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游客专程“打卡”!洛阳九洲池火壶表演“火”了

图片

  一抖、一抬、一放,霎时火花漫天……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隋唐洛阳城景区九洲池夜游项目中的火壶表演备受欢迎,不少外地游客专程驱车赶来,只为看一眼“火树银花”的精彩场面。

  演出中,火花下的表演者或身穿斗篷遮面,或头戴斗笠,鲜少露出面容,这份神秘也引起不少观众好奇。昨日,记者采访了火壶节目的表演者张铁霖,了解背后的故事。

  张铁霖今年38岁,从事杂技表演工作26年。他介绍,火壶表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节庆活动,它与古代的打铁花、火舞等技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变,才形成了今天众人所见的独特艺术。“在民间信仰中,火具有净化作用,有驱邪避祸和百家安宁的寓意,所以该表演深受老百姓喜爱。”他说。

  夜幕降临,演员乘船至湖水中央的舞台上,并将烧得滚烫的木炭放入手持的铁杆两端的火壶(铁网)中,通过抖动、高高抛起、快速旋转等方式,火花瞬间升腾,如焰火般汹涌而至,强烈的火光在夜色中快速晕染,形成震撼场面,向观众传递祝福。即便该表演仅3分钟左右,也吸引无数游客专程“打卡”,相关视频还得到了部分央级媒体的转发。

  为何一直蒙面进行表演?张铁霖向洛报融媒记者介绍,遮挡面部不是为了假装神秘,而是要保护自己。“火花下落时,极有可能造成烫伤。”他说,即便自己是一名杂技老手,也依然难以避免火花下落带来的伤害。

  自2021年学习火壶表演至今,他被烫伤的次数不计其数。为了更好操控火壶,张铁霖表演时从不戴手套,因此,即便有了面部遮挡,缺乏保护的手部也多次受伤。最严重的一次,他的腕部被烫伤,给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极大不便。

  即便表演充满危险,张铁霖也始终坚持着传承这项民俗的决心,并一直秉持着让观众“都不白来”的工作态度。自今年夏季九洲池夜游项目启动至今,他多次对该节目进行提升改造,观众在国庆假期看到的火壶表演,已经是从喷火、火焰魔方表演进阶的“3.0版本”了。

  今年国庆假期,洛阳文旅以823.09万人次的游客量火爆“出圈”,九洲池也曾两次限流以保障游客安全。在各社交媒体平台上张铁霖火壶表演视频的评论区,不少游客表达了未尽兴的遗憾。对此,张铁霖透露,明年新春,自己或将在九洲池上演“4.0版本”的表演,希望通过火花,持续向观众传递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李晓楠 通讯员 赵奕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