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挺起中国的“脊梁”

图片

▲湘南学联纪念馆

衡阳,一座美丽而“矛盾”的城市。深处湖南内陆,却总有一种开放气质;南岳的释道,隐于深山,关注的始终是宇宙与生命;荷塘边的少年周敦颐,却喜欢仰望星空;王船山在偏僻的湘西草堂里,却疾呼“以天下为己任”。

当民族危亡时刻,衡阳总会挺身而出,挺起中国的脊梁。

儿时的唐群英,扯下裹脚布,想到的是受苦的万千女性,于是一生为女性的权利而奔走;那群在湘江边沙滩上纵谈国事的少年,被称为“沙子会”,他们知道,聚沙亦能成塔,唯有团结奋斗,才能拯救中国;水口山的工人们,喊出“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当人”的宣言,为自己的命运怒吼,也为中国的未来抗争奋斗,八百矿工义无反顾走上井冈山……

衡阳,是一座英雄城市,更是一片红色热土。

“天下兴亡,难道匹妇就没有责吗?”

衡山县新桥镇黄泥村,一座建于清朝年间的老屋,掩映在一片竹林里。“以前这一大片都是唐家大屋,现在只剩下这一栋了”,讲解员讲过无数遍,依旧感到可惜。留下来的是唐家大屋的书房,叫“是吾家”,“足下青云起处,吾家紫气盈时”对联是主人唐星照写的,他跟随曾国藩出征,屡立战功,官至提督,被封为振威将军。功成身退,33岁告别官场,回衡阳老家,耕读传家。100多年前,唐星照望着自己钟爱的四女儿(家族排行老八)、文武双全的唐群英,感慨“如果是个儿子,必能光耀门楣”。唐群英反问:“若女儿,就不可以光门楣吗?”

一语成谶。唐群英名字被写入族谱,也写入中国历史,孙中山先生称其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康克清题词“一代女魂”。偌大的老屋,因唐群英而广为人知。

1871年,唐群英出生在这里。

图片

▲唐群英故居

儿时的唐群英对女孩裹脚不解,“为什么男孩子就不裹足?”她常在夜里偷偷解开缠足布,双脚在父亲的默许和母亲的责骂的极限拉扯中,最终长成了一双“半大脚”。她不会知道,儿时的追问,会成为她一生的事业与追求。

少年时唐群英常以花木兰、穆桂英自诩。她10岁学剑,一身男儿气概,“尝以不能易髻而冠为恨”,不能“易髻而冠”的唐群英还是屈从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20岁那年嫁到了湘乡荷叶塘的曾家,丈夫曾传纲是曾国藩的堂弟。

只是,命运并不打算让唐群英在乡间终老。1895年,她的女儿夭折,两年后丈夫也病逝。至暗时刻,陪伴她的是秋瑾葛健豪,三人聚在一起,谈论的是国家未来、女性处境,目光望向的,是世界。后来她们都走出小镇,踏上革命道路,成为我国近代女性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被称为“潇湘三女杰”。

1904年,唐群英追随好友秋瑾的脚步,远赴日本,自费留学日本青山实践女校,与秋瑾同学。后转入东京成女高等学校师范科,结识刘揆一、黄兴、孙中山等人,先后加入华兴会、同盟会。

唐群英是同盟会的第一个女会员,也是为女性解放鼓与呼的急先锋。她号召女界同胞:“正宜当此国家多难、危急存亡、厄在眉睫之秋,与男子奋争光辉,共担义务,同尽天职,则不失天职,即能得自由之先声。”她呐喊:“天下兴亡,匹夫固然有责,难道匹妇就没有责吗?救国救民,本不应该匹夫匹妇,天下兴亡,人皆有责!”

1911年,唐群英受同盟会委派,回到上海组织女子北伐队,被推选为队长。同年11月,北伐军将南京城团团围住,清兵坚守城门,南京城久攻不下。唐群英派8个女队员,化装成走亲戚的村妇混入城内,趁清兵不备,击毙守军,打开玄武门。唐群英看到城门大开,双手持枪冲入城内,女兵队员紧随其后,犹如“神兵”天降。守军溃如退潮,两江总督仓皇逃走,南京顺利光复。“双枪女将唐群英”,一战成名。

比清朝政府更难打败的,是数千年来男性对女性的偏见。女子北伐队和唐群英在战场的英勇,并没有换来女性的尊严和权利。1912年2月初,南京临时参议院准备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草案中没有“男女平权”的条文,原因是大部分议员对女性参政嗤之以鼻。她立即在南京发动女界,组成参政同盟会,“要求中央政府给还女子参政权”,并且决定去参议院大会上直接陈说缘由。3月20日,唐群英带领部分女界代表,闯入参议院会场,会场秩序大乱,参议会被迫终止,这便是轰动全国的“大闹参议院事件”。8月25日,国民党召开成立大会,新党纲中仍未恢复“男女平权”的条文。唐群英再次闯进会场,拦住宋教仁当面责问,激愤处,“怒掴其面”。

图片

▲唐群英故居

愤怒和巴掌,没有打醒顽固的男议员。唐群英深知,打破数千年根深蒂固的男性傲慢,实现真正男女平等,任重道远。女性只有自身觉醒,才能获得权利,才能主宰命运,才能决定未来。

参政受阻,唐群英以极大的热情精力致力于普及女子教育,变卖家产,大力办报兴学,创办了《亚东丛报》《女子白话旬报》《女权日报》,先后在北京、长沙、衡山等地创办中央女学校、长沙女子法政学校、自强女子职业学校等10所学校。

1937年,唐群英病故于“是吾家”老屋。足以告慰她的是,更多的女子觉醒了,她们走进学校,走向革命。沉睡已久的雄狮,也醒了。

唐群英死后,赢得了空前的赞誉,她领导的女子参政运动被赞誉为“五千年来女权之曙光”“中国妇女运动的第一声”,康克清为她题词“一代女魂”,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前夕,中国政府向大会推荐八位中华百年女杰,唐群英位列第四。

有人称她为民国女侠,有人唤她作双枪女将,而她最珍视的应该是别人唤她一声“唐八先生”吧。

衡阳,湘南24县青年走向世界第一站

唐群英和革命者办报兴学,曲线救国,将希望寄托在进步青年身上。他们坚信,当新思想遇见新青年,星火,会很快激烈燃烧。

五四运动之前,作为湘南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衡阳汇集了省立第三师范学院、第三女子师范学院、第三甲种工业学校、第三中学等一批中等专业学校。“南学津梁”——南方人寻求新学的必经之路,衡阳,成为湘南24县青年走向世界、走向历史舞台的第一站。

1917年,15岁的蒋先云由老师推荐,以免费生身份进入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8岁的夏明翰不顾祖父的反对,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家贫面临辍学的黄静源,投考公费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被录取……湘南的少年们,怀抱共同的理想,在衡阳汇聚。他们在湘江畅游,在江边的沙滩上热烈讨论,他们抨击封建弊政,也为民主与科学而激动,为山河破碎而痛心疾首,却又充满希望……不明真相的学生把他们称作“沙子会”,而他们坚信,散沙团结起来,就能拯救中国。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消息传来,衡阳沸腾了,夏明翰、蒋先云等进步学生组织讲演团走上街头,在石鼓、雁峰、沿江各码头讲演,慷慨激昂,声泪俱下。

6月17日,在蒋先云、黄静源、夏明翰等人组织领导下,“湘南学生联合会”成立。经衡阳教育界、工商界决议,赶走在“浮桥公所”居住的清提督申堂发,将其划归湘南学生联合会使用,“浮桥公所”从此成为“湘南学联”总部所在地。湘南学联确定宗旨: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促进文化,改造社会。他们主张组织救国银行;组织学生义勇军;创办简易工厂(实现振兴实业,提倡国货);组织实业研究所……少年们在江边沙滩畅谈理想。

图片

▲湘南学联纪念馆

理想照进现实,湘南学联成立后,创办刊物、组织讲演会、创办书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列思想。抵制日货,组织“驱张”运动,湘南学联成员还深入工矿、农村,组织工人成立工会,举行罢工斗争,组织农民建立农民协会……青年学生开始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作为五四时期湘南学生运动的中心和大革命时期湘南地区工农运动的策源地的湘南学联,像一颗星火,点燃了整个湘南。

1927年5月,驻衡阳的湘军第三团团长俞业裕宣布成立衡阳警察总部,并自称统帅,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创造了衡阳历史上著名的“沁日事变”。湘南学联被迫解散,但是,湘南学联人的斗争并未停止。

八年,那些稚嫩的少年在斗争中成长为坚定成熟的革命者,当这团火散开来,便是满天星辰。

湘南起义中,湘南24县党组织的创始人和县委(或)特支领导人,差不多都是“湘南学联”的成员。毛泽东、朱德会师井冈山组建的红四军中,8个团的团长和党代表,16人中湘南学联学生有10位。

北伐名将蒋先云,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黄静源、唐朝英,写下著名就义诗的夏明翰,女中豪杰毛泽建、何宝珍、伍若兰……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用生命谱写了湘南学联的荣光。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湘南学联的“后来人”依旧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最终的胜利,陶铸、黄克诚、江华、曾圣希、张平化、伍云甫、张际春等,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党和政府的高级领导人。

书写八百矿工上井冈的革命传奇

湘江从永州入衡阳,临入雁城,有舂陵水注入。湘江和舂陵水合抱的群山之中,是湘南小城常宁的千年古镇水口山,这是一片富饶的土地,地下埋藏着铅、锌、铜、金、银、硫铁矿等有色金属。

据资料记载,汉代此处已经有人开采银矿,到了唐朝初具规模,“茭源银场”增坑冶10余所,其利甚盛。1896年,水口山迎来它的辉煌时刻,清朝政府设立水口山铅锌矿局。中国第一家土法炼锌厂、中国第一家重力选矿厂、中国第一家炼铅厂、中国第一家火法炼锌厂等相继在水口山诞生。鼎盛时期,水口山铅锌产量雄居全球之首,被誉为“世界铅都”。上世纪20年代初,水口山铅锌矿已成为湖南省境内最大的省立官办工业企业。

图片

▲水口山铅锌矿冶遗址

两千年里,一代代的矿工们在这片土地上像牛马一样在地下干苦力劳作,即使回报微薄,即使随时面临生命危险,他们,也从未想过抗争。

1921年10月,毛泽东来到衡阳,在省立三师发展了第一批党员,建立了党小组。他强调,“你们要到水口山去,那里有很多工人,工人的革命性最强”。衡阳党组织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先后派蒋先云、唐朝英、韦汉等共产党员到水口山矿宣传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2年4月下旬,毛泽东在夏曦、彭平之陪同下,由长沙到常宁水口山,了解铅锌矿工人情况,在康家戏台上,用浅显易懂的道理,向工人们宣传马克思主义。短短半年时间,水口山矿有70多名工人入团,并建立了中共水口山党小组,斗争骨干刘东轩入党。

“以前做牛马,现在要做人”,他们怒吼着,工人们,觉醒了。

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取得胜利的消息传到水口山,水口山的工人们振奋不已。11月22日,组织领导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蒋先云、谢怀德,到达水口山。1922年11月27日,湖南水口山工人俱乐部在康家戏台正式成立,蒋先云担任俱乐部主任,随即向矿当局提出承认俱乐部、津贴费用、增加工资、均分红饷四项条件。遭到矿局拒绝后,12月5日,工人俱乐部发布罢工命令。全矿3000余名工人全部参加罢工,“从前做牛马,现在要做人”,工人内心的呐喊在矿山四处飘扬。工人俱乐部发布罢工宣言,进一步向矿局提出争取工人自由、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改善工人政治和经济待遇等18项条件。

矿山停工了,宁静之下,却是波涛汹涌,社会各界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毛泽东率领湖南省工团联合会奔走呼喊,与湖南省政府进行交涉,获得了赵恒惕军阀政府炮兵连士兵的同情,士兵张贴布告,声明“决不干涉工人”。全国各工会、教育界、新闻界纷纷声援,电报如雪片般飞来,罢工一线,蒋先云等领导人不畏威逼利诱,坚决斗争到底……

12月27日,矿局无奈宣布答应工人俱乐部提出的18项条件,水口山工人罢工取得完全胜利。矿区罢工的胜利直接鼓舞了衡山岳北白果地区的农民运动,1923年,湖南第一个农运组织——岳北农工会成立。

图片

▲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 衡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而属于水口山工人的传奇还没有结束,在实现“做人”的理想后,他们义无反顾踏上了革命之路。1928年3月底,为策应湘南暴动,宋乔生指挥发动水口山工人武装起义,胜利后率部跟随朱德、陈毅大部队一起奔赴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成为早期井冈山中国工农红军重要武装力量之一,书写八百矿工上井冈的革命传奇。

八百多名水口山矿工几乎全部牺牲,大部分没有留下名字。

踽踽独行、为女权奔走疾呼的唐群英,北伐名将蒋先云,视死如归的夏明翰,无名的八百矿工……他们像短暂又亮眼的流星,划破天际,在人们心中燃起希望。也像星火,倾泻在华夏大地上,燃起燎原大火。

潇湘晨报记者唐兵兵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