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引擎驱动!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能源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为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转型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由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展规划司主办“深入推进能源革命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专题研讨会于日前在北京举办,深入探讨“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和发展路径。

实现能源转型发展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高质量发展新能源离不开其规模化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在会上表示,同时必须要与化石能源相结合,发挥化石能源的灵活支撑和兜底保供的作用,保障能源安全供给。

在刘吉臻看来,新能源与化石能源二者不可割裂,不可偏废,也不可或缺,更不能相互对立,融合发展对能源系统的平稳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保障能源安全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环节。

进一步来讲,新型电力系统的本质是要适应新能源的基本特性,其关键技术应用及技术路线选择要以“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为前提。对于未来,他指出,新型电力系统将呈现多样性的特性特征,应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在建设大型能源基地,特高压电网和智能有源配电网的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分布式电网,微电网,成为大电网和区域电网的重要补充和重要支撑。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应以创新为引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重点关注多元互补,源网协同、供需互动和灵活智能等方面的智能创新,加强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重视科技创新和新技术应用的成效。”刘吉臻称道。

因地制宜 打造能源产业新高地

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浪潮中,各地纷纷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能源转型路径。以浙江省为例,面对全省新一轮能源供需紧平衡,能源稳价、绿色转型挑战加剧,其以提能效、保重点、促转型为重点,把节能贯穿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

其中,“提能效”要求精准做好重点行业用能管控,强化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与碳排放双控制度相适应的节能标准体系,持续提升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能效水平。力争到2030年能耗强度稳步下降,浙江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27%左右;到2035年,清洁能源成为主力电源,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再者,青海省在助力能源低碳转型方面已做出了有益探索。青海省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构建全绿电供应体系,2023年全省清洁取暖率为70.7%,并融入“东数西算”工程,构建绿色算力体系,2023年全省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达72%。此外,为聚焦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青海省推动清洁能源集约化发展,截至7月底,累计清洁能源装机5449万千瓦,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