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河西遗址的发现与小河西文化
1988年在敖汉旗孟克河东岸又发现榆树山、西梁两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同属小河西文化,从聚落规模、房址结构和器物群特征等方面充实了对小河西文化内涵和特征的认识。
小河西文化是目前所知西辽河流域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一。经过正式发掘的遗址有敖汉旗小河西、西梁、榆树山等,小河西文化的年代推断为距今约8500年。
二、小河西文化的文化特征
三、小河西文化出土陶塑人头像
1988年,在榆树山遗址9号房址(F9)内出土1件小型陶塑人头像。该陶塑人头像为泥质灰褐陶,由手工捏制而成,长脸,头顶略平,脸部两颊稍宽,浓眉,双目圆瞪,鼻梁挺直,鼻头宽大,嘴部张开,呈椭圆形,下颌呈圆弧形。高5厘米,宽2.5~3.1厘米,厚1.4~2.6厘米。
这件人头像是目前为止小河西文化发现的唯一一例人像材料,造型写实生动,具有祖先崇拜的意义。在原始宗教观念中,人死后灵魂并没有就此消亡,而是以另一种状态继续存在。兴隆洼文化时期延续了小型人面像的传统,还开创了大型石雕人像的传统,用以雕刻的材质也更加多样,出现蚌刻、石刻和人骨质小型人面像。小河西文化陶塑人头像的发现对于了解辽西地区史前社会的发展阶段及文明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小河西文化的重要意义
小河西文化遗址的发现数量较少,规模偏小,尚未发现大型中心性聚落,但从房屋形制、聚落布局、经济形态和出土遗物等多方面特征看,小河西文化是兴隆洼文化的直接源头,为兴隆洼文化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其后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等辽西史前考古学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①索秀芬:《小河西文化初论》,《考古与文物》2005年第1期。
②刘国祥:《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概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③索秀芬:《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吉林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④索秀芬,李少兵:《小河西文化聚落形态》,《内蒙古文物考古》2008年第1期。
⑤杨虎,林秀贞:《内蒙古敖汉旗小河西遗址简述》,《北方文物》2009年第2期。
⑥杨虎,林秀贞:《试论兴隆洼文化小河西类型》,《考古学集刊》2010年第2期。
⑦刘国祥:《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探索》,《第五届红山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2010年。
⑧赵宾福,杜战伟,薛振华:《小河西文化检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1期。
⑨索秀芬,李少兵:《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和格局》,《考古学报》,2014年第3期。
⑩王苹:《辽西地区史前人像造型特征与功能探析》,《南方文物》,202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