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国内18家上市车企,总利润不及丰田一半,问题出在哪里?

全文2115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中国国内18家上市车企上半年总利润仅为488亿元,远不及丰田的1253亿元。

02国产汽车在销量市占率创新高的同时,利润却没有形成正比,原因在于价格战。

03价格战导致车企失去利润率,影响长期生存,同时影响经销商的盈利。

04专家认为,国内汽车市场产销脱节,生产方式延续计划经济,需要尊重市场规律。

05除此之外,产业补贴政策也是导致汽车市场供需失衡的原因之一。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销量很高,利润不足,车企艰难求存的时代,还在继续。

我国在2023年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生产、销售、出口第一大国。

其中汽车产量3016万,销量3009万,出口522万辆,同比增长11.6%、12%和57.4%。

从汽车技术遥遥落后,再到成为全球汽车市场龙头,背后很大程度都要靠新能源的弯道超车。

仅去年一年,新能源汽车就迎来了爆发式增长,销量949万辆,同比增长37.9%,而出口也超越日本的442万辆成为全球第一。

到了今年,前八个月里,国产汽车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63.2%,可以说,从市占率的角度来看,这是国产汽车品牌的巅峰时刻。

问题也随之而来,国产汽车坐拥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自主品牌赚不到钱,也是赤裸裸的现实困境。

图片

在国产汽车销量市占率创新高的同时,他们的利润却没有形成正比。

今年上半年,国内18家上市车企利润总和仅仅只有488亿元,而日本丰田一家车企的净利润就高达1253亿元。

除此之外,德国大众净利润795亿元,美国通用也有421亿元的利润。

为什么国产汽车利润如此之低?

成也价格战,败也价格战。

国产汽车的最大制胜法宝就是价格战,尽管价格战最早的发起者是特斯拉

从特斯拉率先降价开始,到一众国产汽车纷纷跟进,价格战几乎影响到了所有的车企。比亚迪、蔚小理、广汽、长城吉利等等,车企被迫参战,别人降价竞争,你不降价,换来的就是市场份额的下滑。

而国产汽车在降价抢占市场份额的时候,自然失去的就是利润率。

一个车企不能盈利,就很难长期生存。

今年上半年,国内30家主要汽车上市公司净利润之和,不足丰田集团的三分之一,约为大众集团的三分之二。

从单车净利润来看和海外车企差距也较大。

在国内车企中,仅有长城、吉利两家公司,单车净利润达到1万元人民币。德系奥迪奔驰宝马单车净利润均在3.5万元以上,而美系通用3.27万元、日系丰田3.2万元、韩系现代起亚2.4万元,长城和吉利则分别是1.28万元和1.11万元。

图片

在汽车电动化的今天,尽管研发周期降低了,国内有的汽车品牌一款车型一年可以迭代三次,但相应的,决定车企研发差异化的,最终一定是企业的利润,没有利润自然也就没有动力做研发。

而随着价格战的不断演变,最终汽车行业也一定会回归均值。

就像当初的智能手机,价格战打到最后,一定还是要向高端进发。

而难,就难在高端二字上。

以智能手机为例,今天国产手机品牌中,真正把高端做到深入人心的,恐怕依然只有一家手机品牌。

车企利润不足,高端之路自然也就遥遥无期,在这一点上,和智能手机有着高度相似的问题。

车企不好过,作为经销商而言,可能更不好过。

根据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在持续的价格战之下,今年前八个月,国内新车市场整体零售已经损失了1380亿元。

行业的损失主要传到了卖车的经销商手里。

上半年国内半数以上汽车经销商亏损,平均一家4S店亏损178万元,其中还有超过2000家经销商退网或宣布倒闭。

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认为,这次危机不是简单的“产生过剩”,而是汽车生产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汽车厂商在需求不振时继续按照既定目标生产、追求规模效应,导致供大于求,并因此加剧了价格战。

沈从军的这个观点,非常正确。

图片

什么是计划经济?

简单来说,就是有计划、有目标、有补贴、有差异化对待。

汽车行业,在某种意义上它不单单是一个行业;它的背后更关乎到了我国的宏观经济转型,尤其是制造业上的转型和升级,汽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也正因为过于重要,对汽车行业的产业补贴、产业政策,是客观存在的。

经济学家张维迎就认为,产业政策就是计划经济。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能够在短短数年发展出如此规模的优势?客观上的弯道超车是存在的,但这其中也少不了产业补贴的功劳。

因为产业补贴,出现了一大批的新能源车企,当然也因为补贴,让燃油车和混动车乃至增程车,并没有处于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公平竞争。

一辆新能源汽车补贴万余元,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就相当于“歧视”了其他燃油车。

这是经济学上对产业政策的看法。

为什么今天的国内汽车市场要打价格战?本质上,还是供求失衡导致的;在一个理想中的市场体系下,车企会根据自身的标准和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产能。

但由于一些产业上的补贴,会引导大量的资源集中到生产端,由此忽略了消费端的实际需求,造成了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

这也是沈进军所说的“汽车生产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转移到市场经济”。

我们从计划经济走到市场经济,汽车市场从卖方走到买方,但我们的生产方式没有变,依旧延续者计划经济的生产方式。

因此,导致了汽车市场的产销完全脱节,今天不管是传统车厂还是新势力,他们的生产方式都是国内传统车企的生产方式。

图片

按照沈进军的说法,汽车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汽车厂家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品牌有多少订单就生产多少。如果不按照“以销定产”,那么就是盲目生产,最后结果就是供需失衡。

如果车企不看市场吃饭,不看消费者吃饭,而是闭着眼睛胡吃海塞一通,那么最终可能会有一大批车企倒下。

当一个行业的价格足够低,利润足够少的时候,一定会有车企先扛不住,先倒下。

但在倒下的这个过程中呢?

它肯定会积极自救,第一个倒下的车企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它倒下了;只要有一个车企倒下,后面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车企开始接二连三的倒下,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

而在车企倒下自救的过程中,大量的贷款、地方的、银行的、甚至是投资者的,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最终可能都会注定了资源的耗散。

一个市场,刚开始的人为刺激是好事,但这种刺激一旦长期持续下去,最终也会透支未来的消费。

因此,尊重市场规律,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不仅仅是当下汽车行业需要遵守的,更是宏观上我们需要认可的共识。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