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素萍
特别感谢
杭州育才登云小学
周芬芬 潘乐 陈芳 罗金 魏珺 童语晰 郑浩鹏
运动会现场。学校供图
>>>孩子的小情绪
1.我很喜欢踢足球,也参加了校足球队。但妈妈说,马上小升初了,学业压力增大,要我退出足球队,她觉得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才会选体育。我不赞成妈妈的观点,该怎么说服她?
答:六年的坚持让你站在学校足球水平的金字塔尖,秉着你对于足球的热爱,应该和妈妈好好谈一谈,让妈妈也能感受到你对足球的兴趣,让妈妈认识到足球运动的美:点球、绕球、踩球、踩单车过人、对抗、配合、射门、得分……这些背后是多么有意义的足球精神。
你可以非常骄傲地和妈妈分享:这些足球精神会激励着你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努力,让妈妈看到你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学业和踢球,你可以做好协调统一。
你更应该告诉妈妈:坚持就是胜利,中途退出就是半途而废,热爱足球和热爱学习,并不矛盾。
2.学校秋季运动会在即,我每次一到比赛就会心慌,紧张情绪就像“魔咒”一样缠绕在身上,该怎么治好赛前“运动综合征”?
答:你的“紧张”背后是你的努力、上进和责任感。代表自己参赛的你,也许想在赛场上一展完美身姿,突破自己;代表集体参赛的你,也许背负了班级的希望与期待,重于泰山。无论如何,场上的你,都是耀眼夺目之星。站在起点,就要有胜利者的姿态。
你可以先深呼吸,心里肯定自己的实力;感谢这场比赛,看清自己的脚步;聚焦比赛目的,排除杂念;拥抱你的伙伴,汲取相信的力量;思考应对策略,做足完全准备。然后,把一切交给大地和太阳,让“紧张”成为你的最佳同伴,做你激发潜力的最佳拍档。
3.小长假回来就要举办学校运动会了,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参与。我鼓励弹跳力很棒的好朋友去报名跳远、跳高,谁知道被他妈妈知道了,责怪我:“万一他摔倒了,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好心还被骂,我有点伤心。
答:为你的真诚友善点赞。你有一双会发现别人闪光点的眼睛,多么难能可贵。你的鼓励一定会给好朋友带来极大的信心。好友的妈妈,也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一时着急,你不用放在心上。若是好朋友参加比赛了,他也会好好准备,心里一定会感谢你的支持。不要伤心,保持善良,你一定会是大家的真心朋友!
4.每年运动会上,最扫兴的就是爸爸妈妈了。比赛的时候,一些家长涌进赛场,跟着一起跑,大声地嘱咐孩子:“慢点跑,不要摔倒了……”赛后,获胜的同学又蹦又跳,一旁的家长却泼冷水:“跑那么快干什么,又不是拿了奥运会金牌。”
答:家长爱子心切,有时候可能过于紧张,反而影响了孩子的比赛体验和乐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尝试用一些小方法,既能让家长放心,又能让自己享受比赛。
家长志愿者计划——邀请家长成为运动会的志愿者,但他们不是去跟着孩子跑,而是负责维持秩序、拍照记录或者为孩子们加油鼓劲,家长能以更积极、更有建设性的方式参与到运动会中来;制作家长指南——提前制作一份家长指南,包括运动会的流程、比赛规则、如何支持和鼓励孩子等内容,通过这份指南,家长们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运动会中的角色和应该做的事情;设立“荣誉墙”——在运动会上设立一个“荣誉墙”,贴上所有参赛孩子的照片和名字,以及他们在比赛中的精彩瞬间,家长们就能看到孩子们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只关注结果。
>>>家长的小烦恼
1.现在小学的校运动会,规模浩大,费时费力还费钱。我们班家委打算花一大笔班费,购买大型开幕式道具,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答:你的烦恼其实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包括老师和家长。
运动会的目的是倡导体育精神,而非班与班之间的攀比,所以班级家委在征求大家意见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购买一些小道具增加氛围感,但绝不是铺张浪费。开幕式的意义是聚焦孩子开幕式时的精神状态、团结氛围、行为规范等。
2.女儿在运动方面不是很出色,但她很想参加比赛挑战自己,可能为了班级总成绩,今年她举手报名,老师依然如往年一样没让孩子参加,我该再去争取一下吗?
答:看得出你对孩子未能入选运动会比赛项目很失落。看到孩子未能如愿以偿,作为爸妈自然会感到心疼,但孩子敢于举手报名参加运动会,这已经是一种巨大的勇气和自我挑战,值得收获家长的骄傲和肯定。
老师们在选拔参赛选手时,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果你对老师的选拔过程有任何疑问或建议,不妨与老师坦诚地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师的考虑和班级的整体安排,同时也能为孩子的成长争取更多的机会和支持。虽然这次你的孩子未能入选,但并不代表她的努力被忽视,也不代表她没有机会在未来展现自己。家长要鼓励孩子,千万不要因为这次未能入选而气馁,也要适时地激发她努力训练。同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索其他参与方式,如志愿者、啦啦队等,让孩子感受班级温暖,多元发展。
3.学校马上要开运动会,平时活泼好动的女儿很扭捏,不愿参加。在我的一再追问下,孩子说出了原因:家里没有适合跑步比赛的鞋。她说,班里有同学买了短跑的钉鞋、气垫鞋,她担心自己工具不行而导致比赛落败。现在小学运动会都开始卷装备了吗?
答:小学运动会旨在培养孩子的体育精神和团队意识,并非比装备。既然孩子有这个担忧,你可以与孩子沟通,让其明白决定成绩的是努力与坚持而非装备。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物质,讲讲艰苦条件下成功的例子。若条件允许,你可以为她准备一双运动鞋,强调是为舒适安全而非攀比。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