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彭博社10月7日文章,原题: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实际情况到底如何 亚拉巴马州的皮茨维尤只有1000人,弗吉尼亚州的恩波利亚住着5500人。这些被遗忘的社区构成了美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但是,如果你想了解21世纪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经济竞争的深度,那么不妨从这些地方开始。
在长达数年的美中关税战当中,这两个小镇处于对立面,争夺的焦点是全球经济运行所需的一种普通产品:集装箱拖车。集装箱一旦上岸,就必须固定于拖车底盘上,这样卡车才能把它们运到全国各地。
正如大多数经济学家所说的,关税是一桩麻烦事,通常会由消费者埋单。皮茨维尤和恩波利亚的遭遇表明,对本来予以保护的行业来说,后果可能是多么令人感到意外。
位于皮茨维尤的制造商皮茨于2017年涉足底盘市场,并开始销售集装箱拖车。皮茨的总裁杰夫·皮茨称,面对中国的激烈竞争,公司很快就陷入了困境。于是,2020年7月,皮茨和其他4家美国拖车制造商向华盛顿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国有集装箱巨头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生产的底盘加征关税。
2021年5月,美国政府最终决定在特朗普政府25%关税的基础上对中国拖车加征220%以上的关税。就在经济突然需要更多拖车之际,进口停止了,市场出现缺口。皮茨的生意好转了。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表明,关税之争很少有纯粹的好结局。
中集集团于2015年1月首次在恩波利亚开展业务,为东海岸港口和物流枢纽提供服务。在鼎盛时期,该公司为这个机会有限的地方带去了近100个时薪18至20美元的工作岗位。
随着新关税到来,中集集团将其美国子公司更名为CIE。为了合规,公司投资2000多万美元建立了一个非中国供应链。公司利用泰国的一家工厂,使用来自欧洲和韩国的钢材制造车架。车架运到CIE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和恩波利亚的工厂后,与来自肯塔基州法兰克福的车轴、密歇根州马斯基根的起落架,以及密苏里州斯普林菲尔德的悬挂套件组装。
到2023年,CIE在美国的两家工厂共雇用了约400名员工。CIE的首席执行官特雷弗·阿什说:“我们完全达到了要求。我们在这里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在调整业务时,CIE的高管们发现了竞争对手的一些情况。皮茨公司从越南一家私营企业进口了数千台拖车底盘。CIE怀疑这些底盘含有来自中国的零部件和原材料,主要是钢材。于是在2022年,中集集团向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提出诉讼,并要求展开调查。2023年3月,海关裁定皮茨的越南拖车含有足够多的中国零部件,应被征收新关税。这对皮茨来说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它刚刚从保护主义中获利,突然又要为保护主义付出沉重代价。
当初要求对中国底盘加征关税的企业联盟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皮茨等制造商向海关提出了针对CIE的新诉讼。就这样,CIE面临着另一项破坏性调查和数百万美元的潜在关税。2023年8月,CIE暂停进口新车架,避免在调查期间支付关税,并开始缩减在美国的生产。
贾维斯·希克斯于2022年初来到CIE。到2023年10月,他的工作时间被削减了,因为工厂产能减少了一半。CIE通过减少工时避免裁减剩余的62名正式员工。这让希克斯这样的员工不安。他说:“老实讲,不喜欢这样,我习惯了整天工作。”
CIE最终被认定没有逃避关税的行为,并获准复工。但损失已经造成。公司在今年1月解雇了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大部分工人。6月,恩波利亚工厂用于底盘加工的车架用完了。当最后一个底盘完成时,运营经理何塞·佩雷斯和同事们站在一旁。佩雷斯说:“大家都很难过。”他们想知道何时会重新开始。
到7月底,希克斯所在的工厂只剩最后二十几个人了,他对未来感到绝望。他说:“如果这就是企业的现状,我们真的无能为力。”由于货运不景气,加之底盘供过于求,拖车市场已经萎缩。对于恩波利亚的CIE员工和皮茨维尤的皮茨公司工人来说,似乎所有人都成了输家。(作者肖恩·道南等,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