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终于得出了结论,特朗普对中国“一败涂地”,3大致命失误,就是给美国新总统的前车之鉴?
美国媒体《纽约时报》月初刊载了一篇分析文章,直言不讳地表示,6年前,特朗普发动了贸易战,但最后还是败给了中国。而他的一败涂地也反过来证明,美国需要制定全新的对华战略,而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都没有找出“最优解”。
当然,文章的重点在于分析特朗普为什么在中国面前“一败涂地”,而在谈到拜登的部分,语气就显得宽容了不少。
顺带一提,特朗普与拜登两任总统,对华政策孰优孰劣,一直是美国战略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两人都是半斤八两,谁也不比谁更高明,但美国那边却非要分个高下不可。
而总统大选在即,而这篇文章背后的政治意味也愈发浓厚起来。可以说,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在这个问题上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至于为什么文章作者会断言特朗普对中国的贸易战“失败”,主要是他看来,特朗普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无非有三个目标。但这三个目标非但没有达成,反而成了特朗普的致命失误。
首先第一个目标是削减美国贸易逆差,不仅是对中国,也是对其他国家的。
结果一场贸易战下来,美国的对外逆差不降反升,说明贸易战并没有解决美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而特朗普的第二个目标,是他一直鼓吹的“将就业机会带给美国”,但关税战打了一年后,也不见得有多少效果,只是徒具声势;
至于第三个目标,就是在所谓的“知识产权问题”上向中国施压,不过这本来就是个站不住脚的伪命题,所以并不值得去过多地讨论。我们只需要知道,美媒已经认定,特朗普的贸易战,并未实现以上这三个目标中的任意一个。
但特朗普恐怕还不知道,自己的对华战略,已经被断定为“一败涂地”。这次总统选战,关税政策依然被特朗普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作为自己标榜对华强硬的资本。
总而言之,特朗普如果今年胜选,将会继续贯彻他的“美国优先”战略,以及“关税人”的人设。
相比6年前发动贸易战的时候,特朗普如今的主张显然更加激进,号称要对中国加征幅度高达60%的关税,大有和中国打“第二回合”的架势,而对美国其他的贸易伙伴,也会征收10%到20%不等的关税。
而在美媒眼中,这种既不换汤也不换药的经济战略,可能没等特朗普发出对中国的“新战书”,就会再次迎来失败。不过特朗普要是相信美国媒体的判断,那他也就不是特朗普了。
从全局角度来看,特朗普发起对华贸易战,无非就是间接促成了中美供应链的重新分配,这个过程中,越南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但本质上,美国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并未因此减轻多少。
即便特朗普想打第二回合,也就是推动中美供应链进一步重组,让更多第三方国家获益而已。
除非特朗普政府能全面追踪中美供应链的每一个流程,对自己的进口商品彻底溯源,做到“精准关税”,然而这么做只是吃力不讨好,而且美国有没有这样的能力与精力,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文章作者随后提出,相比起特朗普,拜登政府对中国的策略,才是值得参考的,比如说把关税政策局限在高科技领域。
不过也仅是有借鉴价值而已,实际上拜登政府这4年任期,并未采取任何措施,取消特朗普的对华关税,这本身就是一种信号。
那如何才能让美国对华竞争取得“成功”,文章给美国新总统的思路是,美国应该在制造业上“超过中国”,而不仅仅是打压这么简单,因为这只会削弱美国自身的竞争力,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
而如何超过,就需要与中国开展合作。作者就讲,在那些中企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领域,美国应该对禁止策略慎之又慎。就像当年中国吸引西方投资和技术一样,美国现在也可以走当年中国走过的道路。
比方说鼓励中企在美投资,引进中国先进技术,变相服务于美国制造业等等。一味禁止中国投资和进口,反而是下策。
中美第一次贸易战已经证明了这一战略的无用,让第三国“捡便宜”的同时,还剥夺了美国发展经济的机会。
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来看,这句话从美媒嘴里说出来,观感多少有些微妙。何况美国要是具备这样的理性,那么中美关系可能就不会发展到现在这种地步。
整体而言,《纽约时报》刊载的这篇评论文章,看似是在批评特朗普对华政策“一败涂地”,末尾突然话锋一转,为美国新总统如何与中国竞争“出谋划策”起来,但给出的方案,对中美而言,都不具备多少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