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的一碗1块钱的白菜汤,火遍了全网。
事情是这样的,有位博主被清华大学食堂的物价惊到了。
一碗新鲜美味的白菜粉丝汤,售价竟然只要1块钱。
除去人工、水电等成本,1块钱恐怕连原材料都买不到吧。
不只是白菜汤,其他菜品也是便宜得的价格也是让人惊讶。
1块钱的肉末白菜、一块钱的炒豆芽、1.5元的炒芹菜……还有琳琅满目的早餐,价格也很感人,肉类的包子居然也只要1块钱一个。
清华都吃的这么好了,隔壁的北大吃什么呢?话说北大为了记录校园美食,还特意拍了四集纪录片《燕园味道》
看这些琳琅满目的点心和菜肴,饭张力满满;
看完了在清北吃什么,再来看看名校的环境。
这个清华二校门,来过北京、带孩子去清华打卡,一定要在这里拍照留念;
北大校门,从这个石狮子的角度拍过去,百年名校的威严一览无余;
评论区一水的留言,“还得是好学校啊!”这让米粒妈想去一条新闻:
去年冬天哈尔滨暴雪,气温骤降;其他学校的孩子们冒着暴雪去教室上课;
有哈工大的学生默默分享了学校修的暖廊——从教室出来,就能直通食堂、宿舍、图书馆……暖廊里不仅能步行交通,还能休闲活动,甚至还暖心地覆盖了WiFi。
尽管外面暴雪,行人们举步维艰,可哈工大的学生却能在暖廊里穿着夏装、吃着雪糕,以至于学生们调侃:出门上课就像登机一样潇洒。
还有厦门大学。之前就有媒体报道,厦大的米饭、例汤都是免费的,就连矿泉水都是免费的。光这一笔,就让干饭人怒省下一笔不小的钱。
更让人羡慕的是,厦大的高尔夫球馆、羽毛球馆、健身房都是免费的,还有好很多健身课程也不要钱。
这谁受得了啊!
再比如中国科技大学,宿舍的每层楼都有自习室,天气不好的时候,同学们不用顶着恶劣天气去图书馆,在寝室旁的自习室就能安静学习。
为了让学生学得更舒适,每个自习室都有24小时空调或者暖气供应,还配备了高级柔光护眼灯。
除了吃住环境,近几年各地名校还开启了新的赛道,那就是卷“开学礼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学后,给同学们免费赠送了高质量的床上用品、两个新生大礼包、一个华为手环。
还有清华大学,给新生们送了新生礼包,里面有衣服、茶叶、水杯、玩偶、洗衣液等等。
北大也不遑多让,新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同时,还到收到一个超大的行李箱,里面的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连军训用的防晒霜,都贴心地准备好了。
无论是吃住环境,还是让人羡慕的开学礼物,名校一直都是用实力在宠学生。
当然,名校能提供给学生的福利,很多都是用钱买不来的。读好学校,真的是在“占国家的便宜”。
高校里的很多老师都是行业里的大牛,读书的时候可能不觉得,毕业后才懂这其中的含金量。
去年知乎上有个热帖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帖子的问题是:如何看待“大学老师就是我们能接触到的顶层”?
底下的评论让人忍俊不禁。
有医学生说,以后再想见老师,就要挂专家号了。
有法学生说,家里有人要打官司,虽然自己也是律师,但是怕自己打不赢。于是找了家大型律所的主任,结果发现那是他法学老师。
有美术生说,自己的美术老师是国美博士,上课画画从来不用自己的印,怕学生拿出去卖。
还有人说:你大学老师出去讲课七天的听众席入场券,可能比你四年学费还高。
在名校里,除了有超牛的老师,就连你的同学,都是优质人脉。
在中国A股市场的500家上市公司的高管教中,高达84%的高管拥有高等教育学历,其中一半毕业于985高校。
再看看这张图, 16位中国互联网最有权势的大佬们,清一色都毕业于名校。
也就是说,当你进入了名校,你就进入了一个顶级优质的圈子。你的老师、同学、师兄师姐无一不是你优质的人脉。
上大学的时候,米粒爸最好的哥们,在姑姑的影响下,10岁就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叫Stanley,因为从小的目标是要进“Morgan Stanley”(摩根斯坦利)。
这个Stanley,后来就是靠紧密的校友网络,写邮件、打电话、教授推荐、和华尔街工作的校友见面,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尽管没进入10岁时的梦想摩根斯坦利(投行界的第二),却进入了高盛(投行界的老大),妥妥成了华尔街精英。
更重要的是,这个顶级优质的圈子,还会给你营造积极上进的氛围。而这种氛围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也是深远持久的。
还记得知乎上有个老帖,题目是读重点大学的体验到底是什么?和普通大学真的不一样吗?”
答帖的人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学长,当年他以全省第五的高考分数考入清华。
在帖子里,学长讲述了自己在清华读书的心路历程。
他说他到了学校的第一个早上,自信心就全线崩塌了。
原本他在高中可以说是“学神”一样的存在,可到了清华,甚至是在他那个小小的宿舍里,他都成了普通人。
宿舍四个人里,有数年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一等奖获得者,有某省的高考状元,还有一个是蝉联三年成绩全市第一保送进的清华。
当大家自我介绍完之后,学长脑子里就只有一个念头:过往所有的耀眼成绩都不值一提,到了清华,就必须把自己放到最低,用最谦虚的心态学习。
等到他上完第一节课,他的信心就更崩塌了。教授才讲了十分钟,就布置了一个和物理模型理论相关的作用,只给两天时间准备,第三天早上就要交。
学长说当时他就一脸懵,不知道从何下手。然后就发了疯一样去图书馆里翻书、找资料。
同个宿舍的人齐心协力,花了整整两天两夜的时间,才把教授说的理论知识弄清楚。接着又和舍友一起熬了一个大夜,才把报告完成。
整个学习的过程,除了教授那10分钟的指引之外,其他的部分都是学生们自主完成的。甚至他们还必须学会分工合作,才能完成这些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试问在这样的环境里,和这么优秀的同学朝夕相处,怎么可能不优秀呢?
今年在北大发生的一件事,又让人刷新了大家对好学校的认知:
北大一门新开的本科生课程,马上要进行期中闭卷考试。
名校的老师一定不会划重点,再加上没有往届的复习资料可以参考,光是抱着书啃,时间来不及不说,也肯定会耽误其他课程的学习。
当所有选课同学共同在困境中挣扎时,一位同学站了出来:
如果大家有需求的话,我可以拉一个群?然后大家按章节分工整理,最后成果大家共享。
这话一出,选课的同学纷纷响应,当晚就组建好了70人的群。
这位组织者成为群主后,也尽职尽责,不仅明确了需要整理的内容,还为群内每个人都规定好了分工和提交时间。
除此以外,他还直接制定规则,清除了那些想要浑水摸鱼、搭便车的同学。
最终,仅仅2天的时间,这个群内的70位同学共整理出了16万字的内容,包括重点笔记,以及模拟试题和答案。
在没有任何硬性要求下,70人能完成这种高效率、高质量的团队合作,米粒妈敢说,几乎不可能。
看看评论里大家的感叹就知道了。
15人的小组作业还吵翻天,更有的五六人一组,还有两三个不愿意干活。
别说学生不成熟,就连在公司,部门之间合作还难免三催四推、怨气冲天呢。
不过有一个评论米粒妈不敢苟同。
“上过大学的都知道,组织者固然厉害,真正强的是其他同学。”
先不说能进入北大的都很厉害,但米粒妈想说,如果没有组织者,又哪来这项令人惊叹的合作呢?
其次,正是因为组织者提前做出声明,会清退搭便车的同学,才约束了所有人,更说明他思虑周全。
在整个过程中,米粒妈看到了这位同学的组织能力,超高的执行力和细致周全的策划能力。
但是,米粒妈最欣赏的,还是他的“勇敢”。
正如一个评论写得那样:在我们学校我也有勇气组织,但若是清华北大,我只会胆怯。
不为别的,只因为身在其中,才知道周围人有多优秀。
在前面那帖子的最后,学长这样说道:
“我不敢奢求名校毕业的自己走上社会之后,这份学历能给我带来什么。因为在这里读书的时候,清华就已经给了我太多太多。我一直记得教授在第一堂课说的一句话——‘不要让考上清华成为你这辈子唯一骄傲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努力,继续努力着。”
看到这段话,米粒妈不由得想起一句话:“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个人简介:@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专注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和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