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有鲜乳”变“班班真的苦”,台当局政策草率缺配套再掀乱象

台当局今年9月起推动“班班有鲜乳”,但政策上路后,因冷链配送、保存等问题,不少学校抱怨行政负担加重。已采购学校近七成五都挑保久乳(灭菌乳),导致供应量不足,许多学生喝不到鲜乳,甚至因全台大抢货买不到。也有学校呼吁改发“鲜乳券”,让学童和家长自行兑换。民众党新北市议员陈世轩批评,政策缺乏完善配套,恐将重演过去营养午餐“班班有石斑鱼”看得到吃不到的现象。

图片

台当局农业主管部门所谓“班班有鲜乳”政策,计划以四年、至少44亿元(新台币,下同)预算,为台湾公立小学童及附设幼儿园学生提供台产鲜乳,补助每瓶保久乳14元、鲜乳16元,每瓶外加2元冷链补助费,每周饮用两次,预估逾百万学童受惠。

目前全台共有2591间公立小学,台农业部门最新统计,已有15个县市,1587所学校完成采购。其中订购保久乳的学校约占75%,仅22%学校订购鲜乳,含钙豆浆则是3%。但实际上至昨天(9日),仅有11县市学童喝到鲜乳或保久乳。台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陈骏季坦承,“班班有鲜乳”政策初期确实有些颠簸和不稳定,对台民意机构“教文会”提案发放鲜乳券一事,会再和台教育主管部门研议。部分县市因乳品供货、配送量能不足,抢不到保久乳,台农业部门会持续协调得标厂商增加保久乳生产量,近期将再办理第二次招标。

据了解,“班班有鲜乳”原规划9月开学后上路,但上个月新北市的212校中,仅2校在9月30日才喝到鲜乳,近八成学校考量鲜乳保存不易,改采购保久乳。但至昨天也仅30校喝到,另有29校连招标都有困难,每月缺口高达76.3万瓶。新北有校长透露,大家都在抢货,“现在只能等”,并质疑台当局推政策都没想到货源问题。之前“班班有石斑”就因石斑鱼要切块,供应不及,这次保久乳又货源不足。

高雄市234校有七成喝保久乳、三成喝鲜奶。14万余名学生中,第一梯次仅林园小学等约3000名学生先喝。高雄市教育局说,政策推出后量能供应不足,多次反映供应商铺货不够,一直没有改善。

桃园教育局指出,全市185校最快16日有部分学童可先喝到,厂商另反映保冷袋数量不够。此外,台北市和台中市也要等到10月中下旬才能喝到。唯有台南是全台四大酪农区之一,台南市教育局说,目前厂商说“都可以送”,没有买不到的情况。

多数学校没有足够冷藏设备,尤其千人大校的冷藏空间不足。为了学童食安,“班班有鲜乳”调查饮品选项时都指定饮用保久乳,致使保久乳成抢手货。部分消费者发现“保久乳悄悄涨价了”,原本网购三箱800元左右,但现在三箱1080元,涨约三成五。连乳品制造商官网也显示缺货中、已售完,原味、调味乳皆缺。

厂商抱怨,台当局当初以7月统计数据签约,但开学后选择保久乳数据增加近两成,和台农业主管部门契约总量本来就不够,产量、运送跟不上,导致市面上的保久乳大缺货。

国民党民代廖伟翔说,台教育主管部门宣称9月1日开始“班班有鲜奶”未落实政策,慢了一个半月,显示规划与执行出现重大失误。廖伟翔指出,这项政策目标是“班班有鲜乳”“班班喝鲜乳”,但却变成“班班等鲜乳”“班班保久乳”。廖伟翔建议,达成政策目的可以同时用多种方式,例如发鲜乳券给有需要的学童,让他们就近到便利商店领取,至于偏远又没有便利商店的地区再配送即可。

陈世轩则认为这项政策来得又急又快,在缺乏完善配套下,许多县市的学生看得到喝不到。这不只造成学校抢鲜乳的窘况,冷链、储存设施不足,现实也难以配合,也徒增学校困难,苦了县市政府、家长与学生。

陈世轩批评,冷链配套没做好的情况下,多数学校只能选择以较容易保存的保久乳代替,这样反而导致台当局原本想要提振台湾本地酪农产业的美意大打折扣,再加上还没有保久乳产品取得产销履历、CAS台湾优良农产品标章,小朋友喝到的也可能是进口保久乳混充,根本扶植不到本地产业。

此外也有不少家长反映,担心孩童饮用乳品会有肠胃不适的症状,选择豆浆代替鲜乳制品。但供应豆浆的厂商,台农业主管部门仍在办理招标中,乳糖不耐的小朋友至今仍喝不到豆浆,让许多家长直呼离谱。

岛内舆论指出,所谓“班班有鲜乳”政策,原本是因应明年台当局与新西兰“经济合作协定”乳品零关税叩关,台农业主管部门才以为学龄童补钙为由仓促推上路。但因缺乏配套,搞得学校人仰马翻。政策一变再变,凸显台农业部门政策订定走一步算一步,执行更是荒腔走板。

讽刺的是,前年因应中国大陆暂停台湾地区石斑鱼输入,台农业主管部门曾推出“班班吃石斑”政策救市,才刚推出就面临供货不稳。导致政策上路已数个月,还有些学童连一次都没吃到。加上该政策突然杀出,临时改菜单造成团膳业者很大不便与额外成本增加。如“班班有鲜乳”同样匆匆上路,相关配套跟不上,如出一辙的“模式”,令人咋舌。

舆论强调,“班班喝鲜乳”好处确实不少,然而政策执行草率,又缺乏沟通,不仅导致台湾基层教师为满足喝台产乳的KPI疲于奔命,甚至还冲击原本以学校为重要通路的羊奶市场。“班班喝鲜乳”陷入左支右绌困境,成了“班班真的苦”,政策跳票不令人意外。(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林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