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量,超广州!南京,太低调了!

作者:余飞

01

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布

近日,工信部开展了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工作,各地纷纷公布了数据。

公开数据来看,全国入选第六批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3012家。

其中江苏继续领先,独揽711家。广东(含深圳)561家,浙江(含宁波)400家。北京、上海、山东(含青岛)、安徽均在百家以上。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工信部

从城市分布情况来看,深圳、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广州、成都、常州数量位居全国前十。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国家工信部

在省会城市中,杭州、南京表现异常亮眼,数量超越了第一省会广州。

每年名单公布的时候,我都会特别关注。

之所以关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是各自领域的散打高手,它代表着城市的经济活力,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科创研发能力,毕竟能够入选的小巨人,都是拥有知识产权,在各自领域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企业。

按照工信部的定义,专精特新企业,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企业,它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行业标准制定能力,并且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其中的小巨人,则是这些企业中的佼佼者,它们是未来产业链的重要支撑,是强链补链的主力军。

类似于独角兽企业,但又有很大不同。独角兽企业仅市场估值一个标准,10亿美元就可入选。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更严格的专业化标准、精细化标准、创新能力标准以及市场份额标准等,认定标准比独角兽企业高得多。

图片

02

南京,一座硬实力被低估的城市

专精特新“小巨人”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业,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

“小巨人”企业掌握的都是当下最前沿科技产业的技术。

图片

这些先进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它不仅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潜力,也关乎一个国家的核心产业安全。

所以,我在之前说过,这些冉冉升起的新星,蕴含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主要在三点:

第一,它们或许能够改变当下已经固化的头部企业格局。

第二,随着这些企业壮大,它们能够给城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更多的税收,更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第三,中国目前的许多短板核心技术能否攻破,能否实现产业升级,从中低端制造业到中高端制造业迈进,希望或许就寄托在这些“小巨人”企业身上。

因此也有人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视作中国新一代“印钞机”。也即,这些企业将接棒房地产,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当下和未来发展的主要引擎。

在含金量如此重要的企业数量上,南京第六批次数量达到121家,位居全国第六。增量比前四次加起来都多,让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这座硬实力严重被低估的城市。

我对南京过去的认知是,在历史底蕴、文化、教育、美食方面,南京毫无争议处在全国第一梯队,但经济与产业则显得中规中矩。

恰好节前,我去了趟南京,实地调研了一些企业,近距离观察到了南京产业的颗粒度,改变了我个人对南京的很多认知。

首先是南京的营商环境。

这几年,南京在本就优质的营商环境基础上,本着没有最优只有更优原则,进一步优化。过去六年,南京连续发布了六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为企业减负、松绑、纾困、简化行政审批流程。

在这次走访中,定调高端的南京本土新能源汽车企业极星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了一个细节,他说凌晨两点,市领导都在回复他们企业的消息,这让他很感动。

其实营商环境的优劣,最关键的一条,就是看政府为企业办实事的效率和诚意。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南京优质的营商环境,迎来了大丰收。

有机构梳理,过去五年,江苏省从外省吸引了超3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迁入,其中南京数量占一半,稳居江苏省各城市首位。

南京市商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京共引进各类首店197家,其中全球首店2家、全国首店7家、华东首店5家、江苏首店48家、南京首店135家,首店数量和能级齐头并进。

此外,今年六月份,南京召开的2024全球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吸引了400余名央企、跨国公司、知名民企、高校和科研单位、金融投资、外国驻华使领馆负责人前来找寻南京机会。

其次,南京重视产业发展。

这几年随着宏观大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在房地产经济低迷之下,未来必须要有厚实的产业,才能打开自身的想象空间。

很多人觉得南京没有名片级的企业,但:

第一,工信部公布的最新一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南京13家企业上榜,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南京累计上榜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跻身全国前十。在赛迪发布的《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中,南京制造业综合实力居全国第八。

第二,南京拥有一批不显山不露水的种子选手和明日之星企业。

数据显示,2023年年末,南京拥有超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超2.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这其中,不乏一些各领域的领军企业。

你能想到,全球领先、中国第一家3D打印医药企业三迭纪,就在南京吗?

该公司在全球范围拥有药物产品专利230件,授权专利82件,占整个领域申请数量的20%以上。公司已建成符合GMP标准的连续化3D打印药物生产中心,第一条连续化产线年产能可达7500万片。

图片

在智能科技领域,南京拥有蔚蓝智能科技。

9月26日,蔚蓝科技的新品发布会,打破了业界仅聚焦四足机器人的印象,展示了全矩阵的AI产品布局。除了发布升级版四足机器人BabyAlpha A2,他们还推出了面向开发者的可编程四足、双足及轮足式机器人,以及备受瞩目的人形机器人预告。其中,人形机器人将采用"租售结合"的创新销售模式,针对Office场景推出全尺寸和小尺寸两种规格。

该公司还预告,明年四季度,人形机器人将进入量产阶段。

图片

在前沿医药科技领域,南京拥有世和基因。

世和基因拥有国内外发明专利62项,公司及核心技术人员参与临床研究项目发表文章超680篇,总影响因子超4400分(影响因子参照科睿唯安2024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I2024)。

图片

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产业落地南京,8月份,南京发布了《关于打造南京市“4+N”产业基金集群 聚力推动产业强市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

力争形成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4+N”产业基金集群,构建“重点产业全覆盖,服务生命全周期”基金接续投资体系。

03

南京,持续加注产业发展

今年6月份召开的2024南京软件大会暨工业软件供需大会上,南京明确提出:

着力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的强劲引擎。到2025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形成中国软件名城提质升级全国示范。

图片

意思很明确,南京要将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的产值,提升至万亿级别。

南京为何瞄准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

第一,软件产业是南京的优势产业。

南京现有的6个千亿产业中,6个千亿产业总营收达到了10337.8亿元。高于成都、郑州、杭州。

图片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南京2023年统计年鉴

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其当家产业,2022年该产业营业收入2318.6亿元,位居南京第一。

其次,软件产业是南京的优势产业。中国第一个荣获"中国软件名城"称号的城市,就是南京。

数据显示,南京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已超8000亿元,位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南京已拥有中国(南京)软件谷等7个省级以上重点软件园区为支撑的产业集聚区,集聚相关从业人员约85万人、重点涉软企业3500余家。

因此,在最具优势的产业基础之上打造万亿产业集群,顺理成章。

第二,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是未来新兴产业的基础。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提出了新兴产业8个领域和未来产业9个领域:

新兴产业8个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

未来产业9个领域包括,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

这些产业中,都是基于互联网和数字化。

换言之,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成为必然,“软件定义一切”,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成为必由之路。

南京的目标很明显,南京侧重的方向,是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筑牢基石。

就像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的大厦,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大厦一样。

利用稳固的基石,助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我国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并通过高端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孕育出更高端的工业。

对于软件产业突破万亿的野心,南京早已有之。

早在2021年南京就发布了《南京市推进软件名城提质升级 打造万亿级产业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规模突破1万亿元,形成中国软件名城提质升级全国示范”。

2022年,南京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2023年,出台《加快开源软件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明星开源项目。同时,2023年还发布了《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加快发展高端工业软件”。

今年,南京又发布了《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工业软件跨越发展”。不久前又发布了《南京市关于加快工业软件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软件工业的发展。

雄心万丈,作为经济第二强省江苏的省会、六朝古都,并且是目前唯二用“京”字命名的城市,南京配得上这样的雄心。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