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履职为民的精彩答卷

图片

书写履职为民的精彩答卷

——第三届全市人大工作现场交流会观摩点提前看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和张家界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35周年,全市人大工作现场交流会是市人大常委会的一个创新工作,今年也将在慈利县召开。为此,慈利县人大打造了一批富有特色的亮点工作,出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决定》,指导慈利县检察院打造“青舟小站”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共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慈利一中通过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实现“法治护安人大行”活动成果转化,推动提升校园安全防范能力;茶林河人大代表联络站“基础设施健全,组织管理规范,活动开展扎实,作用发挥明显”,为全市代表联络站“建管用”升级“立标打样”;岩泊渡镇采取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鲜明传统文化标识的“二端午”龙舟赛,通过人大代表票决方式确定为每年固定的民俗纪念活动;鸿雁新材料公司通过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助力民营企业攻坚克难,推动就业,充分展现“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和担当。


以法治之力护“未”远航

观摩点一:慈利县检察院“青舟小站”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

2023年5月30日,慈利县人民检察院“青舟小站”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启用,来此“打卡”成为孩子们学法、懂法和用法的一种潮流。
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乎家庭幸福、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推进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系统化、专业化、阵地化,是引导广大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现实需要。

图片

慈利县人民检察院深入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一号检察建议”和慈利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八五”普法工作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从“爱”字出发、“教”字着眼、“帮”字入手,打造“青舟小站”未成年人检察品牌,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普法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在监督与协作中共画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
走进“青舟小站”,科技感、氛围感直接拉满,参观基地前发放精心设计制作的船票,让青少年们沉浸式地体验普法之旅。该基地打破传统课堂讲解的生硬授课模式,广泛运用声光电设计,设置了多个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互动项目,利用模拟逼真的VR体验、趣味十足的体感互动、新奇有趣的闯关答题、科技感满分的感应播放系统等新媒体技术,通过以案说法、实物展览、模拟法庭等方式,实现法治宣传、普法教育的功能。
“青舟小站”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共占地400余平米,主要分为法治教育区和未成年人检察“一站式”办案区,集普法型、知识型、趣味型、智能型于一体,涵盖“序厅”和“法治扬帆护航少年长”“歧路迷途莫酿少年错”“自救自护彰显少年智”“青舟载梦助力少年强”四大主题展区与询问讯问、心理疏导、法律咨询、家庭教育等办案功能区,设有“未来的你”制服穿衣镜、VR庭审现场体验等形式新颖的展陈设备,以多元的设计手法,营造出动静结合、灵动生机的立体空间,通过寓教于乐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增强青少年的互动体验感,让每个孩子在心底种下一颗法治的种子。
此外,“青舟小站”还着力加强检校联动,以及与慈利县教育局、各学校的联系,将每周五定为基地开放日,按计划分批次组织学生进基地普法,增强未成年人学法的互动体验和学习成效。同时,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在全县中小学开设“青舟法治课堂”,紧盯乡村中小学法治教育薄弱环节,科学制定“菜单式”法治课,量身定制“未成年人保护”“拒绝校园欺凌”“预防性侵害”“预防毒品侵害”等主题法治课堂,邀请在张全国人大代表参加法治巡讲活动,制作专业的 PPT 课件、宣传手册、家长告知书、短视频等一系列普法宣传资料,全面延伸法治教育触角。
“我们着力打造一个开放、共享、发展的未成年人保护载体,以更优检察履职助力司法与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六大保护’相融与共、携同发力,实现‘1+5>6=实’,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更好环境,不断提升检察公信力,力求让公平正义的理想,照进孩子们的现实。”“青舟小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青舟小站”未成年人检察品牌已成为湖南省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慈利县十佳志愿服务项目。“青舟小站”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荣获“张家界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先进集体,办理的案件入选全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保护典型案例,检察建议获评全省检察机关未检工作优秀检察建议,宣传视频《未你,千千万万遍》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秀微视频。全县各学校近3000学生走进“青舟小站”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基地影响力不断扩大,贵州绥阳、河南兰考等地纷纷来基地考察学习。
“未来,基地将推送线上‘青舟法治课堂’,把参观基地活动打造得更生动有趣,努力呈上一份更丰富、更优秀的‘法治成果’。”慈利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罗娜对此信心满满。

以“小站点”撬动“大民生”

观摩点二:慈利县人大代表苗市镇茶林河联络站

人大代表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人民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百姓。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联系群众的场所,是人大代表与群众共议、共商、共决的暖心“连心桥”“民意窗”。

图片

人大代表苗市镇茶林河联络站建成于2022年底,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共有办公用房3间,是集接待选民、学习培训、召开会议、日常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人大代表线上线下综合履职平台,有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代表22人驻站开展工作。2023年苗市镇茶林河人大代表联络站被张家界市人大常委会评选为全市示范性人大代表联络站。

面对面倾听民声,心贴心了解民意。近年来,慈利县人大代表苗市镇茶林河联络站,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常态化运行”的标准,以“建”字、“管”字、“用”字三聚焦,解锁人大代表服务群众的多种“打开方式”,有效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走进茶林河联络站,线上有“人大之窗”履职平台,线下有人大代表“坐镇”的接待室,墙上挂有驻站代表信息牌,桌上有汇集成册的接待选民登记表,实现与群众“不见面”就可以“码上办”,“联络站+”成效明显。

该站是慈利县按照“乡镇人大主席团+大选区”设置选区站的试点站,也是“基础建设健全,组织管理规范,开展活动扎实,作用发挥明显”的示范性联络站。近年来,该站严格按照硬件“三有”、软件“五有”、智能办公“四有”的标准打造,以“小站点”撬动“大民生”,搭建代表履职“大平台”,架起联系群众“连心桥”。

让代表工作“强”起来、“实”起来、“活”起来,离不开扎实有效的管理机制。该站推选专人担任站长、副站长,健全完善“一职责、一计划、六制度”管理运行制度。通过公布“码上找代表”二维码、每月“15、30”选民接待日活动,促进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线上线下交流互动;通过发放“人大代表联系卡”主动联系选民;通过两本“人大代表应知应会口袋书”指导代表日常履职;用“代表联系群众登记本”记录群众的意见建议、交办转办情况、办理过程及情况反馈,实现选区内的“民情快应、民意速办”。

此外,该站创新采用“网格化”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法,充分发挥联络站“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作用。建站以来,驻站人大代表参与“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系列活动3次、参与选民接待日活动15次,共接待人民群众500余人次,收集民情民意118条,向相关职能部门转交意见建议68条,协助落实解决问题41个。

以茶林河村为例,在驻站人大代表的带领帮助下,茶林河村成功完成“桔改”,同时扩大了李、桃、梨等优质水果的种植面积,全面推动了选区特色产业升级和规模化发展。目前茶林河村人均年收入已超1.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在50万元以上。

“人大代表依托接待、调研、座谈等多种活动,定期进站与群众面对面沟通,针对群众反映强烈、期待迫切的问题帮拿主意、提出建议,营造‘有话跟代表讲、有难找代表帮’的良好氛围。”该联络站相关负责人表示,联络站激活人大代表的履职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让苗市镇人大工作有声有色、有为有效。


打好校园安全“组合拳”

观摩点三:“法治护安人大行”慈利一中
国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慈利县人大常委会扛牢“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立足职能优势,深入全县学校开展“法治护安人大行”活动,在慈利一中打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人大代表作用发挥、人大监督检查系列组合拳,在校园建设和综合管理提升过程中充分彰显人大力量。

图片

慈利一中搬迁新址已有21年,基础设施建设破败陈旧,教室年久失修、宿舍条件差、功能齐全的心理咨询室缺乏等问题突出,师生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同时,随着设立创新班,导致教室严重不足,办学条件急需改善。
为此,慈利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多次深入学校开展专题调研。2023年12月,参与专题调研的人大代表在慈利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中提出《加大对慈利一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议,被慈利县人大常委会列入2024年度重点处理建议,并确定由一名常委会副主任牵头督办,县人大教科文卫委对口督办,县政府分管教育副县长领办,县教育局和县一中负责具体承办,县财政局、县发改局等部门协办,形成一套良好的重点处理建议办理机制。
在慈利县人大常委会高效推动下,慈利县第一中学成功申报“湖南省特立教学楼”项目建设。近日,走进慈利一中“特立教学楼”,整洁靓丽的柏油路映入眼帘,别具特色的教学楼带来生机与活力。步入至教学楼内部,多媒体设备、黑板、课桌椅等设施设备均已安装到位。
自去年6月慈利一中入选“湖南省徐特立项目”以来,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工作专班和建设项目部,制定“倒排工期计划表”,并于去年11月正式动工建设。为确保施工质量,项目部不断优化施工方案,狠抓现场文明施工,严格落实安全生产,高标准、严要求,全心全力打造精品民生工程。
该项目总投资3000余万元,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项目主体建设5月底全部完成,秋季入学已投入使用。建成后拥有23间教室,4间功能室,9间教师办公室,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位,更好满足“新高考”背景下选科走班需求,解决教室不足、教学楼间距太近、教师办公室拥挤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为办好张家界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提供重要支撑。
“项目的建成托举农村孩子的梦想,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学生的‘圆梦楼’,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奋楫扬帆、勤耕不辍,努力打造县域高中新标杆,助推慈利县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慈利一中相关负责人介绍,教师的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教学条件得到大大提升,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的运用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们为此都充满期待。
此外,慈利县人大常委会还持续跟进慈利一中的长期发展,积极协调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住建局等部门共同协作,通过中长期国债、地方政府债券、2025年产粮大县等投资渠道,申报宿舍楼二期、三期和校史馆、学校大门、心理咨询室等项目,力争在2026完成相关项目建设,以全新的面貌向120周年校庆献礼。
在加大重点处理建议督办的同时,慈利县人大常委会综合施策,全面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多次组织执法检查组深入学校和学校周边开展执法检查,用法律的威严和监督的刚性提升学校安全综合治理能力,组织专题视察活动,为慈利一中的安全和建设出谋划策;在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通过《慈利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2023-2025)实施方案》,将慈利一中纳入“法治护安人大行”子方案重点落实;督促慈利县教育、公安、交警、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进校园开展相关系列活动,加强校园周边拥挤道路交通管理,经常性开展治安巡逻和食品安全检查,定期开展消防演练,形成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团结协作,共同维护校园安全良好氛围。

办百姓满意事

观摩点四:岩泊渡镇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

“我们已经决定了,就留在岩泊渡养老,还有龙舟赛可以看,你们想去其他地方买房,不用考虑我们。”不久前,70岁的朱爷爷跟老伴商量好,向儿子“传达”自己的想法。

是什么原因让朱爷爷决定留下来?这得益于岩泊渡镇人大在推行的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过程中,为百姓们办好的民生实事。

图片

实事项目征集既是票决工作的“头道工序”,又是整个票决工作的“重头戏”,充分了解到群众的急难愁盼,才能实现“群众盼”和“政府干”精准合拍。为提升人大监督的精准度,以“小切口”推动“大民生”,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2月上旬开始,岩泊渡镇通过公示栏、座谈会、微信群、网站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广泛征集项目建议,并对征集到的所有项目进行汇集整理,对初选项目逐个分析调研,充分论证,认真筛选。亮化工程、看台改造、环境整治等一件件民生实事项目得到实施,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督“四步”工作机制也逐步完善。

“现在镇上每条路上都装上了路灯,吃完晚饭出来走一走,既能锻炼身体,也有安全保障。”“屋前屋后的环境越来越好,干干净净的,我们心里都高兴。”“龙舟赛的看台修得真好,我们全家都去现场看了龙舟赛,扯开喉咙喊加油。”

......

说起镇上的变化,朱爷爷笑得合不拢嘴。不少居民惊喜地发现:老房子穿上“新衣”,漆黑的道路里亮灯了,遮天蔽日的大树枝被修剪了,铺到每栋楼门口的透水砖替代了曾经凹凸不平的道路......岩泊渡镇改头换面,不少搬出去的居民又搬了回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

一张表决票,一头载着民主,一头连着民心。近年来,岩泊渡镇人大组织引导代表全过程参与项目的征集、票决、监督等各个环节,各级人大代表票决出的民生实事项目,靶向瞄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民生短板,采取群众“点单”、代表“定单”、政府“领单”、人大“验单”工作模式,助推民生实事项目落实落地,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走深走实。

“你们千万不要怀疑,我80多岁的老娘凌晨4点就起床去河边看台打地铺占座位!”在慈利县岩泊渡镇龙舟协会秘书长张小平看来,每年“二端午”划龙舟比赛就是岩泊渡人的奥运会。

受疫情影响,“二端午”龙舟赛停办近3年。政策放开后,重新举办龙舟赛的百姓呼声愈发高涨。

“以前看比赛大家热情很高,但看台位置有限,条件也差,很多村民爬到树上、站在河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张小平说。

岩泊渡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樊兵介绍,在岩泊渡镇2023年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安排征求意见表上,9位人大代表不约而同写上了“举办‘二端午’龙舟赛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议,最后在代表大会上获得与会代表的全票同意。

随即,岩泊渡镇先后投入600万元,改造澧水两岸龙舟赛看台,焕然一新的沿河两岸,不仅是看台,还是群众休闲娱乐的场所,饭后散步过往的居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在项目现场可以看到,改建的观赛台和亲水平台,完成桥梁亮化,并新建综合文化广场,还设置大型高清电子显示屏,对赛事进行实时直播。“二端午”龙舟赛也在2023年被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今年的“二端午”,岩泊渡镇自发组建38支龙舟队伍进行激烈地角逐。3万多人的岩泊渡,现场居然来了约10万人,其中不乏有从外地专程赶回来的本地人及外省游客。

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全程“看得见、摸得着、有成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岩泊渡人大把好项目推进关,强化动态监督,镇人大主席团组建由领导牵头、代表小组组长和工作关联度高、履职能力强的代表组成监督小组,通过视察调研、走访群众、听取汇报等形式,全过程跟踪监督,不定期收集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形成“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终问效果”的全流程闭环监督机制,让“民生清单”变“幸福账单”。

评判,群众始终是“主角”。在岩泊渡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全镇44名人大代表对于“举办‘二端午’龙舟赛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这一民生事项进行了测评,满意率100%。

“听‘民声’、定‘民生’,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有力推动民生实事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转变。”樊兵表示,岩泊渡镇建立的“党委主导、人民出题、政府答卷、人大监督”的特色工作模式,实现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厚植创新沃土  彰显代表作为

观摩点五:鸿雁新材料公司

张小红,男,1968年1月出生于张家界市慈利县高桥镇,现任张家界鸿燕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慈利县第十七届、十八届人大代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十八届县人大民族华侨外事委员会委员。

图片

担任人大代表以来,张小红以当好“有为代表”为目标,立足岗位实际,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创新,不断加强人大代表自身能力建设,履行社会责任,抒写桑梓情怀,以满腔热情、务实作为展现一名人大代表的履职风采。
立足创新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2012年6月,张小红创建张家界鸿燕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多功能环保型高分子新材料和环境材料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的高新技术创新型民营企业,公司占地60亩,总投资1.8亿元,现有员工45人,公司一期生产线年产固硫催化剂1.5万吨;二期项目智能化生产线年产脱硝催化剂3万吨,工业年产值可达6.5亿元。
成立十二年来,该公司注重创新引领,让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有序向公司集聚,与中南大学能源与工程学院成立产学研合作联盟,解决“市场设备不支持固硫”等问题。修建1000平方米专家楼,2400平方米人才房,免费为专家、人才提供优越生活保障,吸引研发人员58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6人。加大研发投入,2015年至2023年,共投入研发经费4172万元,自主研发催化活化耦合高效吸附固硫脱销高分子材料固硫脱硝催化剂,2022年获湖南省专利三等奖,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空白,在显著降低水泥窑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的同时,还有5%至15%的省煤效果。目前,该产品年供应量8600吨,销往20多个省市,占31%的国内市场份额,共计纳税5000多万元。2021年,张小红被授予湖南省“科创达人”的称号。2022年,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立足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促发展。张小红担任县人大代表以来,共提出代表建议18件,其中有2件建议被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列入重点处理的代表建议,为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贡献代表力量。板板龙灯是慈利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发源地在慈利县原樊家坊,后随移民至现今龙潭河镇、二坊坪镇、高桥镇,流传达百年以上,为传承好这一遗产,张小红多次参加板板龙灯研讨交流会,5次到高桥镇听取原选区选民意见,到龙潭河代表联络站听取群众呼声,提出了板板龙灯进校园的建议,县政府采纳了建议,县职业中专首先将板板龙灯进入学习课程。2024年3月16日,60名来自慈利县职业中专的师生,在板板龙灯传承人带领下,舞动400米“长龙”。目前,该节目已经成为慈利县春节期间的固定大型文体活动。
立足回馈社会,用心用情做公益。张小红始终坚持“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人生理念,热衷公益,始终坚持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哪里,作为人大代表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为教育事业、乡村建设、扶贫项目等公益活动累计捐款229.9万元,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为发展教育事业,出资65万元,支援高桥镇农村教育,重建地处偏远、学生上校不便的枧潭村小。支持精准扶贫攻坚战,为解决贫困村皂泥峪村的出行安全问题,出资25万元硬化了该村的公路。支持公益事业建设,为解决高桥镇集镇街道亮化问题,出资38万元,为高桥镇集镇及楸木山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支持乡镇政府“五小”建设,出资10万元修缮了高桥镇政府食堂,为高桥镇才树村铺设水管出资10万元,为龙潭河镇公益捐款10万元,捐赠扶贫资金共计21万元,为助残公益协会、红十字会、以及零阳街道举办的活动助力捐款6.6万元。
人生如鸿雁,最美是家乡。张小红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实现了行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了一名人大代表在全社会的示范表率作用,为实现张家界旅游转型升级、工业倍增行动努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记者   

一审丨罗   
二审丨高钱华
三审丨万   毅
出品丨掌上张家界
图片
本平台为张家界日报社所有。任何单位、个人使用、转载或者传播张家界日报社旗下媒体版权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书面授权。除法定合理使用范畴外,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传播其享有版权的作品(作品形式不限于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