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市场,群魔乱舞。
“流量女王”咪蒙牵头制作的《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一边挨骂一边火爆,豪砍1.4亿次播放。
在年轻人纷纷吐槽短剧已经越来越抽象的同时,在他们看不到的世界里,“老年向”短剧已经异军突起。
8月29日开播的《闪婚老伴是豪门》出道即巅峰,连续5天称霸短剧榜第一。
而类似题材的跟风之作《闪婚五十岁》同样也获得了不菲的成绩。
之前在短剧平台收割年轻人的帅气霸总、励志灰姑娘,摇身一变成了银发斑斑的叔叔阿姨。
普通短剧里俊男靓女约会的高级酒吧,也变成了大爷大妈们最爱的街边公园;赘婿逆袭的故事,也变成了婆媳大战和尽孝大比拼。
年轻人上一秒还在图个猎奇好玩,下一秒就发出惊呼:“完了,冲着我妈来的。”
数据显示,去年的短剧市场规模就已经高达373.9亿元,而今年突破500亿已经不是梦。
根据媒体报道,被短剧硬控的人群中,40岁以上的群体占比早就超过了50%,老年短剧,很可能是行业的下一个大风口。
但是老年短剧市场,真就那么好拿捏吗?
60岁阿姨,为短剧氪金上千
都说年轻人是“眼睛被焊在手机上”的一代,那现在的老年人则被焊得更死。
这个“焊接剂”,正是专门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短剧。
对于剧组来说,拿捏老年题材,比年轻题材容易多了。
《父母爱情》剧照
国内有《父母爱情》,韩国有《看了又看》,这类着重家庭关系的剧,不管在什么时代都是能硬控爹妈的狠活儿。
而到了短剧时代,类似的套路更是被浓缩成了精华。
甜宠剧里的灰姑娘变身保洁阿姨,和恶毒小三的争宠变成了和刁蛮儿媳妇的对手戏,反转、打脸和耳刮子一样不少,年轻人全都看懵了,直呼:好熟悉的剧情,好陌生的年龄。
大热老年向短剧《闪婚老伴是豪门》里,恶媳妇、刁亲家、黄昏恋霸总、儿时就走丢的女儿在五分钟之内全部登场完毕,胃疼又上头。
老妈们热衷婆媳、单亲妈妈等苦情题材,老爹们也有属于自己的老年“龙傲天”。
比如《代驾老爹巅峰归来》《老炮儿之上阵父子兵》,讲的都是霸道老爹扮猪吃老虎的故事,突出一个“姜还是老的辣”。
一些原本并不是老年向,但打着怀旧旗的短剧,甚至在开播后“意外”收获了不少高龄用户。
比如《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在开播一段时间后,40岁+的付费人群飞速增多,成了消费主力。
原本奔着年轻人去的短剧,最终在中老年市场开辟了新蓝海。
更过分的是,年轻人发现,平时买个菜都要砍价半天的爹妈,在氪金看短剧时竟然毫不肉疼。
有网友爆料,自家老妈在为了刷短剧,一个月就氪金6000多,比很多氪金手游上头的年轻人都狠。
还有网友的爹妈突发颈椎病,再三询问后才知道,是晚上不睡觉熬夜刷短剧闹的。
正是这些短剧中毒的叔叔阿姨,让制片方赚得盆满钵满。
咪蒙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上线首日,充值费用就高达2000万元。
而下半年的爆款剧《闪婚老伴是豪门》,充值费用超过2640万,其中净利润高达300多万。
老年短剧爆火其实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让不少老年演员的事业焕发第二春。
早在今年5月份,就有媒体报道了一位退休公务员来横店“北漂”的事迹。
这位演员2020年来到横店打拼,最初工资堪堪能负担得了房租,但是在几年之后,已经能接到日薪300~500元的戏了。
而今年老年向短剧爆火,这位前任公务员凭借自己的表演经验和人生阅历,一跃成为横店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从古装老父亲到老年董事长都能扮演,日薪也突破了四位数。
老年演员得到重视,甚至还能提升短剧质量。
论演技,不少出演短剧的老年演员们,是演了一辈子戏的老戏骨重新上岗的,业务能力要比“流水线”作业的年轻演员高上不少。
老年短剧的爆款作《闪婚老伴是豪门》里,很多年轻观众都被两位主演的演技硬控,纷纷路转粉。
上年龄的演员中也不乏一些童年大牌,比如港版《神雕侠侣》里的小龙女的李若彤,如今也投身短剧领域,在短剧《午后玫瑰》里出演。
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夕阳红”的老年短剧,要比不少后生要耀眼。
两个狠招,撬开老年人钱包
短剧从诞生起,就是公认的“吸金猛兽”。
而老年短剧,更是猛兽中的战斗兽。
一些短剧公司内部人员透露,不少制作方早就把今年的大部分新剧目标调整为了老年向。
原因无他,用短剧撬开老年人的钱包,比年轻人容易多了。
短剧号称现代“电子鸦片”,极其容易上头,很多年轻人都容易把持不住,经常刷着刷着就不知不觉氪不少金。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少年轻人为了免费刷剧,用上了浑身解数。
到后来,一有爆款短剧出现,盗版资源、破解平台就全网都是,这也让短剧片方很头疼。
但老年人就完全没有这种心眼,大部分老年人没有和年轻人一样的精力和上网经验,而且钱包里也有不少可支配资金。
让老年人上头本就不难,让他们付费更简单。
短剧平台会把付费通道设计得极其显眼,包括某音在内的大多数平台,都会采用“充值购买观看券”的方式,引导观众付费购买。
在最大的反转和最爽的冲突到来之前,剧情往往会戛然而止,然后跳出付费弹窗,很多老年人根本挡不住诱惑。
在某音,解锁一部68元的短剧需要氪金大概45元;而全年免费的会员套餐则需要365元。
而且,大部分老年人在面对复杂如拼多多的“氪金系统”时,都拿不出在菜市场讨价还价的精打细算,往往看一部,付一部的款。
往往几部剧刷完,用户就不知不觉氪了不少金,月氪上千的“成绩单”,就这么水灵灵地被刷了出来。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投诉中老年短剧乱收费、取消续费难的投诉就有1400多条,行业乱象还在继续。
付费短剧是吸金利器,而免费短剧也有狠招。
跟火急火燎的年轻人相比,上年纪的人显然更有耐心,面对可跳过的广告他们一般也会选择看完。
针对老年人市场的品牌,肯定不会放过如此优质的广告渠道。
很多老年人在看广告的时候误触广告页面,随即就会被跳转到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商品页面。
曾有网友抱怨,自己的婆婆在追短剧的时候看广告,因此买了好多“没用的小垃圾”,诸如垃圾袋、袜子、水杯或者保健品等东西堆满了屋子。
一些品牌也瞄上了“定制短剧”的模式,把整部短剧做成自己的大软广。
韩束、欧莱雅等品牌早已入局,针对性地拍摄了不少面对都市白领的短剧,成绩斐然。
目前出现在中老年短剧中的带货产品,多半还是以名烟名酒为主,也更适配中老年市场。
而据一些业内人士说,曾经硬控老年人的保健品行业也盯上了短剧市场这个大蛋糕,想要进来分一杯羹。
有了短剧的加持,曾经火爆一时的电视广告,可能会迎来“秽土转生”。
硬控3亿人的老年短剧
并不都是“镰刀”
老年人的“网瘾”丝毫不逊于年轻人。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数据统计,老年人最热衷使用的APP中,排名前五都是短视频APP,而其中有一半用户在这些APP上每个月要消费1000~1999元。
正是这些老年流量,催生出了新的互联网玩法:银发经济。
央视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量高达10亿,而50岁以上的网民数量就占了其中三成以上,随着社会进一步老龄化,“银发经济”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大。
从表面上来看,老年人似乎是互联网受众中最容易“受害”的人群。
早在2020年,就有网红假冒靳东在“阿姨”群体里大肆收割,直到今天,还有不少“假靳东”在网上招摇撞骗。
去年现象级爆火的秀才和一笑倾城两位网红,更是把“专割老年人”的互联网怪象赤裸裸地展现出来。
其实,老年人的“网瘾”背后,藏了不可被忽视的情感需求。
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有1.18亿独居老人,且独立居住(单人居住或与配偶同住)的比例高达65.5%。
在都市打拼的年轻人在普遍享受孤独的同时,在老家守望的爹妈们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守望老人”。
在市面上绝大多数品牌和内容都在努力年轻化的同时,老年短剧为首的“银发经济”出现弥补了这一缺口。
需求如此旺盛,“收割”似乎成了必然结果。
不少人担心,让老年短剧继续野蛮生长下去,爹妈们迟早会被这些“赛博垃圾”绑架,成为待割的韭菜。
好在,如今的老年短剧市场,并没有朝着粗制滥造的方向一去不复返。
现在的老年短剧受众,虽然不擅长玩短视频,但好歹也经历过国产影视剧的辉煌时代,如果苛刻起来,对内容质量的需求甚至比年轻人还高。
想要拿捏生活经验丰富的老年人,剧本太做作不行,太狗血也不行,得在“真实烟火气”和“狗血爽文”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非常考验编剧和剧组的专业水平。
有短剧片方已经发现了这一趋势,有业内人员表示,老年向短剧的剧本平均每集1.5万,但质量优秀的爆款剧本已经高达5万。
尽管目前的老年短剧还很同质化,但随着剧组们继续内卷,短剧也越来越精品。
比如《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虽然是咪蒙打造的“流量作品”,但从剧本到布景都相当有质量,这也是这部剧能硬控不少中老年观众的原因。
B站的精品短剧总监制张元认为:“微短剧需要打破外界对其‘霸总’‘穿越’‘复仇’的刻板印象,进行内容创新,在价值观和人物塑造上下功夫。”
当然,内容得到重视,只是老年短剧市场“好起来”的现象之一。
想让老年人获得更多互联网的内容话语权,真正合理、便捷且杜绝“绑架消费”的付费模式,才是短剧平台们最迫切改进的地方。
拿捏老年市场,靠的不是赚快钱的能力,而是专业和良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