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全琳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给生鲜做快速“体检”、校园食堂实现阳光监管……近年来,浙江持续以打造“浙里食安”标志性成果作为重要抓手,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0月9日,记者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获悉,截至今年9月底,浙江主要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为99.37%,连续第五年达到99%以上。
食材是关系餐桌安全的重要一环,时时给食材“体检”,是判断食材是否安全的高效途径。为此,浙江持续重塑食品安全快检体系,逐步构建起更加高效、可靠的食品安全检测流程。
身穿红马甲、手持检测仪器,如果你在浙江的生鲜门店,经常会看到这群人的身影,他们就是食材安全检测员。由于生鲜门店量大面广,集中程度低,以往对其的抽样检测一年只有一到两次,如今,浙江加大生鲜门店的抽检力度,以杭州市西湖区为例,今年7月起,全区400多家生鲜门店实现了快检全覆盖,每家门店每周至少抽检一次。
加大检测力度的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还设立检测点,鼓励百姓“点检”查漏补缺。
“可以帮我看看这个西红柿有农药残留吗?”“好的,留下手机号,半个小时后给您发结果。”在杭州东山弄农贸市场的快检室窗口,一位消费者正将刚买的蔬菜递给工作人员进行免费快检。虽然市场内销售的所有食用农产品均需提供合格的检测报告,但如果消费者仍有疑虑,可以将食材送至快检室进行免费检测。若检测结果显示不合格,市场监管部门将对该批次农产品进行销毁处理。
今年以来,全省监管部门对农批市场、农贸市场、生鲜门店等农产品上下游经营单位同步开展食品快检10.5万批,问题发现率和重点品种抽检合格率大幅提升,百姓的菜篮子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关注食材安全的同时,浙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大省优势,用数字化手段赋能,使食品制作过程更透明、更阳光、更规范,尤其是在校园食堂这类重点场景。
“在这个系统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校后厨的卫生情况。”在杭州东润外国语学校的后厨里,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上的“校园食安智治”应用系统。这是省市场监管局联合教育厅为校园食品安全专门开发的数字化系统,已全量归集全省14498家学校食堂的数据档案,实现学校食堂“阳光厨房”100%全覆盖。
通过AI违规抓拍、物联监测、非接触式线上巡检等数字技术分析,系统可以对后厨的粗加工、烹饪、售菜、餐具洗消等关键点位“远程监控”。白天重点抓拍未戴工帽、口罩、玩手机等从业人员不规范操作行为,夜间重点抓拍老鼠等活体动物活动踪迹。问题线索会自动推送至食品安全管理员的手机APP预警,逾期不改或屡次抓拍的同步推送属地监管触发现场检查。相比去年同期,线上巡查的问题发现率下降了18.8%,真正实现了风险隐患的早发现、早处置。
据悉,2023年9月,浙江还颁布了《浙江省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规定》,是全国首个对食品安全追溯立法的省份。根据规定,纳入目录管理的5类重点主体和11类重点品种需实施全程数字化追溯。
百姓小餐桌,民生大工程。“下一步,浙江将继续聚焦食品安全治理痛点难点,锚定打造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省域样板目标,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