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从百度出走的余凯创立了地平线;一年后,当时已实现财务自由的单记章,便与同乡兼校友的刘卫红共同创立了黑芝麻智能。
2024年8月,黑芝麻智能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10月,地平线通过港交所聆讯,离上市只差一步敲钟。
由于这两家企业成立时间相若,注册地都在开曼群岛,又差不多同时站在了上市这道历史分界线上,行业常常将二者的经营境况进行对比。
走到今天,二者各自的财务状况如何?又各自有着什么样的市场表现?《刻度》试图从两家企业的招股书中寻找答案。
逆袭的地平线
尽管两家企业成立时间相当接近,但二者的开局却截然不同。
地平线问世后的5年内,始终处在“镁光灯的边缘”。回忆起那段“备受冷落”的日子,余凯至今仍有颇多感慨,称自己那时仿佛是“在一个黑暗的隧道里,一直走不到有光的地方”。
转折始于2019年的10月。余凯和团队“做了一年左右的战略推演”,不断“对抗人性中做加法的天然冲动”后,才在2019年10月拍板了今后的战略方向——智能汽车。
随之而来的就是2019年底的地平线大裁员,以这一事件为标志“整个组织经历了一次浴火重生”。
从地平线的招股书中能清楚地看到,战略收缩后地平线的发展走势。
从2021年-2023年的三年内,地平线分别创收4.67亿、9.06亿、15.52亿,2024年上半年,地平线创收9.35亿,相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1.6%。
在更为关键的毛利率这一指标上,地平线的业务毛利率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高位,2021年-2023年,地平线的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0.9%、69.3%、70.5%,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79%。
诚然,不断增长的营收和较高的毛利率没能覆盖企业的经营成本,地平线目前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但考虑到芯片的回报周期甚至比汽车更长,对地平线的亏损应当报以更宽容的态度。
反观黑芝麻智能,出道不久就凭借团队此前积累的丰富经验,拿到了国内多个手机厂商的订单,为此后企业进入智能汽车领域做了相当充足的资金、经验和技术储备。
2019年,也就是地平线裁员裁得“满大街都是地平线的简历”的那一年,黑芝麻智能第一颗车规级智驾芯片华山一号A500在国内首发,单记章无不自豪地对外表示:“一次流片便成功,只花了6个星期,就让芯片正常运行了起来。”
但如今看来,黑芝麻智能的几项财务指标,都被地平线逐渐追上甚至赶超了。
先说营收。2021年-2023年,黑芝麻智能营收分别为0.61亿、1.65亿、3.12亿,与地平线有着不小的差距。
在毛利率方面,2021年-2023年,黑芝麻智能的毛利率总体呈下滑态势,从2021年的36.1%下滑到2022年的29.4%,去年下滑至24.7%。
但在今年上半年,黑芝麻智能将毛利率提升到了50%,如果不出意外,黑芝麻智能毛利率的下滑趋势应该会在今年止步。
与地平线一样,截至2023年底,黑芝麻智能仍未进入投资回报期,并预计在2024年、2025年仍将继续亏损。
这两家企业的连年亏损背后,有个共同的重要原因——巨额研发投入。
2021年,地平线的营收尚不5亿研发投入却达到了11.44亿,2023年,地平线营收增长到了15.52亿,研发投入却也攀升到了23.6亿。
今年上半年,地平线研发支持已达14.亿,也就是说,地平线今年的研发投入大概率还会保持同比增长。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超过100%戏码也在黑芝麻智能上演。2021年,黑芝麻智能营收不过亿,研发投入却是总营收的数倍,达到5.95亿;2023年,黑芝麻智能营收3.12亿,研发投入也水涨船高,达到13.63亿。
但这种烧投资人的钱去搞研发的现状不会持续太久,2023年地平线的研发投入相较2021年同比增长了106.29%,但营收的增幅却达到了232.33%。黑芝麻智能的营收增幅同样跑赢了研发投入的增幅。
可以想见,这两家企业亏损经营的局面会在不久之后终结,而地平线或许会比黑芝麻智能先进入投资回报期。做出这个预判主要依据是两家企业不同的客户盘和市场份额。
不止卖芯片,也卖软件算法
地平线最新一版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地平线的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已被27家主机厂、42个汽车品牌采用,搭载在超过285款车型上。
具体客户包括上汽、比亚迪、理想等车企;具体车型包括去年累计交付了37.6万辆理想L7、理想L8、理想L9三款车型、比亚迪汉 EV 荣耀版等产品。其中,理想系列车型搭载的是地平线Horizon Pilot方案,比亚迪汉 EV 荣耀版则搭载了地平线的征程系列芯片。
单纯的数字和企业、产品罗列或许难以给人以清晰的感知,行业地位终究还是比较出来的。
今年上半年,在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计算方案市场中,地平线以28.65%的份额领先一众友商。
此外,地平线在中国高阶智驾领域市占率为35.5%,仅次于英伟达;在低价智驾领域市占率为21.3%,仅次于Mobileye。这一系列数据都直观地反映了地平线的江湖地位。
黑芝麻智能当然也有可观的客户盘,但考虑到汽车圈的“人传人”效应——车企在选择芯片供应商时会优先考虑量产经营丰富的企业,因而今后占据先发优势的地平线无疑也更被资本市场看好。
2021年-2023年,地平线靠着卖汽车解决方案实现营收4.1亿、8.01亿、14.7亿元,分别占据地平线收入总额的87.9%、88.5%、94.8%。今年上半年,汽车解决方案则为地平线带去营收9.13亿,占总收入总额的97.7%。
除了先发优势之外,客户的留存率也一直是资本考量的重点。
通过黑芝麻智能的招股书,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短短三年间,黑芝麻的前五大客户变更得很频繁,地平线的客户群则相对稳定。
来源:黑芝麻智能招股书
来源:地平线招股书
造成两者近况的,还是芯片如今的定位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款芯片在车上的运用效果,不仅取决于芯片本身的性能,芯片与软件的适配才是影响一款车智驾能力的更关键因素。
地平线,与其说它是一家智驾芯片厂商,不如用余凯的话来说,它“是一家披着芯片外衣的软件算法公司”;而黑芝麻智能,它则是一家相对纯粹的智驾芯片厂商。这一点,同样反映在两家的招股书里。
2021年到2023年,地平线产品解决方案的收入从2.08亿增加到5.06亿,该项收入占比从44.6%下降到32.7%;授权及服务的收入从2.02亿增加到9.64亿,该项收入占比从43.3%上升到62.1%,即超过了总收入的一半。
与之相对的是黑芝麻智能从2021年到2023年,产品解决方案的收入从161.5万增加到1.94亿,该项收入占比从2.6%增加到62%;授权及服务的收入从3264.6万增加到8270.5万,该项收入占比从54%下降到26.5%。
“披着芯片外衣的软件算法公司”和纯粹的SoC芯片供应商,地平线和黑芝麻逐渐走向了不同的路,但殊途或能同归,未来关于智能驾驶皇冠的争夺战里,少不了两者的身影。
而地平线即将走向的“敲钟时刻”,远远不是这场“芯片长跑”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