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丨这个与新中国同龄的派出所,书写着75年不变的忠诚

图片


千年古镇新塍,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和革命荣光的小镇。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曾是中共嘉崇桐工委驻地,中共嘉兴第一个县委的诞生地,是嘉兴的红色革命摇篮。时至今日,嘉兴地方党史陈列馆还静静伫立在小镇上,向人们诉说着那段难忘的红色岁月。

图片
图片

1949年6月,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在秀洲新塍镇设公安员,自此新塍派出所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扎下了根。时光匆匆,75年里,这个与共和国同行、与新时代同步的派出所一路向前、历久弥坚,数代民警接力传承,服务群众、守护安宁的初心在这片红色土地上跃动不熄。

图片
图片

近年来,新塍派出所以“火炬传塍”为党建品牌,让革命的火种点亮新时代的火苗,在不断成长、继续深耕的过程中,展现出新时代人民公安队伍的新担当、新作为,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三次,获得嘉兴市先进党组织、全市公安机关十佳执法示范单位、分局执法质量先进集体、“最多跑一次”示范窗口、秀洲阿芬姐示范窗口等多项荣誉称号,用实干担当谱写“平安秀洲”社会基层治理新篇章。

图片




一双“眼”,看过75年历史变迁




一眨眼,这已经是张其兴在新塍派出所的第20个年头,也是他来到嘉兴的第28年。2004年,从部队退伍后的张其兴转业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因为丰富的部队工作经验,他被分配到新塍派出所负责巡逻防控、便衣侦查、消防安全等工作。


“零几年的时候,没有那么多监控,也没有那么先进的技术,很多的案件侦查都需要靠眼睛、靠脚力。”张其兴带领着6人的便衣队伍,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每天在全镇的大街小巷巡逻。一旦辖区内发生盗窃等案件,侦查陷入僵局时,就轮到张其兴等人出马。没有嫌疑人的画像,不确定他们的落脚点和去向,人海茫茫该从哪里找?


图片

他们自带一双火眼金睛,把二八大杠骑得虎虎生风,与嫌疑人一个对视间就能察觉异常。“嘴上抽着2、30元的烟,身上的衣服却皱皱巴巴的,大白天还在大街上晃悠,抽烟的钱从哪里来?是不是值得琢磨琢磨?”一般的扒手、蟊贼,根本逃不过张其兴敏锐的眼睛。

随着近年来警务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天眼”代替了人眼,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巡逻民辅警配上了电动车、摩托车、汽车,装备也在不断改良,有效提升了防暴处突快速反应能力。

图片

9月12日,新塍派出所抓获一名涉嫌盗窃的嫌疑人杨某某,杨某从外地来秀洲后,多次盗窃电动车、手机等财物。接到群众报警后,派出所李中视频工作室迅速调取案发现场周边监控,锁定嫌疑人身份后,联动轻装PTU展开抓捕,最后寻回所有失物。

图片
图片

近年来,派出所充分发挥综合指挥室核心中枢作用,将指挥调度、视频监控、信息处理等全流程警务工作充分联动融合,大大提升了每一起警情处置的效率。同时组建多支专业队伍,做到24小时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开展全时空、线上线下巡查;引入警云达远程执法平台、智慧巡防系统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掌握辖区治安动态。

图片

不仅如此,辖区的巡防力量也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加入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分类孵化“护塍义警”“小区平安岗”等社区志愿者队伍。为了提升队伍的综合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派出所还推出社区警校等一系列上门送教举措,从矛盾纠纷调解、意外急救处理、反诈防骗、流动人口自主申报等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事项入手,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张证,印刻75年服务初心




去年退休的秀洲公安户籍民警陈剑芬,工作的第一站就是新塍派出所。那是1989年的春天,21岁的陈剑芬从中专毕业后不久,遇上了乡聘民警招新。她顺利通过招聘,成为新塍镇原洛东派出所的一位户籍民警。


图片

对陈剑芬来说,20世纪80年代末的户籍工作,上手并不难,业务量也不大。户籍工作涉及的主要有“四变”,即出生、死亡、迁入、迁出。“那时整个所里就我一个户籍民警,平时还要帮其他同事办些案件。就每年12月份会忙一些。”

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闯荡,城乡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逐步放开政策,进城农民可以缴纳增容费办理蓝印户口,从“乡下人”变成“城里人”。1991年起,陈剑芬开始为实际居住在城镇或在城镇有相对稳定职业的农民办蓝印户口。随后,国家又相继出台彻底放开“三投靠”等政策,嘉兴市开始进行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进一步放宽。

图片

2008年10月1日,对很多嘉兴人来说,是值得记住的一天,也是让陈剑芬印象深刻的一天。那天之后,嘉兴全市216万人挥手作别了农业户口。陈剑芬经手换发新塍镇第一本全新的《居民户口簿》,“户别”一栏,只区分家庭户和集体户,再也没有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区别。

图片

新时代带来的每一项政策上的微小变化,于每个人、每个家庭来说都可能带来一场巨变。一本户口簿、一张身份证,不仅见证了秀洲户籍业务的改变,也折射出秀洲公安在“放管服”改革工作中的用心用情。户籍民警“阿芬姐”的那张温暖笑脸成为新塍小镇居民心中最难忘的记忆,时至今日也成了整个秀洲公安的服务金字招牌。

图片

嘉兴市首个身份证异地受理试点从秀洲出发,跨省迁移户口实现“一地办理、网上迁移”……从一张证开始,就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惠民改革深入群众中间。“以前需要赶到市区的车管所或者出入境大厅去办业务,来来回回费时费力,现在好了,家门口都可以办!”小镇的居民对此赞不绝口。



一把钥匙,解开75年和谐篇章




过去不管是小镇的居民还是厂里的员工,大多抹不开面子,有什么纠纷矛盾很少联系派出所帮忙调解,杨建林回忆说,大概15年前,他还是新塍镇当地一家私企保卫处的负责人,时不时需要出面调解一些口角纠纷。


2014年,临近退休的杨建林从私企离职后,成为派出所的一名兼职调解员。“感受最深的就是,大家有什么矛盾愿意说出来了,希望通过法律等途径尽量为自己争取权益、发出声音。”小镇的居民遇到问题,都愿意走进派出所调解室,寻找解决的最佳途径。


2017年,50岁的老民警曹王明选择“职务退二线,工作上一线”,来到新塍小镇当起了一名社区民警。虽然岗位平凡,但曹王明有自己的追求,想要尽可能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


图片

在每天和辖区居民面对面相处的过程中,曹王明发现与群众生活幸福感、安全感关系最紧密的其实往往是一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他站在服务群众、纠纷调解等工作的最一线,为每一起矛盾寻找对应的“钥匙”,解开和谐的密码。

同村的王阿姨和李阿姨养了同一品种的鸭子,放养到外面池塘时,两拨鸭子混在了一起,一时间难以分辨,两位阿姨也因此发生了口角。曹王明接到求助后,让王阿姨在池塘边喂食,认主的一群鸭子自然聚集到一起吃食,“分鸭子”的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

图片

在日常的点滴累积中,曹王明研究提炼出以“五心四情”为内涵的“邻家曹阿叔”365调解工作法,并参与编写《曹阿叔调解故事百例》,为基层调解工作提供了样本模范。2020年,他还牵头成立“邻家曹阿叔”工作室,成为全区矛盾纠纷调解连锁品牌和全市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工作孵化基地。

图片

7年来,曹王明共计调解矛盾纠纷590余起,其中疑难复杂纠纷101起,调解成功率、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100%。由“邻家曹阿叔”工作室带出来的调解能手深入新塍乃至全区、全市的矛调一线,随时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一场接力,见证75年忠诚守护




“没想到一晃20年过去了,我又回到了新塍派出所。”再回到初心起航地,现今的新塍派出所所长章巍不由得感慨这份“缘分”。2004年,章巍从警校毕业后来到新塍镇,成为一名刑侦民警。在那个电脑、手机都是稀罕物的千禧年,他是怎么办案的?


现在最简单的盗窃案,放在20年前,章巍每次去现场勘查都要花费1个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现场的每张照片都要留存好,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错过了一块灰尘,一点水渍都可能导致和真相擦肩而过。”


最令章巍印象深刻的就是一页《逮捕通知书》,这是每一位刑侦民警办理案件时都会接触无数次的文件。“过去都是手写的,写完去分局敲章。”现在直接电脑生成,盖章、审核、发送全都线上完成。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打通了,既确保了民警执法行为合法得当,又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办案效率。


当刑警时,章巍办理过近千件案件。还曾牵头破获王江泾“1998·01·13”命案。“没有破不了的案,只要一直追,时间会给出最好的答案!”春去秋来,一批又一批的民警用密密麻麻的脚印串联起通往真相的路径,为一沓沓待解的案卷画下句号。


图片
▲侦破王江泾“1998·01·13”命案

今年7月25日,一名潜逃27年的贵州籍命案在逃人员杨某胜在秀洲新塍镇落网。派出所90后刑侦副所长杨波以及95后青年民警杨嘉川,在侦破案件的过程中功不可没。他们从一名不知姓名的流浪汉入手,在沟通过程中敏锐察觉出异常,通过审讯攻坚挖出对方真实身份信息,成功找出27年前的真凶。

图片
▲抓获贵州籍命案在逃人员杨某胜

不论是20年还是50年,或是75年,一代代刑侦民警一直在“寻找”的路上,“寻找”侦查办案的最快最准路径,“寻找”群众期盼的公平正义。


你可能喜欢



供稿:嘉兴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