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已排除,主任为何还坚持让我给患者抗凝??

图片
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DVT)具有相同易感因素,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 VTE 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目前关于 PTE 流调、危险因素和自然病史的现存数据大都来自于 VTE 的研究。临床上,外科住院患者的 VTE 预防已引起足够关注,但对内科住院患者的 VTE 预防则认识不足,加之其具有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等特征,常导致诊治成本高、预后欠佳等不良结局。因此,我们应及时识别出内科住院患者中的高危 VTE 人群并采取相关预防性措施。

01

如何应用 D-二聚体快速筛查 PTE?


D 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当其低于 cut-off 值时,提示机体没有血栓溶解,而升高时则说明体内处于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简单点讲就是体内存在血栓时,血栓的纤维蛋白溶解,D-二聚体便会升高。因此对疑似 PTE 的诊断非常关键,可作为早期筛查指标。其优点为敏感性可达 92%~100% [1],缺点为特异性差,恶性肿瘤、炎症、出血、创伤、手术、妊娠等均会导致假阳性。因而,阳性不能用于确诊,但阴性预测值超过 98%[2]

PTE 症状和体征往往是非特异性的,尤其是存在昏迷、气管插管、镇痛镇静等临床情况时可进一步增加诊断难度。临床上常利用 D-二聚体对疑诊 PTE 患者进行快速筛查,但鉴于其局限性,为提高诊断效能常需联合临床可能性评估工具。

目前常被使用的临床可能性评估工具为简化 Wells 评分/修订版 Geneva 评分(下图)。当对疑似患者进行临床可能性评估时,如临床可能性评估为低度,且 D-二聚体为阴性者则可初步排除 PTE,阳性者则应进一步行 CT 肺动脉造影,如临床可能性评估为高度,则直接行 CT 肺动脉造影。

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9

需注意的是:D-二聚体的诊断特异性随年龄的升高而逐渐下降,50 岁以上的患者应采用年龄校正的 D-二聚体 cut-off 值(年龄 × 10 μg/L FEU)[3]。如年龄 70 岁,适用的 cut-off 值为 700 μg/L FEU。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疑似肺栓塞患者,D-二聚体可不作为初始诊断的必要检查 [4]


02

排除了 PTE,为什么还要用抗凝药?


如应用上述方法排除 PTE 后,患者栓塞风险是否就此解除?事实并非如此,内科有许多即便当下没有 PTE,却存在较多栓塞高危因素的住院患者,特别是呼吸科患者,其常伴有感染、卧床制动、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多病共存等临床特点,甚至需机械通气、镇静等,其栓塞风险极高。

另外,患者年龄越大,VTE 发生率越高 [5],超 65 岁患者的 VTE 发生率已达 60% 以上 [6],而恰恰来呼吸科就诊的多为高龄患者,一旦这些患者发生 PTE,后果是极具灾难性的,而如果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则可明显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延长生存时间及改善生活质量 [7]。因而,临床上需要「未雨绸缪」,对没有栓塞,但是属于高危的住院患者进行预防性抗凝处理。

此外,流调也显示内科住院患者如不采取血栓预防措施,VTE 的患病率为 4.96%~14.90%,约有 5% 可能导致致死性 PTE[8]。而我国 2018 年 VTE 预防率仅为 63.6%,2020 年有所提高,达 76.5%,但与欧洲国家的 94% 预防率相比 [1],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高危人群的血栓前状态并进行 VTE 预防。

03

哪些住院患者需要进行 VTE 预防?


1. 美国 ACCP 内科患者 VTE 预防指南第 9 版中指出 Padua 评分(下图)≥ 4 的患者 VTE 患病风险高,须按照推荐的措施进行 VTE 预防。

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9


2. 对于年龄 ≥ 40 岁,卧床 > 3 d 同时合并下列疾病或危险因素之一者,也认为是 VTE 高危患者,应进行 VTE 预防:年龄 > 75 岁、肥胖(体质指数 > 30 kg/m2)、VTE 病史、AECOPD、急性感染性疾病 (重症感染或感染中毒症)、急性脑梗、呼衰、心衰 (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 Ⅲ 或 Ⅳ 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下肢静脉曲张、恶性肿瘤、炎性肠病、慢性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9]

04

VTE 预防的非药物及药物方法有些哪些?


VTE 预防的方法包括非药物方法(一般预防、机械预防) 及药物预防。

1. VTE 风险为低危人群时,以一般预防为主,包括:控制血脂血糖、适量补液、抬高患肢、有创操作尽量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内皮、早期康复、功能锻炼等。

2. VTE 风险为高危人群但存在抗凝禁忌证时,选择机械预防,包括: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D、抗血栓袜和足底静脉加压泵等。既往一项 Meta 分析比较了 IPCD 预防与其他机械预防的 VTE 发生率,结果显示 IPCD 可显著降低 VTE 的发生率 [10],推荐首选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

需注意的是 [1]①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下肢严重水肿;②下肢深静脉血栓症、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③下肢局部情况异常、血管病变,下肢严重畸形等情况为机械预防禁忌证。

3. VTE 风险高危人群但出血风险低时,选择药物预防。

1)非口服抗凝药物:可选择普通肝素(UFH)、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磺达肝素钠等。鉴于低分子量肝素给药简单,出血风险和药物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 发生率更低 [11],临床上优先选用低分子量肝素。此外,静脉抗凝药物还有阿加曲班、比伐卢定等,但较少用于预防性治疗。

2)口服抗凝药物:服用维生素 K 拮抗剂(华法林)预防内科住院患者 VTE 的研究较少。直接口服新型抗凝药(DOACs)用于 VTE 预防主要应用在外科手术特别是骨科,用于内科患者 VTE 预防的研究较少。

05

预防性抗凝的疗程是多长?


目前关于内科住院患者预防性抗凝的疗程尚无肯定意见。通常认为,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一种非药物和 (或) 药物预防。预防疗程一般为 6~14 d[12],或直至患者完全恢复活动,或直至患者出院, 或直至危险因素去除。

既往一项关于 6085 例急症内科住院患者的临床研究证实,延长抗凝预防时间可导致大出血风险增加 [13],且费用负担相应增加。因而,鉴于当前没有确切临床证据表明延长抗凝预防疗程可进一步获益,不建议在恢复下床活动或出院后仍继续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

06

预防性抗凝有什么注意事项?


1. 患者入院或转科 24 h 内、病情演变时、临出院前均应进行血栓风险评估;
2. 应用药物预防需动态评估出血风险,但应注意出血高危并不代表抗凝禁忌,应权衡利弊;

3. LMWH 进行预防性抗凝时应选用体重校正的药物剂量,体重过轻时(BMI < 18 kg/m2或体重 ≤ 55 kg),剂量应小于常规预防剂量 [14],过重时(BMI ≥ 30 kg/m2)则应高于常规预防剂量 [15]

4. UFH、LMWH 均存在 HIT(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性,应每 2~3 天监测血小板计数;

5. 不同药物应选择不同方法进行凝血功能监测(如华法林选用 INR 监测,维持在 2.0~3.0;UFH 选用 APTT 监测,使 APTT 在 24 h 内达到并维持正常参考值的 1.5~2.5 倍;DOACs 及 LMWH 不常规监测凝血指标);

6. 对比单用药物预防,药物联合 IPC 并不能使 DVT 发生率下降,且 PTE 发生率亦无统计学差异 [16],因此不建议 VTE 高危患者常规药物联合机械预防。

小结: 临床医生需重视并及时识别出 VTE 的高危人群,针对符合适应症的患者进行血栓前状态的预防性抗凝治疗,根据 VTE 的风险评估选择非药物和 (或) 药物预防,同时做好出血风险评估。

本文审核:

图片

长期征稿


丁香园呼吸时间长期征稿
诊疗经验、用药心得、病例分析等等都可以和我们分享

稿费最高可达 1000 元



作者:海南医科大学附属琼海市人民医院 李达仕
策划:超超
题图:站酷海洛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浙江省重症医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老年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23).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3,35(06):561-572.
[2]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Quantitative D-dimer for the,exclusion,of,venous,thromboembolic,disease:approved,guideline[S].Wayne,PA:CLSI,2011.
[3]Konstantinides SV, Meyer G, Becattini C, et al.2019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ERS)[J].Eur Heart J,2020,41(4):543-603.
[4]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专业委员会,D-二聚体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2023,103(35):2743-2756.
[5]SpencerFA,Gurwitz JH,Schulman S,etal.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older adults:acommunity-based study[J].Am J Med,2014,127(6):530-537.
[6]Tritschler T,Aujesky D.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the elderly:a narrative review[J].Thromb Res,2017,155:140-147.
[7]CAVALLARI L H,LEE C R,BEITELSHEES A L,et al.Multi-site investigation of outcomes with implementation of CYP2C19 genotypeguided antiplatelet therapy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JACC Cardiovasc Interv,2018,11(2):181-191.
[8]Heit JA,Silverstein MD,Mohr DN,et al.Risk factors for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a population-base case-control study[J].Arch Intern Med,2000,160(6):809-815.
[9] 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 中华医学杂志,2018,98(14):1060-1060.
[10]Ho KM,Tan JA.Stratified meta-analysis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of the lower limbs to prevent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J].Circulation,2013,128(9):1003-1020.
[11]Schünemann HJ,Cushman M,Burnett AE,et al.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2018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ophylaxis for hospitalized and nonhospitalized medical patients[J]. Blood Adv,2018,2(22):3198-3225.
[1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等. 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国专家建议 (2015).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07):484-491.
[13]Hull RD,Schellong,SM,TapsonVF,etal.Extended-duration thromboprophylaxis in acutely ill medical patients with recent reduced mobility: a randomized trial[J].Ann Intern Med,2010,153(1):8-18.
[14]Sebaaly J,Covert K.Enoxaparin dosing at extremes of  weight:literature review and dosing recommendations[J].Ann Pharmacother,2018,52(9):898-909.
[15]Miranda,S,Le Cam-Duchez V,Benichou J,etal.Adjusted value ofthromboprophylaxis in hospitalized obese patients:a comparati-ve,study of two regimens of enoxaparin:the ITOHENOX study[J].Thromb Res,2017,155:1-5.
[16]Arabi YM,Al-Hameed F,Burns KEA,et al.Adjunctive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for venous thromboprophylaxis[J].N Engl JMed,2019,380(14):1305-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