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的坦克,为何开始“棚改”?我们正在吸取,俄乌的经验教训

在广袤的西北戈壁上,解放军的实弹战术演练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这次由西部战区第76集团军主导的军事行动,不仅展现了我国陆军在复杂地形环境中的应对能力,还首次展示了多种装备的新型防御措施。

最引人注目的是,PLZ-05型自行加榴炮配备了一种全新的“遮阳棚”式防御结构,这种设计意在应对自杀式无人机的威胁。

这一改变引起了军事观察员的兴趣。对比今年早些时候东部战区展示的ZBD-09型轮式步战车上的“遮阳棚”,这次PLZ-05上的装置显得更加坚固和定制化,预示着我国军方正在从俄乌冲突中汲取经验,全面升级装甲车辆的防御系统。

图片

无人机攻顶威胁迫使装甲防护升级

无人机在现代战场上的运用,彻底改变了传统装甲车辆的防护需求。俄乌冲突中的经验已经证明,无人机特别是配备俯冲攻击能力的FPV无人机,能够迅速摧毁装甲车辆的上部结构,使得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炮塔顶端成为致命弱点。这种新型威胁促使各国军队纷纷改进装甲车辆的设计。

俄罗斯在战场上率先为坦克和装甲车辆安装了“遮阳棚”式防御装置,尽管最初受到了部分国家的嘲笑,但随后包括印度、以色列和韩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也迅速跟进。

即便是乌克兰军队的美制M1A1坦克,也最终装配了类似的防御结构。这些防护措施的广泛应用表明,全球军队都在重新评估装甲车辆在无人机时代的生存能力。

图片

我国PLZ-05自行加榴炮的战场表现

PLZ-05型自行火炮的技术性能在此次演练中得到了充分展现。该型号自行火炮不仅具备极高的机动性和战场适应能力,还搭载了一门52倍径155毫米榴弹炮,具有远程打击能力。其最大射程可以超过50千米,配备的制导炮弹包括GPS/INS制导炮弹、激光半主动制导炮弹等,精准打击能力远超一般传统火炮。

相比其他国家的自行火炮,PLZ-05配备了更为先进的自动装弹系统和数字化火控系统,使得它在战斗中的响应速度和射击精度大幅提升。为了进一步增强战场生存能力,车体的各部位还进行了针对性的强化。这些设计,使其在战场上的持续作战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图片

在车体顶部新增的“遮阳棚”设计,是对防御需求的精准回应。观察这一装置,不难发现其与车体的贴合度很高,设计非常巧妙,能够最大限度地抵御无人机的俯冲攻击。这种定制化的防护不仅能够减少无人机对炮塔上方的直接打击,还为战斗车组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图片

吸收俄乌冲突经验的战略调整

通过对俄乌战场的细致观察,我国军方在PLZ-05的设计中,借鉴了俄军和其他国家的战术防御手段。俄乌冲突中,俄方的装甲车辆普遍采用了铁丝网、木桩甚至圆木等临时性防御装置来提升战场生存率。这些简单的装置虽有一定效果,但并未完全摆脱“临时拼凑”的感觉,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我国的PLZ-05火炮装备的“遮阳棚”显然更加系统化。这些装置不仅考虑到了无人机威胁,还兼顾了防护炮塔和车体侧面可能受到的攻击,设计思路更为周全。

相比之下,早期在ZBD-09型步战车上使用的类似装置略显简陋,并未达到理想的战场效果。这种逐步演进的设计思路,正是我国军工在吸收实战经验基础上,灵活调整装备方案的体现。

图片

未来装甲车辆的多重防御需求

俄乌战场的一大启示是,现代战场对装甲车辆的防护要求正在快速提升。即使是像德制PZH2000型这样的高端自行火炮,面对新型无人机的攻顶攻击也难以招架。因此,解放军在PLZ-05上加装的遮阳棚,并不仅仅是短期的防御措施,更是为未来全面升级装甲防护系统铺路。

在无人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仅仅依靠被动防御已经难以应对多维度的战场威胁。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战争,我国军方还需要在装备上进一步引入主动防御系统,结合智能化反制手段,实现对敌方无人机、导弹及其他威胁的综合防御。通过这种多层次的防护体系,解放军的装甲车辆将在未来战场中具备更强的生存能力和战斗力。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