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5万人受益!北京20条措施服务“老老人”

近日,北京市出台了《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今天(10月9日)在北京市民政局召开的媒体通气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发布的措施分为6大方面20条措施,涉及兜底保障、服务设施功能布局、医疗服务供给等方面,政策将覆盖约85.5万名老年人。
《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主要针对“老老人”和80岁以下失能失智老年人,“老老人”是指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包括高龄失能失智和高龄自理老年人。据统计,目前我市共有“老老人”69.8万,80岁以下失能失智老年人15.7万人。此次发布的措施有6大方面20条措施,包括加强“老老人”需求调查和兜底保障,优化“老老人”服务设施功能布局,扩大“老老人”普惠服务供给,完善“老老人”医疗服务供给,推进“老老人”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强化“老老人”服务改革组织保障等。

图片

北京20条措施服务“老老人”/来源网络
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郭汉桥介绍,本次出台的服务保障政策具有四大亮点,一是优化“老老人”补贴津贴制度,推动补贴津贴向“老老人”中的重点群体服务聚焦,提高政策精准性、有效性。
二是在养老设施新建方面,明确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允许多个新建住宅区配建养老设施指标整合利用,实现统筹规划、集成建设。在存量设施改建方面,制定相关操作办法,分类明确不同类型存量设施的改建实施路径和配套政策。
三是首次提出以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为牵引,强化养老服务中心的资源统筹和服务调度功能、养老服务驿站的延伸网点功能、专业服务商的协同服务功能。
四是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激励及考核机制;鼓励医务人员下沉基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在职称晋升、薪酬绩效等方面予以倾斜;稳妥推进人口密集区部分一、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护理机构或增加照护床位。

图片

市累计建成运营养老助餐点2200多家/来源网络
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题一直是北京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建成运营的养老助餐点有2200多家,覆盖了全市四分之三的城乡社区,累计服务老年人达到了12万人。此次发布的《若干措施》中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养老助餐服务便利化水平,完善“老老人”助餐服务网络。郭汉桥说,本市将依托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织密养老助餐服务网络;鼓励养老助餐经营主体多元化、连锁化运营,因地制宜推行“中央厨房+社区配送”等模式,促进可持续发展;打造智慧用餐场景,优化老年人支付方式;采取社会化助餐、邻里互助等多种方式,整合物业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快递外卖等相关力量开展送餐服务。

图片

深化医养协同发展/来源网络
老老人对于医疗服务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刚性的需求,在医养结合服务方面,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杨志伟表示,将深化医养协同发展,积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居家老年人,特别是“老老人”全部签订家庭医生协议,健全签约老年人基础病等健康信息台账。推动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综合医院建立“老老人”紧急救治以及快速转诊的绿色通道机制。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老年护理中心,康复护理床位等支持的力度。推动人口密集区的部分一二级医院转型护理院或者增加照顾床位。依托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定期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专家开展养生保健等相关培训,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指导,情绪疏导等服务。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