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以色列的“定点清除”计划为何连环奏效? | 凤凰聚焦

从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住所遇袭身亡,到针对黎巴嫩真主党的寻呼机爆炸事件,再到真主党领导人“不死鸟”纳斯鲁拉被暗杀,短短的3个月之内,以色列利用令人震惊的精准情报,高效地完成了多次“定点清除”计划。


面对各组织极其严密的防卫措施,“定点清除”行动为何能一次又一次奏效,以色列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图片


1

2024年9月17日至18日,黎巴嫩全境连续2天发生寻呼机爆炸事件,最终共造成至少42人死亡,3500余人受伤。
图片


这场大规模刺杀真主党的行动,让黎巴嫩全国陷入极度混乱与恐慌之中,也被认定是以色列“定点清除”战术实施的一次巨大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田文林:

“定点清除战略其实就是政治暗杀。”


此次针对真主党的袭击,看似突然,实则是一场长期经营了数年的“精准清除计划”。以色列特情人员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以色列部署全球的庞大特工网络呼之欲出。


摩萨德,是以色列三大情报机构之一,全面负责以色列的对外情报工作。


摩萨德下属有三个分支部门,分别为连接点,凯撒利亚和彩虹,其中“凯撒利亚”专门负责秘密的特殊行动。
图片



2

“定点清除”需要大量的情报收集,这就要求摩萨德特工能融入阿拉伯世界不受怀疑,他们优秀的伪装能力也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
图片


以色列作家雅科夫·卡茨曾在他一本名为《独霸中东》的书中提到,以色列特工预备人员必须参加一项名为“拉卡兹”的课程。


经过42周的密集训练后,所有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能与巴勒斯坦商人、政治人物和农民自由交流。他们能熟背《古兰经》,熟知希伯仑地区巴勒斯坦人的习俗与文化。培训过程中,所有人将放弃先前的身份,得到一个化名。经过训练后,拉卡兹学员会尊重敌人的伊斯兰教信仰和文化。
图片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这样做的任务是获取情报,发展线人,策反对方。


摩萨德特工将大量线人变为合作者,为以色列军情部门行动提供精准的人力情报。培养线人的手段包括要挟、收买和提供就业许可等,迫使部分意志薄弱或生计困难的巴勒斯坦人、黎巴嫩人或伊朗人出卖国家利益。


此次黎巴嫩爆炸事件中的寻呼机,被认定由一家名为BAC的匈牙利空壳公司生产制造,该公司仅有一名员工。《纽约时报》披露,以色列情报部门创办了包括BAC公司在内的至少3家空壳公司,以掩盖以色列情报官员为寻呼机制造者的真实身份。
图片


据《纽约时报》最新披露,寻呼机的制造商BAC空壳公司在设备采买阶段,曾许以真主党采购人员80%的高额回扣,诱使其下单购买。


除此之外,BAC公司的客户除了真主党,还有普通客户,而本次爆炸的寻呼机则是另外单独成批改造,“精准供给”真主党。


特拉维夫智库国家安全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摩萨德前高级官员 夏因:

情报、技术和营运能力三者的结合,使得行动成功了。”

图片


3

9月27日,黎巴嫩真主党前领袖纳斯鲁拉正与一众真主党高层,在位于首都贝鲁特南部的真主党总部开会。而此时,以军空袭向他们投下80多枚炸弹,纳斯鲁拉以及18位真主党头目被以军击杀。
图片


这场“精准猎杀”,由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纽约准备出席联大会议时,亲自远程指挥完成。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田文林:

“以色列在太空拥有大量的侦察卫星,能对目标经常出没的区域进行定点侦查。以色列还专门建立‘黑鹰眼’手机监听系统,对哈马斯、真主党,甚至是伊朗重要的人物进行24小时监听。”


在以色列“定点清除”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技术情报则尤为重要,通常会分为“发现、锁定、清除”三个步骤。


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为了击杀纳斯鲁拉,早在2006年,以军大举进攻黎巴嫩南部期间,就已经在当地暗中安插了一批卧底渗透真主党内部,得以锁定纳斯鲁拉的大致位置。


沙特媒体表示,以军在实施对纳斯鲁拉的空袭之前,一名伊朗男子曾与纳斯鲁拉握手,纳斯鲁拉身上因此有某种可被追踪的化学物质,它难以被人为清洗,却能被以色列无人机的镜头和传感器识别并定位。
图片


在以色列确定了清除目标后,暗杀纳斯鲁拉的计划究竟是如何巧妙完成的?以色列手中,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高科技“追踪工具”和“暗杀手法”呢?


4

沙特媒体指出,以军空袭纳斯鲁拉所使用的微型无人机,能够在贝鲁特建筑物之间穿梭,难以被察觉。以色列的无人侦察机技术世界领先,拥有“苍鹭”无人机、“云雀”无人机等多种先进机型。


其中“苍鹭”无人机搭载有昼夜摄像机、红外夜视仪、激光指示器,有效负荷量约1公吨。而“云雀”无人机在100米低空飞行时几乎为静音,更可高度持续侦察3小时。
图片


军事评论员 施孝玮:

以色列透过精准的人脸辨识,能够100%确定目标,攻击成功的程度就可以达到九成或以上,而且相对来讲,又能够减少这种所谓的附带损害。”


对纳斯鲁拉进行情报定位之后,暗杀流程进入最后阶段是“清除”,这次执行“定点清除”任务的武器是由经特殊改进型的F-15I重型战机,它载弹量高达13吨,可以携带各类美制精确制导弹药,以达到“饱和式轰炸”。
图片


以色列媒体称,在9月27日的行动中,以军仅用了2分钟确认纳斯鲁拉在场,随即派出至少8架F15战机,发射80余枚重达1吨重的钻地炸弹,对方几乎无力招架,几分钟内20多名真主党成员被击杀
图片


军事评论员 施孝玮:

“F-15I战机有非常长的战场滞空时间,战机能够提前在空中就位,等待地面的情报确定后,丢下高磅数的钻地炸弹将指挥中心炸毁。”


5

人力和技术情报的双重加持,让以色列近来“清除行动”的成功率大大提升。7月31日,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遭以色列“定点清除”身亡。事后美媒第一时间报道称,以情报机构本次行动就是透过被收买的内部人员追踪定位并预设爆炸品完成的。
图片


据悉,哈尼亚遇害的宾馆位于德黑兰北部的高级小区,由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经营和严密保护。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哈尼亚遇害,折射出多年来伊朗为外国贵宾提供安全保护的这支部队,以及这个保护场所国宾馆里面的多名工作人员,早就被以色列给渗透了。”
图片


据专家分析,在哈尼亚遇害数小时前,这两名被策反的伊朗革命护卫队指挥人员,便潜入了哈尼亚的房间预设炸弹。随后,在摩萨德惯用流程的安排下两人被迅速转移出境,并获得高额报酬。


然而对于“在哈尼亚床下预设炸弹”的说法,事发后半个月,8月14日,哈马斯驻伊朗代表哈利德•卡杜米发出了不同声音,他指出,哈尼亚是被外部飞进的短程导弹击中身亡。
图片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潜入与接近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做完后撤离困难被当场抓捕的机率极高,综合以上这些情况分析被预设炸弹炸死的说法较为可靠。”


6

1951年,以色列建国的第四年,首任总理本古瑞安成立摩萨德,这个机构的任务是当以色列“遭到敌人围困”之时,情报机构将可提供“第一道防线”,负责人直接对总理报告。
图片


70多年来,摩萨德在暗杀、营救与情报任务表现出众,甚至可以拿到苏联领导人演讲稿或法国幻象5型战机的设计图。


然而,摩萨德最重要的一块任务仍在暗杀领域,其暗杀范围并非只局限在中东地区,更是全球,只要被摩萨德盯上,就算是天涯海角,也会被实施猎杀。


1972年9月,第二十届夏季奥运会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巴勒斯坦激进派反抗组织“黑色九月”袭击以色列代表团,共11人,史称“慕尼黑袭击”。
图片


“慕尼黑袭击”的凶手事后逃散至欧洲多国,对此,以色列照样进行跨国暗杀行动,行动代号为“上帝之怒行动”。暗杀名单上共有11名“黑色九月”人员,其中10人被暗杀,这一行动花了9年时间。


7

十多年后,以色列官方首次公开承认使用“定点清除”手段。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田文林:

“以色列既要消灭可能对以色列构成威胁的对手,同时又要避免人员伤亡,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定点清除战略。”
图片


据以色列人权组织(被占领领土人权信息中心)的数字,在2000年9月到2011年8月期间,就有425名巴勒斯坦人被“定点清除”。


在以色列的“定点清除”手段下,已有9名哈马斯官员被刺杀,而黎巴嫩真主党领导圈几近被一锅端,中东局势再添混乱色彩。


今年8月,摩萨德前局长哈勒维曾指出,杀害哈马斯领导人不会消除威胁,反而有可能激怒该组织的追随者,加速制造更严重的威胁。
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田文林:

“国际冲突中的基本的红线和底线都可能会因为政治暗杀而遭到破坏,以色列的做法对战争规则是一种彻底的踏破。


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多次空袭行动,基本已消灭真主党核心骨干,有传目前真主党已经被迫改为集体领导。那么谁又会是以色列“定点清除”的下一个目标呢?
图片


图片


制片人:钟金梅

编导:岳梦颖 周正豪 张如凡

编辑:苏炜佳


今日视频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本轮巴以冲突一周年,以军公布伤亡数据,其军事行动成效到底如何?
·泽连斯基承认该地战局颇具挑战,英媒:乌正闭门商讨放弃部分领土换取“入约”
·A股破纪录,20分钟成交破万亿,分析:市场趋势向上持续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