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孝公是否曾考虑传位给商鞅?

图片

秦孝公欲传位于卫鞅,史料见《战国策秦策一》: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 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几乎在同一时期,还有魏惠王欲传位于惠子,见《吕氏春秋•审应览•不屈》:

魏惠王惠子曰:“上世之有国,必贤者也。今寡人实不若先生,愿得传国。”惠子辞。王又固请曰:“寡人莫有之国於此者也,而传之贤者,民之贪争之心止矣。欲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惠子曰:“若王之言,则施不可而听矣。王固万乘之主也,以国与人犹尚可。今施,布衣也,可以有万乘之国而辞之,此其止贪争之心愈甚也。”惠王谓惠子曰:古之有国者,必贤者也。夫受而贤者,舜也,是欲惠子之为舜也;夫辞而贤者,许由也,是惠子欲为许由也;传而贤者,尧也,是惠王欲为尧也。尧、舜、许由之作,非独传舜而由辞也,他行称此。今无其他,而欲为尧、舜、许由,故惠王布冠而拘于鄄,齐威王几弗受;惠子易衣变冠,乘舆而走,几不出乎魏境。凡自行不可以幸为,必诚。

再稍晚一点,就有齐宣王时期著名的燕王哙传位子之之事情了。

这三事时间接近,并出现在不同文献中。

我个人认为:在战国中期,君王欲让位与大臣的举动应该有很大的可能性,甚至是一种时尚的做法。

至于动机是试探,还是表示信任,还是像燕王哙那么真心实意一根筋,就不得而知了。

个人恶意揣测下:

秦孝公欲传位商鞅,和公叔痤推荐商鞅又请杀商鞅又劝商鞅离开魏国的动机是一样的。他知道太子继位后,太子、公子虔和公孙贾等将会清算商鞅,商鞅必死无疑。秦孝公此举让自己仁至义尽,无愧于心,他也预测商鞅不敢接。不过秦孝公在临死之前没给商鞅安排后路,真心有点……

魏惠王欲传位惠施,作秀成分就大了,这是为了利用惠施的外交才能,向其表示诚意。他怎么可能让位给一外来者?惠子先提出“折节变服朝齐”的徐州相王之计,令齐楚爆发了徐州之战;后面提出“以齐、荆偃兵”,保住了魏国社稷。

燕王哙嘛,那可是真心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