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新发布】今年1至8月,迪庆州累计接待游客1916.99万人次

图片
10月9日下午,“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云南 样样好”系列新闻发布会·迪庆专场召开,中共迪庆州委、州人民政府以产业促农增收为主题,介绍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多方面推动迪庆群众增收致富的工作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
民族团结之花在迪庆绽放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世界的“香格里拉”最突出的特点是民族团结亲如一家。
迪庆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境内居住着2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9.3%。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之花在高原绽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形有感。迪庆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于2021年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香格里拉市、德钦县先后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各族群众既能讲普通话,又能行藏家礼、唱傈僳歌,藏式建筑、傈僳风情、纳西瓦房交相辉映,形成了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局面。
民族团结的同心圆越画越大。迪庆鼓励支持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就业创业、安居定居,深入实施旅游促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的一个家庭中就有藏、傈僳、纳西和汉4个民族,这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缩影。每天傍晚,在广场上、院坝里,各族群众身着民族服装,与各方来客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共同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图片
超过三分之一的群众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世界的“香格里拉”最鲜明的底色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迪庆是一个雪山为城、江河为池的地方,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达63.98%、生态红线面积占63.26%、“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面积的55.1%在迪庆,金沙江、澜沧江穿境而过。
绿色成为迪庆最鲜明的底色。全州空气优良率、国控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常年保持100%,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居全省首位。境内滇金丝猴、黑颈鹤等珍稀濒危动物数量逐年增加。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州国土面积的40%以上,香格里拉国家公园创建加快推进。
绿色发展成为全州各族群众的普遍共识。坚持以旅带农、以旅哺农,把文旅产业培育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去年,全州累计接待游客总人数252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99.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4.3%、102.2%,文旅产业增加值达41.7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3.7%,居全州四大产业之首;今年1至8月,全州累计接待游客总人数1916.9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38.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09%、41.72%。全州直接从事文旅产业人员达3.4万人,从事文旅相关产业人员达13.4万人,超过三分之一的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
加快提升中药材标准化、适度规模化种植水平,全州种植中药材超过12.58万亩,年产值8.43亿元,带动4.6万户群众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香格里拉松茸荣获“2023中国松茸类区域品牌价值榜单第一名”,迪庆成为全国“松茸集散中心”和“松茸之乡”。2023年,迪庆州野生菌年自然生长量在5000吨以上,综合产值近5.2亿元,实现从业人员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图片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万元
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在世界的“香格里拉”最靓丽的风景是群众脸上幸福的笑容。
迪庆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用于民生保障。去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4万元,增速位列全省第3位;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9490元,排名全省第2位,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实现动态清零。
加快补齐教育医疗短板,在全省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高等教育实现“零”的突破;云南省藏医院落户迪庆,州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对口帮扶、远程会诊、专家巡诊等机制运行更加顺畅,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可喜的变化数不胜数,今天的迪庆各族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高原幸福画卷正徐徐展开。”中共迪庆州委书记罗朝峰说,诚挚邀请社会各界朋友多到迪庆走一走、看一看,亲身体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迪庆发生的沧桑巨变,探寻“心中的日月”,感受高原“样样好”的幸福生活。
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摄影报道
一审 何晓宇
责任编辑 何丹 陈洁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