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A 2024丨姚欣教授:ADC引领晚期尿路上皮癌进入靶免联合治疗时代,合理管理AE事件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图片

编者按:多年来,铂类化疗一直是膀胱癌等晚期尿路上皮癌全身治疗的基石;而维恩妥尤单抗(EV)等抗体偶联药物(ADC)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为患者带来全新选择。在近期于天津举行的第三十一届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上,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姚欣教授分享了《靶免联合时代药物安全性管理聚焦》话题。会后,《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特邀姚欣教授分享靶免治疗对于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价值,以及靶免联合治疗的安全性方面的管理策略。

01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

EV-302等研究引领着晚期尿路上皮癌进入靶免联合治疗时代。您如何看待靶免治疗的价值?

姚欣教授:在尿路上皮癌的临床治疗领域,EV-302研究的成果无疑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首先,自1989年Sternberg提出M-VAC作为晚期膀胱癌的治疗标准以来,这一领域历经三十五载,首次迎来了新的一线推荐治疗方案——即EV-302研究中的EV联合免疫方案。从指南的规范化诊疗视角来看,这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其次,相较于传统的化疗方案,ADC联合免疫疗法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并且可显著延长的患者生存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在安全性方面,相较于既往的顺铂化疗,EV及国产RC48等ADC联合免疫的临床研究均显示联合治疗的安全性更好。这不仅体现在客观的数据指标上,更在于患者对于治疗过程的感受和满意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我认为EV等ADC的上市,标志着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正式从化疗时代迈入ADC时代,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治疗篇章。

02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

在靶免联合时代,应如何进行安全性管理,从而让患者拥有更多获益?

姚欣教授:当前使用ADC治疗时,多数情况下采用ADC与免疫疗法联合的策略。首先而言,相较于传统的化疗方案,这种联合治疗的不良事件(AE)的发生率较低。其次,3级及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化疗更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ADC治疗的安全管理。实际上,基于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化疗患者往往较早地出现与化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以及骨髓抑制等。相比之下,ADC引起的不良事件多发生在治疗开始的四、五个月之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对患者进行密切的跟踪随访。不能因为患者在治疗初期的两、三个月表现安全、无明显不适,就放松管理后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

图片

姚欣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CACA)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肾癌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尿路上皮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尿路上皮癌指南编写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肾癌指南编写组副组长

天津市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 、《中国临床肿瘤杂志》、《微创泌尿外科学杂志》 等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