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全国首家手语博物馆:旧书市场“淘”来镇馆之宝,让聋人沟通无界照进现实

全文1713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全国首个手语博物馆——南京市手语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馆内收藏各类资料4000余件。

02该手语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四本泛黄的旧书籍——《聋人手语草图》修订第一、二、三、四辑,价值800多元。

03《聋人手语草图》是中国聋哑人福利会聋人手语改革委员会编印的,为现在国家通用手语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04除此之外,南京市手语博物馆馆内分为五个大部分展示,包括中国手语的发展历程、研究方向、应用领域等。

05博物馆将积极对社会开放,特别是对青少年开放,发挥博物馆育人功能,让广大学生通过手语更好地了解听障人士。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双手鼓掌,面带笑容,双手伸出拇指,向前顿两下”——这是手语中表达喝彩的动作,在南京市手语博物馆“爱之手”体验区,一位游客正跟着图解学习手语动作。

日前,由南京市聋人学校建设的全国首个手语博物馆——南京市手语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这座由南京市聋人学校建设总占地约600平方米小型博物馆内,从奠定了中国通用手语基础的《聋人手语草图》修订第一辑,到能够实现有声语言和手语同声传译的“手语数字人”;从中国手语文史资料、文创品,到世界各地手语书籍,该手语博物馆目前已征集到海内外80多家单位以及个人捐赠的各类资料4000余件。开放数日,这座特殊的博物馆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前往参观。

“没有想到手语也会和我们说话一样,各地有各地的方言,要做到像普通话一样统一、普及很不容易。”前来参观的向女士向《华夏时报》记者感慨道。

800多元“淘”来的镇馆之宝

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有的是一口大鼎,有的是一幅古画,有的是一柄宝剑,而南京市手语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四本泛黄的旧书籍——《聋人手语草图》修订第一、二、三、四辑,而它们实际上是在旧书交易平台里“淘”来的。

图片

南京市聋人学校党委书记、手语博物馆馆长陈源清告诉记者:“这套书是中国聋哑人福利会聋人手语改革委员会编印的,第一辑编印于1959年,此后修订到第四辑,一共是四本书。当时我们找这套书找了很久,工具类的书籍搬个家很容易就丢失了,一本两本好找,整套找全难,后来我们就上网淘,终于凑齐了,花了800多元买了下来。”

在手语博物馆居中位置,这四本书籍被放置在透明的展示柜中,据陈源清介绍这一本草图收录的词并不多,仅有500多个词,那为何会成为镇馆之宝?

“手语是聋人沟通的方式,因地域问题手语的打法存在差异,就像我们说话每个地方都有方言。那么两个不同地方的聋人见面怎么交流,这就需要去统一手语,像推广普通话一样,手语也要有‘普通话’。1959年中国聋哑人福利会手语改革委员会出了这本草图(《聋人手语草图》)制定统一手语,手语统一也至此开始。所以说这四本《聋人手语草图》是统一的开始,为现在国家通用手语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意义非常大。”陈源清告诉记者。

中国手语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实现了手势动作由复杂到简便、手势词汇由贫乏到丰富、从各地分化到全国标准化的重要发展。而像《聋人手语草图》一样,在推进手语统一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书籍、物品,南京市手语博物馆收集到了几千份。

陈源清向记者介绍:“我们2023年就开始筹备建设(南京市手语博物馆),对外发布了征集手语材料的公告,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各特校和个人的大力支持,征集到海内外80多家单位以及个人捐赠的各类资料4000余件。”

让沟通无界

走进南京市手语博物馆,从中国手语文史资料、文创品,到世界各地手语书籍,馆内分为五个大部分展示。将中国手语的发展历程、研究方向、应用领域等以文字解说配上馆藏材料的方式,向参观者“娓娓道来”。

家在本地的祁女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我小时候认识的人里就有一个聋哑人,以前他也是在南京市聋人学校里上学,我们那时候交流就是主要通过写字。虽然接触过聋哑人,但对手语这些我都不太了解的,这次看到开了一个手语博物馆,就来看看,蛮好的,了解到蛮多的。”

另一位来南京旅游的张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平时很喜欢逛博物馆,看到正好开馆就过来了,以前没怎么了解过手语,感觉挺复杂的,这次参观才知道原来手语也有通用手语,也会有方言。”

全球约有7200万名失聪者,使用超过300种手语,中国则约有2780万听力障碍者。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手语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以独特的姿态,编织着人与人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为了让前来参观的游客更为切身地体验手语的魅力,南京市手语博物馆内设置了多个手语体验项目。

图片

除了前文提及的“爱之手”外,馆内引入了译语同传翻译手语数字人,该数字人可以将“听”到的普通话翻译成手语。在馆内大厅有一整面墙的可触摸大屏,滚动展示着众多涉及手语文化传播的作品,参观者可以对感兴趣内容点开播放。

“手语博物馆的成立,不仅为手语文化的保存与推广提供了重要场所,也为公众了解和学习手语提供了便利,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我们将发扬敢为人先精神,加强对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发挥好聋校推广手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提升手语研究能力。同时,手语博物馆将积极对社会开放,特别是对青少年开放,发挥好博物馆育人功能,让广大学生通过手语更好地了解听障人士,从小养成尊重、平等、友好对待残疾人群的习惯,为建设和谐美好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陈源清向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