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河西英雄传:张议潮和他的“归义军”

公元808年,“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的龟兹城中,满头白发的大唐老卒们没有投降,他们追逐着他们的将军郭昕向吐蕃人发动了最后一次冲锋。在安西彻底陷落之后,唐人最后的骄傲被彻底打碎,壮年者全部沦为奴隶,年老体弱者尽被屠戮,断手凿目至于荒野者数不胜数。

而活下来的唐人在街上见到吐蕃人必须弯腰低头不许直视,还不许穿唐服,他们必须像吐蕃人那样辫发左衽,河西百姓们只有过年过节时,才敢悄悄穿起久违的汉家衣裳,跪向大唐的方向放声大哭,可他们唯一的希望大唐,却早已将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给遗忘掉了。

图片

在沙州陷落吐蕃之手18年后,张议潮出生了,他的家境不错,世代都是敦煌的顶级豪强,吐蕃当年为了方便地方管理,任命了很多的地方豪强负责管理,敦煌张家就成了沙州都督,所以吐蕃的残暴无论如何也轮不到他的头上,张议潮只需要把头埋在沙子里,像一只鸵鸟一样,就能舒舒服服的过完这一生。可他做不到,不只是他做不到,所有还认为自己是汉人的沙州百姓都做不到,他们只是在等,等一个机会。

张议潮还在年幼时,他的父亲就经常给他讲昔日的大唐是何等的荣耀,都城长安城是何等的繁华。可这些画面张议潮从来都没见过,他能看到的只有唐朝的子民在沙州活的多么屈辱,吐蕃人对汉人是如何残忍的统治。在张议潮很小的时候就下定决心,唐军不来我就过去,我要带着吐蕃的汉人们去看看繁华的长安城。

图片

时间来到了公元842年,这一年吐蕃王朝发生了一件大事,残暴的吐蕃末代赞普达玛死了,他的两个幼子在两位王后的支持下,开始争夺赞普继承权,吐蕃王朝瞬间分崩离析,整个国家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代。时任沙洲都督的张议潮此刻站在沙洲城墙上,向长安城的方向眺望着,这一天张议潮已经盼了数十年,心中归唐的念想无比强烈。

张议潮为人仗义、家族显赫,在当地汉人中很有威望,有了归唐的打算后,他就开始暗中派人去各地笼络汉人豪杰,归唐的希望再渺茫也要试一试。一天夜里,一批批身披铠甲的汉人从各地聚拢到沙州城外,他们都是慕名来投奔张议潮,眼看时机成熟,张议潮喊出了:“杀贼归唐”的口号,城里的汉人们呼啸着杀向城中的吐蕃守军,大开城门迎接城外的汉人进城,次日沙州光复。

议潮阴结豪英归唐,一日,众擐甲噪州门,汉人皆助之,虏守者惊走,遂摄州事。缮兵甲,耕且战,悉复余州。”——《新唐书·吐蕃传》

图片

匡扶沙州后,张议潮迫切的想要与大唐朝廷取得联系,但当时的凉州等地依旧在吐蕃人的势力范围内,于是他派出了十支使团,让他们穿上不同民族的服饰,伪装成商旅、僧人,从不同的方向出发,前往长安城报捷求援。

此时的沙洲犹如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想去长安城谈何容易,可以预料的是这十路使者将要面对的是何等磨难,恐怕要比曾经的“十三壮士归玉门”还要壮烈。他们穿过沙漠戈壁,踏过草原沼泽,有的饥渴而死,有的死在野兽口中,有的被吐蕃追兵砍死。

两年之后,十支队伍中只有高僧悟真率领的小队绕过大漠,行了万里长路才抵达了长安城,他们无疑是沙州的英雄。那天张议潮收复沙州的捷报传遍了长安,人们奔走相告,一个个热泪盈眶,遥想上一次整座长安城为一个和尚而疯狂,还是在两百年前,那个和尚叫玄奘。

此时的大唐天子是大唐最后一位中兴之主:唐宣宗李忱,宣宗大力褒奖张议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勋,擢升他为沙洲防御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与此同时张议潮还在疯狂的与吐蕃人战斗,既然朝廷没有援助,那么我们就自己种,朝廷不给援军,我们就自己招,什么也拦不住我们归唐的决心。就这样,不仅河西地区的汉民投奔张议潮,就连饱受吐蕃欺残暴统治的其他民族也纷纷加入了张议潮的大军。

他以沙州作为根据地,对吐蕃在河西地区发动了大规模战略反攻,短短两年时间内,张议潮连克伊州、西州、河州、甘州、肃州、兰州、岷州、鄯州、廓州等九州,只要拿下凉州就能彻底打通通往大唐的道路。盛唐的魅力就在于此,许多人从未见过真正的大唐,却愿意为了他们心中的那个大唐赴死。

图片

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八月,张议潮第二次向长安派出使团和大唐取得联系,献上瓜、沙等十一州图籍,陷于吐蕃五十余年的河西地区悉数回归大唐。听闻此事后,唐宣宗感动的涕泪横流,哭曰:“宪宗常有志收复河、湟等地,然忙于中原用兵,事遂未成,朕竟其遗志,足以告慰父皇在天之灵。”

但感动归感动,此时的唐朝已不在过去的那个大唐,各地军阀(节度使)割据,中央也失去了国家的掌控力,皇帝惧怕张议潮成为新军阀,迟迟不给张议潮官方身份。无奈之下的张议潮只好将哥哥张议潭送往长安为质来换取皇帝的信任。

十一月唐廷终于给了沙州义军编制,起名归义军,封张议潮为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加检校史尚书兼金吾大将军,封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两千户,实封三百户,几代河西大唐遗民魂牵梦绕的归唐夙愿也终于达成了。

随着河西诸州的收复和归义军的建立,吐蕃军败退集中在凉州,凉州是吐蕃军统辖西域东部的军事大本营。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8月,张议潮命侄儿张淮深率领7000归义军开始攻打阻拦在他们和大唐之间的最后一道屏障——凉州。

这是一场拉锯了整整三年的血战,终于在唐懿宗咸通三年(公元861年),归义军克复凉州,并表奏朝廷。至此陷落数十年之久的河、湟故地被张议潮全部收复。

图片

可惜从唐懿宗开始唐朝国力已经孱弱不堪,除置军设使以官爵羁縻张议潮外,唐朝已没有经营河西的能力,张议潮身兼节度、管内观察、营田支度等使命,彻底掌管了河西。没有中央的制约,张议潮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全面恢复唐制,废除吐蕃时期的户籍、土地、赋税制度,按照唐制编制新的户籍,制定新的赋税制度。

同时他又着手生产建设,恢复了手工业与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发展灌溉,在吐蕃时期被停止的水利工程全部恢复;接着在文化方面他恢复了唐朝服装,推行汉化,很快让满目疮痍的河西走廊获得新生。随着经济的恢复,归义军的实力也在不断的增强,这就完了,当然没有,因为最该死的那个人还没有死,那个人就是吐蕃统帅论恐热,十八年前杀戮河西五千里,遍地骸骨,筑京观无数。

张议潮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一直堵在家门口狂吠的野狗给收拾了,听说吐谷浑想要劫掠凉州,张议潮直接带人杀了上去,挥师追击了一千余里,一直深入到吐谷浑的复地,斩杀数千人,俘获俘虏、牲畜、甲胄、兵器无数,并活捉了吐谷浑的三个宰相,于众军前枭首示众,随后全军齐奏《大阵乐》。

在沙州北约一千里外的伊州城,有个纳职县(今新疆哈密西北),这里聚集着回鹘以及吐蕃残部,频频劫掠伊州。为了解决这一威胁,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六月,张议潮又亲率甲兵,千里奔袭纳职县的回鹘部落,不过五十里之间,杀的尸横遍野,回鹘大败,各自抛鞍弃甲狼狈逃窜,此战张议潮大胜,俘获驼、马之类一万多头,再次凯旋而归。

图片

张议潮带着积攒了十八年怨气的归义军老兵,长驱直入吐蕃腹地,吐蕃随后大败,张议潮手下回鹘将领仆固俊生擒了吐蕃统帅论恐热,于是论恐热在河西杀人时的酷刑都在他身上用了一遍,只留下了首级被送往长安皇宫。

吐蕃残部逃往秦州,被唐将尚延心击溃,至此这个曾经占领了河西走廊的吐蕃王朝受到了毁灭性打击,逐渐衰亡。“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至此河西彻底肃清。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二月,张议潮在长安为人质的哥哥张议潭去世,而已经69岁的张议潮并不想成为下一个董卓或者安禄山,他将归义军交给了自己的侄子张淮深后,然后前往了他心心念念的长安城,入朝后,张议潮被授为右神武统军,加官为司徒。

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八月,这位晚唐最后一个猛人永远的睡在了故国的土地上。张议潮归唐虽然消除了朝廷对他的猜忌,但是并未减少朝廷对归义军的猜忌,此后朝廷的猜忌加上归义军内部分裂,归义军的实力很快就衰弱了,在残存了200年之后,归义军终究被西夏的李元昊所灭。图片

归义军在正史中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直到清末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北段修建太清道观时,才从推倒的废墟中内发现了《敦煌遗书》,通过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敦煌遗书》,我们才知道了一千四百年前,有一群唐人为了回家,杀穿了整个河西走廊,如果没有这个道士在这里修建道观,他们的故事可能会永远的沉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如果有机会,希望朋友们可以去敦煌莫高窟第156窟看看,那里有一副唐代的壁画《张议潮统军出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