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桃:从果园到“桃冠”的国庆“出圈”之路

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上的花坛首次以“蔬果花篮”造型惊艳登场,其中象征“幸福吉祥”的桃子格外引人注目。而提起“桃子”,素有“群桃之冠”美誉的肥城桃当仁不让。

图片

“听说我们肥城桃又‘火’了。这不国庆假期刚开始,后面就已经有不少单子催着了,这几天每天销量都达500多斤。”在肥城市新城街道西尚里村桃园内,肥城桃品种“国庆寿桃”迎来丰收。“桃妹子”鲍春燕和桃农们在茂盛的桃树间忙碌穿梭,泛着红晕的肥桃挂满枝头,桃香四溢。

“天上蟠桃,人间肥桃。”肥城桃又名佛桃、寿桃,因产于肥城而得名。其果实肥大、外形美观、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已有 1100 多年栽培历史。早在20 世纪 90 年代初,肥城就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佛桃之乡”。

“肥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适宜的环境与气候、优越的土壤与水源,孕育出达十万亩桃园。2001年,肥城桃正式取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肥城市肥城桃产业发展中心生产发展科副科长彭兵表示,如今,肥城桃产业成为覆盖面广、持续效益好、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特色产业。数据显示,肥城桃总面积已达10万多亩,年产量达25万吨,肥城桃品牌价值达41.12亿元。

肥城桃的久负盛名,尚里村可谓贡献颇大。“当初决定种桃,就是因为尚里就有种桃的传统,也有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好根基、好技术。”鲍春燕谈及种桃时说。

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召开之际,西尚里村11位桃农精选代表 11 亿中国人民心愿的11个“桃王”献给亚运会组委会,组委会将肥桃转赠给中国体育代表团,鼓励健儿勇创佳绩,留下“十一棵肥桃十一颗心,棵棵红心献亚运,中华儿女多奇志,竞技场上再夺金”的佳话。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优质的尚里桃依托上级扶持政策形成了规模化产业,产品口碑更佳,近几年借助电商及物流发展,搭上了快速运输的车道,农户们同顺丰、圆通等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开设肥城桃运输专线,省内次日到货,省外一般也只需要一天即可收到新鲜桃子。

一颗桃子撬动一方经济,一枚党员徽章辉映为民初心。目前,肥城有近3万户桃农,可以说,肥城桃产业在肥城的助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肥城市积极同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对接,邀请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指导,指导农户合理布局桃树的生长空间,科学把握肥桃采摘的成熟期,引导施有机肥、农家肥,实现肥城桃生产各个环节的天然化、生态化、有机化、绿色化。”彭兵介绍道。

“这几年街道村里也都特别关注肥桃发展,种植肥桃年年有补贴,市里还专门请专家来指导,我们的劲头也更足了。”东尚里村桃农李璐璐高兴地说。

春时桃花灼灼,秋月硕果压枝。如今,肥城的“肥桃路”上也不仅仅有一颗肥桃经济。

近年来,春季赏花成为乡村旅游的热点。刘台桃花源景区位于肥城市仪阳街道刘台村,是肥城桃的主产区。自2002年,刘台村在肥城市率先搞起桃花旅游,承办第一届肥城桃花节,如今已走过23个春秋,据刘台村党支部书记介绍,客流量最多的一年,共吸引游客80余万人。

由“一朵桃花”催生的产业链,正撬动肥城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美丽经济”,走出一条“农业+旅游”赋能乡村振兴的好路子。目前,肥城桃花节已跻身中国四大桃花节和十大节庆品牌之列。

一颗肥城桃,不仅带火了这一朵桃花,还带火了桃木加工品,打开了“一棵桃树”的链式产业发展新模式。

从2008年开始,为做大做强桃木文化产业,在肥城桃花节举办期间,全国桃木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同时开幕。当地还建起了桃木旅游商品城和桃木旅游商品博物馆。走进桃木旅游商品城,桃木宝剑、如意、拐杖等十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的桃木工艺品尽收眼底,这里已成为山东省十佳旅游购物场所,全国最大的桃木工艺品集散中心。

“桃木旅游商品荣获‘全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等40多个奖项,桃木雕刻民俗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刘学军介绍说,肥城的桃木工艺加工户则“组团”参加中国旅游商品大赛,进行产品推介,生产的桃木剑、如意等工艺品远销海内外。

从“一颗肥桃”农产品经济到“一朵桃花”农文旅融合经济、“一件桃木雕刻”衍生经济,如今,“肥桃路”正越走越宽。

(大众新闻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纪宗玉 董效晏)

(大众日报及大众新闻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泰安新闻素材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