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行囊里装着满满的“桂林味”!

图片

假期最后一天,不少从外地回桂的游子大都已收拾好行囊返程,回到各自工作、学习的城市。不少人返程时都习惯把桂林特产装进行李箱,这些“桂林味”背后是他们对家乡的不舍和亲人对他们满满的爱。


01
口中的家乡味 心里的家乡情


10月6日下午,家住叠彩区的元珍来到漓滨路,在一家卖糯米饭的商铺排队等待。大约过了10分钟,终于轮到了她。“要10个五元的糯米饭。”元珍用桂林话熟练地对店铺老板说:“什么都要,少点饭,要辣椒,多点豆蓉和酸豆角。”


老板一边做糯米饭,元珍一边把做好的糯米饭装进袋子里,打包完毕后,她便匆匆赶回家收拾行李。10月7日是元珍返回杭州上班的日子,她要把这些糯米饭带回去慢慢享用。


元珍告诉记者,她在杭州已打拼了3年,除了春节,一般国庆节也会回到桂林和亲朋好友团聚。她说回桂林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吃一碗最喜欢的桂林米粉,然后接下来的几天她会把桂林的美食轮番吃一遍。


图片


因为近期天气较热,糯米饭不太好保存,所以她提前一天买好糯米饭,在家冰冻后带走。“回杭州后,我经常拿糯米粉分给同事和朋友吃,特别是一个北方的同事,她吃了以后对桂林糯米饭赞不绝口,每次得知我回桂林时,她都会叫我帮打包一个。”


除了糯米饭,元珍的行李箱里还装了母亲为她做的酱菜和辣椒酱。


02
满满的桂林特产 满心的依依不舍


刘卫红的大半生几乎都和桂林联系在一起。30多年前,她从湖南到桂林打拼,最后在此安家落户,并习惯了桂林的生活。


几年前,刘卫红要到长沙帮女儿带外孙女,因此开启了两城往返的生活。


一座城市对人的影响,往往体现在饮食喜好上。刘卫红说,虽然她带外孙女时在长沙生活了几年,但饮食习惯还是喜欢桂林风味。她喜欢吃桂林的豆腐乳、肉粽、扣肉。刘卫红的女儿从小在桂林长大,饮食喜好也和母亲一样,因此,刘卫红每次离开桂林去长沙,一定会带上这些特产,如果实在拿不动,就请亲戚帮忙寄到长沙去。


图片


10月5日,刘卫红即将动身返回长沙,她的亲戚一如既往地按照她喜欢的口味给她准备了扣肉、肉粽和豆腐乳。


对于这些土特产,刘卫红都有着自己的总结:“桂林的豆腐乳下饭、开胃,辣度刚刚好;桂林的扣肉口感柔软,肉香都化进了芋头里,吃起来特别香;桂林的粽子湖南吃不到,虽然放的料都差不多,但吃起来味道就是不一样,湖南粽子没有桂林粽子这么多豆沙、排骨……”


回到长沙说到喜欢吃的桂林美食,她大多都会这样向人介绍。“桂林好吃的东西太多了,如果只能带一样土特产,我会选择粽子。”她说,有一次回长沙,什么特产都没带,左右手提了两大袋桂林粽子,也不嫌累。


刘卫红把带回来的粽子和小区里的邻居、朋友们分享,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还有人因为觉得粽子好吃想要跟我回桂林,说住我家,让我带她去吃新鲜出锅的粽子,顺便再在桂林玩一趟。”刘卫红笑着说,自己喜欢的特产能得到大家的喜欢和认可,让她感到很快乐。


30多年一晃而过,刘卫红能数出桂林生活中的各种细枝末节的好,比如“城市小,买菜方便”、“物价比长沙低”、“口味咸辣适中比价比较健康”等等,她说,等过两年带大了外孙女,自己还是要回到桂林生活,这里才是她的家。


临别时分,刘卫红一一和亲人拥抱、道别,心里满满的都是不舍。她说,身在异乡后才发现,原来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里处处都有着家乡的影子。对家乡的记忆早已化成了这些习惯和口味,装在了行李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