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客大放厥词被中国外交部点名后,美商务部打来电话,中方不客气,再次向美方提出3个明确要求。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言辞如同激起波澜的大石子,将中国描述为一种“步步紧逼的挑战”,甚至声称中国是重塑国际体系的唯一力量,并且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长期战略竞争对手。这番话在中美本已剑拔弩张的关系上又撒了一把盐。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对此直言不讳,她指出美方这些陈词滥调根本不新鲜。她清晰地表明,大国间动辄诉诸竞争并不符合这个时代的潮流,也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更谈不上应对全球的复杂挑战。用冷战思维来看待国际格局和处理中美关系问题,只能证明美方固守旧思维不放手。
毛宁的回击不仅在理论上打破了美方的逻辑,还用事实告诉外界,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真要说到不公平竞争、耀武扬威、施压胁迫,那就是美国自己,而非中国。这样的正面交锋,无疑是在为中国正名,同时也向国际社会传达出一个清晰的信息,中国愿意并正在承担更多的全球责任。
就在外交部点名美国的当天,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进行了一次不寻常的对话。这通电话,并不是简单的寒暄和问候,而是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后,落实各项共识的关键一步。
在这次对话中,雷蒙多继续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辩护。她将此描绘为关乎美国国家安全的必要举措,为高科技出口控制寻找借口,声称在这一点上美国绝不会妥协。这种态度让很多人嗅到了一丝阴谋气息,美方用所谓的“国家安全”之幌子来打压竞争对手,特别是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
面对这样高压的外交策略,王文涛表现得非常沉着。他在通话中毫不避讳地提出中方的三点核心诉求,首先,美方应当重视并解决中方企业的合理关切;第二,美方应取消对中国企业的不合理制裁;第三,美方需要改善中国企业在美国的营商环境。这三点要求不仅仅是为了双边经济合作的正常化,更是为了维护全球经济秩序的基本规则。
这段时间以来,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和制裁渐成常态。这种做法从特朗普时代延续至今,似乎成为了一种僵化但又无法避免的政策惯性。这种状况其实透露了美国内部对于中国崛起的一种焦虑和不自信。而中方提出的三点要求显得更加务实且富有前瞻性。这不仅是为了中国的发展空间,也是为了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多稳定性和可预见性。
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注定不会一帆风顺,两国需要在共同利益基础上找到平衡。毕竟,经济是国家之间最强大的纽带之一,它可以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搭建起新的合作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