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守护好三江源凝聚广泛共识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晓英

守护好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青海的重大使命任务,是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重中之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大要求,认真落实省委决策部署,让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永葆旺盛的生命力,9月9日至10日,省政协召开常委会,围绕“贯彻落实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促进三江源水源涵养能力保护和提升”协商议政。副省长刘涛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专题报告,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工作开展的方向等三个方面通报了我省促进三江源水源涵养能力保护与提升的主要工作。委员们结合前期调研和深入思考,为促进三江源水源涵养能力保护和提升出谋划策。

图片
调研组在海北州调研水源涵养及矿区生态修复情况。省政协供图

围绕中心强担当

作为此次常委会协商议题的承办者,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第一时间召开部门和地区座谈会、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进一步掌握全省工作开展情况,深入三江源地区和海东、海北、黄南等市(州)县(区)开展实地调研,掌握一手资料,并认真梳理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委员们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聚焦“中华水塔”保护总目标,统筹推进雪山冰川、江河湖库、湿地冻土、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等一体化保护修复,已基本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先后印发实施《关于全面推进美丽青海建设的实施意见》《青海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中华水塔水生态保护规划》等一批重点意见规划,对全省生态修复、水生态保护、水资源配置、水环境治理以及国土绿化等作出系统性谋划、战略性布局;积极构建五级河湖(林草)长+20余个行业部门+生态管护员的综合监管体系,建立了一体推进河湖、森林、草原、湿地等关键性生态要素系统治理的体制机制,三江源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同时,从长远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三江源区水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与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要求仍有一定差距,需要采取更加务实管用的举措加以克服和改进。

图片
三江源风光。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建言资政集众智

大会发言环节,7位同志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一条条“金点子”汇聚成促进三江源水源涵养能力保护和提升的共识与力量。

省政协委员、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曹广超发言时说,“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三江源水源涵养保护提升的重要支撑。应构建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更好服务三江源水源涵养能力建设。”他建议,因地制宜使用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巡视监测、地面综合监测等手段,强化多部门多要素监测协同,增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合力;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依托三江源国家公园“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数据平台等,不断建设完善对三江源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多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要素全面覆盖的数据监测平台,实现各类监测数据的统一收集、存储和管理。

省政协委员、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协主席尕桑表示,“作为三江源地区,近年来,玉树大力推动绿色生态发展,加强培育生态文明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构建‘一屏两区、两廊三带’林草相连、山水镶嵌的生态保护格局。要促进三江源水涵养能力保护和提升,还需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在信息化监测网络建设方面下大力气。”

省政协常委、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处长阎高峰发言时表示,强化全球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整体中长期影响的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建立健全青藏高原生态安全风险防控协商协调机制;深入开展青藏高原环境资源科学考察和普查,定期更新环境数据,为政策制定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持续加码生态科技人才的培育培养,同时,加大对青海省内高校生态保护类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

“三江源独特、丰富的高山植物多样性为植物旗舰物种的筛选提供了基础,开展植物旗舰物种的筛选、评估,以旗舰物种保护整体带动植物多样性安全体系建设已成为三江源地区的一项重大课题。”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青海省委主委王舰发言时说。他建议,加强旗舰物种保护,推动三江源生物多样性安全体系建设;开展植物多样性变化调查,完善植物志书;筛选、评估三江源植物旗舰物种;开展旗舰物种保护生物学研究;普及旗舰物种知识,提高公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的参与度。

图片
三江源风光。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祁国彪 摄

献计献策聚合力

省政协委员、青海省水利工程质量安全中心主任杨启福建议,推动建立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及监测预警机制,构建“蓄引结合、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开展源头“无人区”和郊野河段河湖管理保护模式研究,制定富有针对性、极具区域特色、彰显探索创新的工作举措;坚持依法行政,推动河湖功能永续利用;坚持因地制宜,持续改善区域水环境;统筹利用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等行业数据,实现青藏高原青海区域河湖一张图管理,推动多源信息整合同化。

“面对日益凸显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必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统筹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固增强‘中华水塔’水源涵养功能”。省政协委员、省生态环境规划和环保技术中心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邓黎表示。为此,建议,全面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加快“无废城市”建设,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强化气候变化影响风险监测评估。

民盟青海省委专职副主委张兴民建议,加快建立健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强三江源水源涵养功能变化的系统性研究,以更好指导三江源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系统性保护和修复;国家层面,出台青藏高原保护的具体规划,省级层面,抓紧研究完善贯彻落实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具体实施办法,积极探索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协同立法。

省政协主席公保扎西在讲话中强调,各级政协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紧紧围绕统筹推进雪山冰川、江河湖库、湿地冻土、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等一体化保护修复重大课题调查研究、协商建言。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团结引领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坚定做全面深化改革的支持者、推动者、实践者,为我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走好绿色发展之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乔明周;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