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永远打动人心!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热映打动观众,陈凯歌分享创作心路历程

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热映打动观众,陈凯歌分享创作心路历程
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国庆期间,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的热映掀起无数观众的观影热情,戳中年轻观众泪点,创造2024年国庆档票房冠军纪录,截至10月8日上午9:30,票房突破8.5亿元。10月8日,该片全国路演圆满收官。《志愿军:存亡之战》是系列电影《志愿军》三部曲中的第二部,由导演陈凯歌倾力打造。戏里戏外热血共叙家国情怀, 在接受采访时陈凯歌透露,四年来,创作和拍摄这一系列作品,“每一个战士、每一个生命、每一个灵魂,都和我有关,我也投射了非常多的感情去塑造这些人物”。
图片
最害怕的是这群人被遗忘
“我们第一部是讲如何决定出兵,第二部就直接讲战争本身。”陈凯歌《志愿军》三部曲沿着时间线展开故事,从决策入朝作战,到最终战争结束,全景式、多维度呈现抗美援朝战争,也是首次以这样的体量和方式在大银幕上向观众完整呈现立国之战的始末。对此,导演陈凯歌动容地表示:“我作为一个电影导演,在不断研究志愿军出国作战的历史时,我最害怕的就是这群人被遗忘,这也是我拍《志愿军》三部曲最大的动力”。
陈凯歌分享创作初心时透露,“我在这个戏里四年多,每一个战士、每一个生命、每一个灵魂,我都觉得和我有关,因此投射了非常多的感情去塑造这些人物。”此次陈凯歌与编剧张珂再度携手匠心创作,剧本打磨历经18稿,终稿剧本达13万字,将每一位前线战士背后的故事徐徐展开,打造英雄群像。
“有人说你花4年时间拍摄完成《志愿军》三部曲,等第三部上映的时候,可能就是第5个年头了,值吗?其实正是因为我有创作上特别求真的想法,才会觉得这件事情是值得的。如果是应付差事,说我把这个戏拍了,拍成什么样算什么样,那才真正是不值得的。”在观看《志愿军:存亡之战》首映后,陈凯歌落泪了:“我还是没能抵挡住志愿军战士们创造出来的精神魅力,我老是想起他们的脸,想起他们为这个国家、为我们这个和平年代所做的贡献”。
图片
为了致敬最可爱的人,主创们也是倾尽全力。陈凯歌感慨创作艰辛,“《志愿军》三部曲拍摄镜头总数高达一万两千个,可以用一个‘磨’字总结感受。拍摄过程是和时间磨、和自己的心磨、和想拍一部好电影的愿望磨,最终把时光磨短了,电影拍成了。”电影仅服装组就有将近100个工作人员,准备了共约5万斤的志愿军军服,为保真实,还根据故事设定和进展将这些军服进行不同程度的做旧,一件件完成下来需要七八个步骤。而道具组最多时也有170多人,整个剧组共有4个道具库,加起来约有1.1万平方米,道具有10万多件。
战士们的“小家大爱”戳中观众泪点
“《志愿军》第一部是在一个惊心动魄、残酷惨烈的英勇大背景下展开,而第二部跟第一部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要写战争中的人。”影片没有盲目追求“全景式战争片”所带来的刺激感,而是将叙事切口缩小,在大场面的武戏之外,还用大篇幅的家庭戏交代了一个家庭三位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羁绊。导演陈凯歌透露,相较前作,第二部更注重个人层面的情感表达,李家的故事成为贯穿全片的情感主线。这个小家庭的团圆和分离,也是所有志愿军战士对家与国深切眷恋的缩影。
影片中有很多打动人的细节,比如影片结尾裹着妹妹给的干花的糖纸顺水漂走,这一情节让许多观众落泪。导演陈凯歌在此前的路演现场解释了这段情节背后的意义:“这是一种写意的处理方式,干花寄托着‘理想’,漂走的干花和糖纸就是希望。”这颗糖果连接起国家与家庭,寄托着祖国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牵挂,也表达了志愿军司令对战士的关心。”
观众们不仅被恢弘战争画面燃得热血沸腾,更被无数志愿军战士们的“小家大爱”戳中泪点。  一个家庭的团聚、分离串联起的保家卫国的情怀,让观众在国庆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更有感触。很多观众表示,观看这部影片,感受那些鲜活的英雄光辉,记住那段不可忘却的故事,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历史与光影交汇,以热血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