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发布报告预测,未来15年机械硬盘容量将逐渐提升,2028年可达60TB,2037年可达100TB。
2.然而,机械硬盘在性能、价格等方面仍具有优势,适合作为数据仓库。
3.提升机械硬盘容量需开发更高磁记录能力的磁性材料,改善读写磁头和信号处理技术。
4.未来几年,机械硬盘转速难有较大突破,预计销量将继续增长。
5.总体来说,固态硬盘在短期内难以彻底取代机械硬盘,两者将在未来20年内共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自从固态硬盘问世以来,数码圈内就一直流传着这样一种预言:
体积硕大笨重,性能差的机械硬盘将被淘汰,甚至主板上的SATA接口未来也可能会逐步减少,最终被取消。但是,实际情况是机械硬盘这些年确实不如前些年那么风光,肯定谈不上滋润,但是更谈不上被淘汰、消亡。
机械硬盘的性能虽然差,但是它的每GB成本低,性价比高,特别适合用来作为数据仓库,它的价格优势固态硬盘时至今日仍无法撼动,生命力很强。
那么,下一步机械硬盘会如何发展?目前容量为20TB和30TB以上的机械硬盘已经上市,未来机械硬盘容量可以达到多少?
近期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发布了一篇报告(请参阅上图),针对这个问题对未来15年的机械硬盘进行了预测,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具体而言,IEEE预测机械硬盘的容量2025年可达40TB(希捷已证实),2026年至2027年,可以达到50TB以上,2028年容量可以达到60TB,2031年容量可以达到70-75TB,2034年容量可以达到80-90TB,2037年容量可以达到100TB左右,请参阅下图。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上述目标呢?简而言之,最关键的是硬盘厂商未来必须持续、稳步地提升机械硬盘盘片的面密度。
面密度“”是指硬盘每个平方英寸(或每平方厘米)的表面上能存储的位数(bit),它反映了硬盘盘片表面存储数据的密度。面密度越高,单位面积所能存储的数据也就越多,硬盘的总存储容量也越高。
目前,提升硬盘的面密度面临诸多困难,而且这也绝不是完全依靠硬盘厂商自身就可以全部解决的。
首先,必须开发具有更高磁记录能力的磁性材料,其次,还要对现有的读写磁头和信号处理技术进行改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读写更小、更高密度数据的需求。
简而言之,机械硬盘不光只是“存”,光提升盘片的面密度即可,还要“读”和“写”。如果机械硬盘的容量大幅提升,无论是“存”,还是“读”和“写”,对硬盘的材料和磁头的要求也会更加苛刻。这些难题综合在一起,解决起来困难很大,因此需要所有的上下游产业链通力配合。
提起机械硬盘,除了容量之外,还有一个参数也非常重要,那就是转速,它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硬盘的机械性能,比如寻道时间等。目前主流的机械硬盘转速为7200 RPM,IEEE预计在未来几年这方面很难取得较大的突破,不会改变。
最后,IEEE还对未来15年机械硬盘的销量做出了预测,2022年全球机械硬盘的销量为1.66亿个,2028年将达到2.08亿个,2037年将达到3.59亿个(请参阅图四,绿色下划线部分),将是2022年的两倍以上。
也就是说,尽管有目前诸多因素和分析人士看衰未来的机械硬盘销量,但IEEE是看好的,认为未来将会继续持续增长。
总的来看,至少在未来20年内,机械硬盘很难被彻底取代、消亡,除非固态硬盘有重大的技术突破,可大幅提高容量,降低成本。对于机械硬盘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有较大突破,其容量可以进一步大幅提升,每GB存储成本更低,性价比更高,客观来看,这两种可能性都不大。
综上所述,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较量在未来20年内很难有结果,在这期间,固态硬盘想彻底淘汰取代机械硬盘的可能性很小,几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