊疗过程中要耐心倾听患者陈述,合理运用医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相互尊重的医患关系,拉近与患者的心理距离。医务人员要与患者及家属主动沟通病情状况、治疗方案,回应患者的疑问和关切,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改善改进治疗效果。

另外,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丰富医务社工服务内容,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服务;要通过多途径、多渠道,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及社会爱心人士等,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为患者提供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在医患和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弘扬崇高职业精神,提升医患理解与信任

《行动方案》指出,要传承优良传统,推动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作为行业教育的重点内容,塑造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严谨的行业风范,不断深化对职业精神的认知认同,积极开展“传帮带”人才培养,坚持以老带新、育德传技,引导青年医务人员成长为职业精神优良、业务本领高强的优秀医务工作者。

《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选树践行职业精神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褒奖有突出业绩和良好服务口碑的医务人员;鼓励医务人员和患者讲述“暖心服务、人文关怀、耐心沟通”的医患故事,组织开展名医大家讲述从业心得、医患感人事迹分享,要以医者视角记录生命故事,以生动叙事展现医学本质,以身边榜样传递人文力量,引导医务人员将对患者的关心关爱作为自觉行动,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尊重,提升医患理解与信任。

同时要打造医学人文宣传平台,《行动方案》指出,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发挥官网官微及新媒体平台作用,进一步唱响崇高职业精神主旋律。

文| 记者 张华
图|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