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上感受扬州古城古街新风新貌,10位百岁老人乐得合不拢嘴

叮铃铃、叮铃铃,清脆车铃响起,鲜艳国旗挥起,10月9日,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一条条古街,载着10位百岁老人的三轮车车队,成为市民游客关注的流动风景。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这是东关街道举行的“情暖夕阳 福满东关”重阳敬老主题活动,这样的活动,街道已经连续8年开展。

寿星感叹:有一阵不出门,就有不小的变化

三轮车上的10位百岁寿星,身着唐装,挥动五星红旗,成为市民游客眼中的“明星”,一路赢得超高“回头率”。寿星们在东关街城门楼集结,各界群众向10位老寿星集体拜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老人们送上“长寿红包”“千岁宴礼盒”,小朋友们献上鲜花,市民游客争相与百岁老人合影留念,不少人现场追问长寿秘诀。老寿星们不停地朝人群挥手致意,一位老人笑呵呵地说:“赶上了好时代,过上了好日子,党和政府对我们多关心呀,我的精气神一年比一年好。”

图片

千岁逛古城

“如今的生活越来越好,家门口的变化多大呀。”陈加馍老人边逛古城边感慨,他是今年的“新晋”百岁寿星,子女孝顺,家庭和睦,陈老的家庭,也是东关街道孝老爱亲家庭的代表。据悉,老人原来在扬州印染厂工作,作为供销科负责人,青壮年时走南闯北到过很多地方,近年来腿脚不便,很少出门。这次受邀参加“千岁逛古街”活动,老人连连感叹,有一阵不出门,就有不小的变化。东关古街变得越来越漂亮,外地游客越来越多,满街都是笑脸,这样的日子真是红红火火。

市民感言:敬老孝老设施不断完善,益寿延年是大势所趋

记者了解到,东关街道地处老城区,60周岁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40%以上,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目前有百岁以上老人21位,今年新增4位百岁老人。近年来,街道以颐养社区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福满东关 情暖夕阳”为老服务品牌,多举措提升为老服务水平,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关怀,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先后建成8个颐养社区。101岁的陈蕙芳老人连续三年参加“千岁逛古街”活动,陈奶奶说,扬州是个福地,生活在古城是福气。“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陈蕙芳的女儿表示,扬州生活环境好,市民休闲方式多,街道各种敬老孝老设施不断完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成为可能,益寿延年是大势所趋。

图片

笑逐颜开

记者采访获悉,今年,东关街道在个园社区建成古城东关暖心食堂,引进社会力量进行运营,食堂可同时容纳50人同时就餐,自4月份运营以来,累计服务老年居民就餐8712人次。同时,将助餐配餐服务与独居、空巢等特殊老年人群体的探访、关爱、精神慰藉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对70周岁及以上的低保边缘家庭、计生特别扶助对象、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老年居民,给予餐费减免,打造古城幸福好滋味。

街道关怀:推进“医养”融合,老人更有“医靠”

为进一步推进“医养”融合,让老年人更有“医靠”,今年东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成立“扬州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康复医疗中心”。目前,中心已常态化开展针对特定疾病的康复项目,如脑卒中后康复、骨伤以及老年病康复等,致力帮助患者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改善生活质量。下一步,将根据老年居民就医实际需求,提供各类康复治疗服务,打造“康有所医,复有所靠”的东关老年康复医疗品牌。

图片

情暖夕阳

图片

温馨现场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街道由各社区党组织牵头,根据辖区老年居民实际需求,动员党员、居民群众代表、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持续征集“民微善治”项目。通过搭建“微项目”、提供“微服务”、实现“微治理”的“三微”模式,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让老年人从“养老”进阶到“享老”,不断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讯员 夏蓉 李正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