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记录|医心不老 他从乡村诊所走到北京领奖台

全文1532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68岁的重庆老中医刘仁毅从乡村诊所走到北京领奖台,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医专家。

02刘仁毅1977年考入万县中医学校,毕业后回到巫山乡村行医,以负责态度对待病人。

032012年,刘仁毅荣获中国医师行业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奖,成为当年全市卫生系统获得医师奖殊荣的唯一一名医师。

04退休后,刘仁毅继续行医,儿子刘大公也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

05刘仁毅认为,中医是一辈子都学不完的学问,需要不断学习别人优秀的东西。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10月11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对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重庆老中医刘仁毅来说,这是一个日常的坐诊日。

在重庆市江北区某中医馆内,一早来看病的病人会对他真诚地说上一句,“刘医生重阳节快乐!”

1977年考入当时的万县中医学校至今,已经过去47年,68岁的刘仁毅从巫山乡村里的一间小小诊所一路走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站上中国医师的最高领奖台。

乡村里为孩子治病的老中医 给他种下医学的种子

“我是典型的山村孩子,20世纪50年代的农村,条件很艰苦,我们生病都是在镇上找中医。”刘仁毅是重庆巫山大昌镇人,他对医学最初的印象,来自镇上的两位老中医。中草药在那个年代是最实惠的治病药材,刘仁毅小时候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父母都会带着他到镇上请慈祥的中医爷爷摸脉。中草药长得千奇百怪,喝起来很苦但总能治好病,“我们村镇上的人都找他们看病,有时候拿不出钱,老医生也不会强要,很是仁义。”

图片

刘仁毅正在看诊。

后来,初中毕业的刘仁毅到神农架打工,与中草药有了更深入的接触。1977年,终于有了上学的机会,刘仁毅苦学后考入了中医学万县校。“我当时填了5个志愿,全都是医学校,当时觉得有中医的手艺不怕没饭吃,而且我在外边总能想起小时候给我看病的那两个中医。”刘仁毅觉得,这是个有人情味、充满仁义的行当。

学成后回到乡村 半生中医路从巫山走到北京

从中医学校毕业后,刘仁毅回到了巫山,在家附近的一家诊所坐诊行医,遇到病人时,他总能想到小时候的自己,“农村人条件不好,生个病给家里的负担不是一点半点,不能花一点冤枉钱。”治病的药物,在有用的基础上能给病人省钱就给病人省钱,是他面对每一个病人的态度。

随着经验日渐丰富,刘仁毅的医术也得到了家乡人的认可,他也进入重庆市巫山县中医院工作。此后直到60岁退休,刘仁毅一直都在巫山中医一线工作。

从一位普通中医,成长为副主任中医师、主任中医师,刘仁毅一直没变的是对病人的负责态度。数十年间,他的医术不仅在巫山本地颇有名气,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他曾为从海南赶来的严重贫血症患者查找古方,在《扶阳讲记》里找到温阳补血治贫血的案例,为他开出四逆汤。每副药不到二十元,在中医调治数月后,这位患者血色素检查达到正常值。

2012年,已经成为巫山县中医院副院长的刘仁毅荣获中国医师行业最高奖项中国医师奖,他是那一年全市卫生系统获得医师奖殊荣的唯一一名医师。

那年,这个从巫山乡村走出的中医,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领奖。

图片

2012年,刘仁毅(一排左5)获中国医师奖。(资料图)

刘仁毅当时的直属上司陈泽权曾这样评价他,“刘仁毅科室里的锦旗多、证书多、病人多,对于一个医生来说,这三多很能说明问题。”

退休后继续行医 儿子也想当中医

60岁,刘仁毅退休了,但他决定继续行医。这些年,他从巫山到万州又到重庆市中心城区,坐诊的地方变了又变,行医的准则却没有变,“用心对待每一个病人,不让他们花一分冤枉钱。”

现在,68岁的刘仁毅每周坐诊6天,时常还要到全国各地学习交流。刚到中心城区行医时,已经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主任中医师刘仁毅满是顾虑,“我就是个县城来的中医,城市里医术好的人大有人在,会有人找我看病吗?”很快,慕名而来的病人让他放下心来。

图片

刘仁毅在药房配药材。

10月10日下午4点,刘仁毅从渝北区中医院坐诊下班后,匆匆赶到了合道堂中医馆,这里还有几个外地病人在等他,“尽量给人家看了,生病的人都焦虑,不要让病人等太久。”虽然已经68岁,但每天从位于北碚的家中赶往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的坐诊地,刘仁毅并不觉得累,“中医是我喜欢的事业,我觉得我正当年。”

刘仁毅身边,形影不离的还有儿子刘大公,学医出身的刘大公一边给爸爸当助理一边当学生,刘仁毅觉得儿子要出师还为时尚早,中医是一辈子都学不完的学问,即使已年近古稀的刘仁毅,现在每年也都会去全国各地交流学习,“科学技术发展快,中医学近年来也发展很快,一定不能放弃学习别人优秀的东西。”

对于刘大公来说,未来成为一名和父亲一样合格的中医,已经成为坚定的奋斗目标,“我从小就在医院长大,看着爸爸一步步为他的中医事业奋斗,我也想成为他那样的人。”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摄影 张锦旗 视频编辑 熊雯莉 美编 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