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养猫:没有哈基米,诗人和皇帝都活不下去?| 循迹晓讲

图片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图片

*快来星标我们

 Follow us

 Follow us



随着咱们现在生活条件的增加,宠物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刚需,其中猫咪是宠物市场的大头。市场上甚至还有专门供人撸猫的猫咖,现代人生活和工作压力都比较大,有事没事撸一撸这种毛茸茸的小动物可以缓解一天的紧张和压力。


图片

◇ 图为某猫咖的猫咪


说起来养猫这事儿,那可是历史悠久了。咱们老祖宗也对这种小动物着迷,而猫在古代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狸奴”。那么在古代,咱们老祖宗啥时候开始养猫撸猫?又有哪些有“猫奴”情结的著名铲屎官?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

图片


中国古代对猫最早的记载来自春秋时代,有文献记载:“有熊有罴,有猫有虎。”看这段文字就知道,这里面的“猫”并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的猫,而是中国本土的一些猫科动物。比如荒漠猫,云猫,豹猫等等,在战国时代,有些这样的猫科动物就很快被人类驯化了,因为人们发现这猫在捕鼠方面简直太好用了。


图片

◇ 图为甘肃武威出土汉代木雕猫


比如《韩非子》中就说:“使鸡司晨,令狸执鼠,皆用其能。”这里面的“狸”,就是那种本土猫科动物。这里的描述就显示当时已经有人驯养猫捕杀老鼠了。同时期的《孙子》也讲到:“一猫当穴,万鼠不敢出。”古人为了粮食平安,将猫视为“八神”之一,岁岁祭祀。


图片

◇ 比利时鲁汶大学和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研究所研究表明,猫大约在1万年前的近东地区开始与人类共同生活,其后通过古埃及传向欧洲及其他地区,如今世界上所有的家猫都来源于非洲野猫


可以说,这时候,咱们老祖宗还是看重猫捕鼠的功能,那什么时候猫被人类驯养成宠物呢?相关说法不一。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家猫的普及最早在汉末三国,最晚也不过南北朝。而随着汉武帝时期中国和西域有了联系,一些波斯商人带着宠物过来,这也成了目前中国境内家猫的祖先,这可是有DNA考古背书的,目前对咱们中国在内的世界猫咪DNA进行追溯,发现它们的祖先都是中东地区的野猫,所以说个题外话,有这样的祖先在,猫咪捕老鼠很正常,但其实天性并不怎么喜欢吃鱼,所谓猫爱吃鱼,那都是后来养着养着,鱼肉最便宜,才让猫经常吃鱼给养成的后天培养习惯。


图片

◇ 图为 五代 周文矩《仕女图轴》,画中的猫属于狮猫中极为名贵的“印星猫”,依偎在仕女脚下

到了隋唐时期,随着天下重归一统,猫这种动物开始彻底摆脱捕鼠的工具猫形象,登堂入室,甚至被广泛被贵族饲养为宠物。比如《唐朝名画录》中就有“卢弁,善画猫儿”的记载,当时靠画猫就能出名,可想而知当时人们又多爱这种小动物。当时中亚和西域一些驯养好的猫种被商人运到大唐。比如著名的波斯猫在当时就被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这种散发异域风情的小猫一举成为大唐贵族新宠。


可以说在唐代饲养猫当宠物已经成了一种上流社会的时尚。到了唐德宗时期,铲屎官第一次被史书记载,当时的庐州刺史张博酷爱养猫,据记载他养的猫什么花色的都有,由于伺候的太好,张博每次下班回家,都会有数十只猫出来蹭他,让他抱。当时人们都觉得张博这种人形猫薄荷就是猫精变得,不然不可能让这么多猫主动让他撸。


图片

◇ 图为北宋赵佶真迹《耄耋图》局部


到了两宋,唐人养猫的风气不仅没有减退,而且被宋代士大夫们推上一个高峰。在宋代的《尔雅翼》里说:“猫通谓之狸”,因而当时人们都喜欢管自己的爱猫叫“狸奴”,不过这里面的“奴”不是贬义,而是娇小、可爱的意思。除了“狸奴”这种普遍称呼,古人在给爱猫起名字分类的时候也会按猫的特点起。比如背部毛色为黑,腹部为白的猫被称为“乌云盖雪”;白身子,尾巴是黑色的猫被称为“雪里拖枪”;若是“雪里拖枪”额头上有一团黑则被称为“挂印拖枪”;全身乌黑仅四足全白的猫被叫做“踏雪寻梅”,等等等等。


图片

◇ 图为北宋赵佶真迹《耄耋图》局部


由此可见古人对自己的爱猫有多喜爱。这时候,猫不仅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捕鼠帮手,更是文人墨客笔下和画中的常客。比如宋徽宗就喜爱以“猫蝶图”为主题作画,这里猫同“耄”,蝶同“耋”,玩了一个谐音梗,取“耄耋”之寿的美好含义,希望自己健康长寿。再比如写出“铁马冰河入梦来”的爱国诗人陆游,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超级铲屎官。在写如此豪放的诗句当天,大诗人应该是撸了一天猫,因为同一天写的诗还有这个,“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图片

◇ 图为陆游像


说起来陆游一开始养猫,也只是为了抓老鼠。因为他的藏书太多,为了保护书不被老鼠啃食,只好开始养猫,一养下去他对猫的爱一发不可收拾,终日以养猫为乐。陆游人生中的第一只猫叫“小於菟”,也就是小老虎的意思。小於菟不负陆游给它这么霸气的名字,除鼠工作展开的非常顺利。


由于工作表现非常好,陆游一口气为它写了三首小诗。其中有一首如此说到:“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大致意思就是:我陆游用一包盐换回来了一只小猫,常见它在我的座椅边上嬉戏。看着它的时候我就像陶醉在芬芳的薄荷香里一样,这小家伙夜夜都要占据我那块漂亮的毯垫。它刚刚立下了扫荡鼠穴的功劳,我怎么可能少得了给它一顿丰盛的鱼虾大餐做犒赏?按例应该给它起个名字,我就叫它“小老虎”吧。


图片

◇ 图为狸奴聘书


注意,这里面陆游说的是“聘狸奴”,在宋代你想要养一只猫,不能“买”,而要去“聘”,说白了就是给猫下聘礼,这“聘礼”一般分为两种,如果家猫生的小猫,就要给主人家送盐、糖、茶叶等;如果是野猫,则要给用柳枝串上小鱼给猫妈妈。而这“聘书”也非常讲究,上面不仅有聘猫回家的日子、猫的特征、价格等。还要选一个良辰吉日,才能将狸奴迎回家。


图片

◇ 图为南宋佚名《富贵花狸图》


言归正传,除了给猫下聘礼,宋人还要时不时拿好吃的犒赏自己的爱猫,比如陆游在《赠猫》其二中写道:“执鼠无功元不劾,一箪鱼饭以时来”,猫主子捕鼠有功,我要用鱼饭来好好犒劳它。到了晚年,陆游被罢官回归故里之后,自己生活窘迫,总是饥一顿饱一顿,连带着自己养的猫“雪儿”也跟着受苦,他写下:“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来表达对“雪儿”的歉意。也正是有这些狸奴的陪伴,也让诗人在晚年感到一丝丝温暖。他曾写道:“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狂风暴雨中,一人一猫,在火旁依偎取暖,这是陆游诗中难得的温馨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宋时代,铲屎官不仅能在开封,汴梁,临安这种大城市购买到狸奴专用的猫粮和猫窝,甚至还有专门针对猫的美容服务,几乎和现代宠物市场提供的服务差不多了。


图片

◇ 图为明 朱瞻基《唐苑嬉春图》局部


到了明清时期,咱们老祖宗爱猫的风气依旧不减,而且还出现了皇帝级别的“铲屎官”,他就是嘉靖皇帝。因为传说中猫有九条命,希望自己长生成仙的嘉靖爱屋及乌,希望通过观察猫发现长生不老的秘密。


可能是天长日久和猫产生感情,他为自己的猫专门办了一个宫廷养猫基地“猫儿房”,平时有专人喂养,并且给每只猫起名字、设官职。这还不够,他还规定宫里的人不能直呼“猫”,雌猫要叫“丫头”,雄猫要叫“小厮”,摘了铃铛的要称“某老爷”。


图片

◇ 图为嘉靖皇帝


在嘉靖皇帝众多爱猫中,他最爱的是一只狮子猫,名叫“霜眉”。据史书记载,这“霜眉”全身微青,眉毛洁白如雪,不仅颜值高、而且通人性,把嘉靖喜欢的不得了。他甚至赐封号“虬龙” 给霜眉,皇帝封赏一只猫,这在古代可是前无古人。等到霜眉死后,悲痛万分的嘉靖帝不惜给它打造黄金棺材,安葬在万岁山北部,命名为“虬龙冢”。还下旨让大臣为自己的爱猫写悼文。其中,礼部侍郎袁炜写了一句“化狮为龙”,那意思是说霜眉不是死了,而是化为龙飞走了,深得嘉靖欢心,从此袁炜官运亨通。


图片

◇ 图为清 佚名 《胤禛美人图》局部


到了清代,由于也需要防治鼠患,因此紫禁城也豢养了大量猫,从乾隆到慈禧太后都曾养过许多,别看这些君主平时杀伐果断,冷酷无情,在面对猫时也能流露出一点点人性。再比如晚清名臣张之洞也是一个著名的铲屎官,据说在他四岁的时候,去一家吃席。席间他看见桌上趴着一只雪白的胖猫,从此便被猫俘获了。之后,成为封疆大吏的他,有时间也有钱在家里断断续续养了几十只猫,就算猫在他的公文上排便,他也毫不在意。这群猫整日在家中随地大小便,张之洞也不生气,反而嘱咐下人:“猫本无知,不可责怪,若人如此,则不可恕。

图片

◇ 图为张之洞


这么看来,猫咪能够让人心情愉悦,尤其是对于那些权斗之君臣,失意之文人,猫咪的疗愈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古代那么多名人也都和猫有缘。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压力那么大,这猫咪提供的情绪价值也是直接拉满。


只不过讲到这里就要说一说猫咪可爱背后那些悲惨的故事,因为猫咪有市场,所以就有繁育猫咪的猫贩子,也有大量因为各种原因被抛弃的猫,这些猫咪没有家,没有主人,每天最大的愿望也就是多活几个小时吃上一顿饭而已,平均寿命两三年就已经很好了。一只在家里享福的猫之后,有多少这样的可怜猫咪,实在是不忍细想之事。


图片

◇ 图为三喵先生收养的三只流浪猫 图由三喵先生拍摄提供

图片

◇ 图为三喵先生拍摄的流浪猫

尽管现在随着文明观念的发达,对这些流浪猫咪的救助,比如绝育后放归,已经有不少志愿者在做,然而对于改善这些猫咪的处境来说还是远远不够。虽然我自己的三只猫也都是捡来的小可怜,自己也是尽绵薄之力让外面的小流浪过的好一点,但并不可以要求每个人都如此。只不过在这里提醒诸位,毛茸茸的可爱背后一些不忍细想之事也需要关注,不管养猫还是看历史,哪怕学富五车,倘若没有起码的怜悯之心,那也就真的禽兽不如了。所以还是那句话,养了猫就请负责到底,至少不要伤害,读不读书,这总要做到的。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