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这座城有你守护(上)

01:00

孟洋

网约车驾驶员

守护温暖回家路

孟洋是首汽约车的一名网约车驾驶员。在日常运营中,他时刻注意观察和收集乘客需求,从小事和细节做起,不断提升服务本领。孟洋的网约车不仅空气清新,更是常年备有雨衣雨伞、针线皮筋等日常用品,被网友称为“最亲民的陆地商务舱”。


图片

运营中的首汽约车驾驶员孟洋/受访者提供


 

我叫孟阳,是首汽约车的一名网约车驾驶员,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1点,我正在亮马桥的一处写字楼下,等待一位即将结束加班、预约用车的乘客。


深夜的北京,三环路的交通依旧繁忙。在东三环附近的一座写字楼门口,首汽约车的网约车驾驶员孟洋,正在等待深夜预约用车的乘客


“您好,您是到春秀路吗?那好,请上车。我关车门了……”见到乘客,孟洋熟练地用标准服务流程,礼貌地照顾乘客上车,今天的最后一单行程,开始了。


图片

深夜等待预约用车的孟洋师傅/记者拍摄


从亮马桥到春秀路,距离不长,路程顺畅。不到半小时,孟洋就把乘客安全送到目的地,他的一天也顺利结束。


孟师傅松了松领带,脱下西装外套,长出了一口气,轻松的脸上也能看出一丝疲惫。回家的路上,孟洋告诉记者,在普遍的大众认知里,出租车运营行业并不是一个很高大上的、很有技术含量的行业,但是我是希望通过我在服务中的一些细节,能够让乘客看到我对这个职业的尊重。


图片

工作中的孟洋师傅/受访人提供


这种对细节的追求,源于多年前接到的一位有腰伤的乘客。孟师傅回忆说,那位乘客由于生理原因,对车辆行驶的要求极高。孟洋说,记得我第一次接到他的时候,那是一个六月天。他上车以后要求紧闭门窗,关闭空调,一路上不断的提醒我一定要缓行、慢停。我记得当时那段路程是预估50多分钟,然后实际上走了一个半小时。


孟洋表示,当把这位乘客送到目的地以后,他也是表示出了很高的满意度,当即就约定了下次的用车时间。上车之前,我观察到他自带了一个保温垫,铺好以后才落座,然后我就添置了坐垫、靠枕,能够让他在乘车的时候腰背处能够更舒适,门窗上加装了磁吸纱网,能够让他在稍微开点窗户缓慢进风的同时又能够遮阳防晒。


有了这特殊的第一趟行程,孟洋就开始根据乘客需求,给车里添置东西,网约车小小的车厢,也开始逐渐变得温馨、舒适。


图片

孟洋帮助有特殊需求的乘客/受访者提供

图片

孟洋根据乘客需求在车内增加服务用品/受访者提供


这次运营经历,让孟洋重新思考如何为乘客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坐进他的网约车,车里飘着淡雅的柠檬香味,前排座椅后边的储物袋里摆放拖鞋、雨衣等日常用品。


车里放的这些东西,都出自孟师傅日常运营中的细心观察。孟洋说,比如说夏天出行没有携带雨具,比如说雨后的道路遍布积水,乘客下车时又怕弄脏鞋子,还有比如说商务人士正装穿着的过于合体,那么上车时有可能崩开裤线或者撑断纽扣,这种情况我都遇到过。通过观察记录,补充车内的日用品来满足乘客的一些额外的需求,一次性雨衣、防水鞋套、皮筋、头绳、针线、纽扣这些等等,供乘客免费取用。很多人也是上车后眼前一亮,甚至还有人将车内的环境拍摄成短视频,上传到自媒体平台配文“最亲民的陆地商务舱。


图片

孟洋驾驶车里为乘客准了大量日用品/受访者提供

图片

网友将孟洋车辆情况上传到自媒体平台/受访者提供


夜已深,北京这座繁忙的城市也逐渐安静下来。孟洋打开车窗,呼吸着微凉的空气。他笑着说,出租汽车驾驶员是北京的门面,为乘客提供细心、贴心的服务,是自己不变的初心。


图片

孟洋做好车辆维护保养/受访人提供

图片

孟洋与乘客之间的交流/受访者提供

图片

乘客对孟洋的服务评价/受访者提供


孟洋说,当你提供的服务,尤其是一些服务的细节,能够达到甚至超出乘客最初的这种心理预期,那么我觉得我收获的肯定不仅仅只是乘客的赞誉,还有自己的这种职业成就感。


03:00

张磊

北京地铁“轨道医生”

地下30米的深夜孤勇者


谁说站在光里面才算英雄……凌晨的北京,夜幕漆漆,地铁停运后,有一群人在地下30米的隧道里,争分夺秒为地铁轨道“把脉治疗”,保障设备平稳运行,张磊就是其中一员。作为地铁检修人员,16年间,他见证了北京地铁日新月异的发展为市民带来的出行便利,更见证了首都的焕新与繁荣。

 

    我是张磊,是北京地铁线路公司综合维修一项目部二维修部的主任,现在是北京时间凌晨3点,我现在进行的工作是道岔检查。


图片

张磊正在进行道岔检查/记者拍摄


晚上10点,繁忙喧嚣的地铁建国门站里乘客已渐少,有一群人却正要开始忙碌。车站一间不过几平米的办公室里,北京地铁线路分公司综合维修一项目部二维修部主任张磊正在给同事们做岗前安全培训,分配晚间的工作。


图片

张磊正在做岗前安全培训,分配晚间工作/记者拍摄


虽然正式进入轨道工作要等到停运断电之后,但他们早早就到岗,准备好工具,换上工作服、绝缘鞋、安全帽、安全背心……因为留给他们下轨作业的“窗口期”很短。


张磊说,正式下轨作业差不多是1:00差5分左右,施工作业结束时间3:40供电,一般差不多是3:20左右上来,还得留给综控检查的时间,每天两个半小时左右,工作必须安排得合理,当天的准备所有的工具跟料都要准备齐,停电之前就要把工具都码放到一起,停电之后立刻就能拿到工具进到施工现场,最大程度地节约时间。每旬都会制定旬计划,各组的道岔、线路以及车场根据之前检查的线路的状态,去维修哪一个段,去保养哪一个段。


图片
图片

张磊和同事们准备好工具、分配工作等/记者拍摄


所有的操作都有安全规范,张磊从验电下轨就开始提醒着。这天他们的工作是对建国门地铁站向永安里站方向两公里内的轨道进行检查,并更换一处轨道衔接口的鱼尾板。接口的鱼尾板,它是连接两根钢轨的。张磊说,根据平常载客量,如果这一年客流量大的话,会增加鱼尾板的磨耗,他们定期会对道岔进行检查,来看是否需要更换鱼尾板。更换它是为了增加行车的稳定性,增加乘客的舒适性。


已经入秋,天气转凉,凌晨的地铁隧道里却依然闷热。但对张磊他们来说,秋季是检修的黄金期。他说现在这个天气是最适合干活的,比如换轨、起道捣固,现在是秋季维修最主要的任务,曲线地段经常是有侧磨的,是需要换轨,换完之后车更加平稳,提升乘客出行的舒适度。


图片

张磊正在指导王悦蘅更换鱼尾板/记者拍摄


师傅带徒弟是他们这行的传统。张磊说,大到更换钢轨,小到更换螺栓,怎么用巧劲,怎么避免危险,哪里会有风险,师傅对他言传身教。2008年入职的张磊如今已独当一面,也把师傅的经验传承下去,带出了不少技术骨干。去年刚入职的王悦蘅20出头,在师傅张磊的指导下做得很仔细。他说,师傅教给他的东西非常多,按师傅教的方法作业会非常安全。


图片

张磊正在指导王悦蘅更换鱼尾板/记者拍摄


接近凌晨3点,张磊拿着电子道尺,每隔5米就要弯腰将卡尺搭在两边的铁轨上测量数据,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几公里反复弯腰起身,腰背更是常常会受不了。但他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他们的作业工具也在不断更新迭代,配备了大型的机械设备,电动工具等,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张磊说,以前都是人工的,遇到这种曲线地段是有一个罗盘的,是需要人工去调整,去找水平。现在用的电子道尺,开机设置好了,自己往上一放,自动会就会读出数据了,每一次测量大概能节约10秒左右,工作效率提升了,人员的体力劳动会下降一些,老的器械慢慢淘汰了,电子的东西上手快也方便,解放双手了。


图片

张磊和同事们正在进行道岔检查/记者拍摄


所有的工作计划都完成之后,张磊还要再进行回检,确保所有的工作点位没有差错。首先是确定当天的维修质量符合要求,其次是要确保第二天能够行车平稳。当时施工作业结束时候副主任确认一遍,张磊再去确认一遍,都没有问题了,他的心里才会比较踏实。


凌晨3:30结束工作,但他总得到凌晨5点多才能安心睡着,因为那是地铁首班车通过的时间。说起这16年如一日的坚守,他说,既是出于热爱,也是出于对这份工作的责任感。他感觉自己每天的工作其实责任挺重的,因为家里人、朋友也都坐地铁,平常一聊天,说地铁运行得挺平稳的,他心里就会感觉挺舒服的。


图片

张磊正在进行回检/记者拍摄


“开往古城站方向的列车即将进站……”地铁首班车是北京地铁每日焕新的开始,是许多北京市民每日焕新的开始,也是夜班地铁人安心的开始。


08:00

张猛

共享单车运维员

为市民绿色出行保驾护航

截至今年8月底,北京共享单车年度骑行量已超过7.28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不断提高的骑行量背后,离不开共享单车运维师傅的辛苦付出。他们在地铁站出入口清理淤积的车辆,将占道碍事的共享单车码放整齐,为市民绿色出行保驾护航。工作在宣武门路口的张猛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图片

工作中的张猛/记者拍摄


 

    我叫张猛,是哈啰罗出行的一名共享单车运维员,现在是北京时间早上8点,我正在地铁宣武门站,对这里的共享单车进行摆放。


在早高峰时段,想要在宣武门路口一下子找到哈啰单车的运维师傅张猛并不容易。四个地铁口,张猛需要来回穿梭、调运车辆,让每个出入口前既有车可骑,又不会占道影响交通。


张猛说,如果共享单车出现占路和占盲道、人行横道的,都要给它清走。这个路口就是早高峰上班的人特别多,还有坐地铁下来骑单车的人也特别多。我一般早晨7:30就到现场了,把车辆码到白线框内,规范停车,出框了就得再推过来。忽然有一些大客流或者说淤积、堆积占路,我们会将这些车辆调走,调到别的区域去。


图片

张猛在宣武门路口码放共享单车/记者拍摄

图片

张猛在宣武门路口码放共享单车/记者拍摄


“这个车,就是他着急坐地铁,随便往这一扔,就走了……”张猛今年35岁,5年前从黑龙江老家来到北京,加入哈啰单车。瘦高的身材,黝黑的肤色,走起路来脚下飞快。宣武门站是一个繁忙的换乘车站,不一会,划着白色线框的停车区就满满当当。张猛赶紧将单车码放整体;放不下了,就用电动三轮把车子调运到其他位置。


图片

张猛在宣武门路口码放共享单车/记者拍摄

图片

张猛拉着满满一车共享单车进行调运/记者拍摄


搬运车辆的间隙,张猛还要注意微信群里的信息。自己负责的片区,哪里出现车辆淤积,街道就会在群里发送位置和照片,他就要马上响应。


张猛说,这个就是街道的群,群里发这些个清理的消息,还有关于占盲道的消息,就得过去看一下,把车给清走。


图片

张猛回复群内消息/记者拍摄

图片

张猛对损坏的共享单车进行维修/记者拍摄


回完群里的信息,张猛又拿起除胶喷雾和铲子,开始清理贴在单车上小广告。这几年,骑车人越来越多,很多违规信息也偷偷“爬上”单车。张猛说,自己每天都要跟偷偷贴小广告的人斗智斗勇。


张猛说,大街上贴的小广告现在特别多,车身上、车筐上、车座上,我们有的时候过来会赶上他贴的时候,就告诉他别贴了,再贴就报警了,完了他就走了。完了等你不在的时候他还会回来贴,只能是看见了就清掉了。


图片

张猛正在清理车身上的小广告 /记者拍摄

图片

张猛正在清理车身上的小广告 /记者拍摄


早高峰逐渐结束,张猛整理好装满共享单车的电动三轮,准备去往其他点位巡视,汗水早就浸透了他蓝色的工作服。每天近700次搬上搬下,看似瘦弱的张猛,其实非常能干。


张猛说,这一辆新车大概35斤左右,比以前的车稍微沉了,但是它骑起来要比以前的车更好。我一天大概得搬300多辆吧。刚开始干的时候也不是那么太习惯,但是现在都已经习惯了。


图片

张猛正在搬运共享单车 /记者拍摄

图片

张猛正在搬运共享单车 /记者拍摄


北京三家企业的共享单车驶过街道,就像蓝色、黄色和绿色交织的流动风景线。交通飞速流转,城市不断发展。张猛说,让每个人有舒舒服服的车子骑,就是自己最大的获得感。


“我也算是这个城市的一个出一份力的贡献者吧。上下班尽量让他们早点去,回家尽量早点回去。我们的车如果晚上补的早一些,或者是早上投的早一些,他们上班就会早一些。我们就是尽量早点出来,晚点回去。干这个活嘛,风里来雨里去,平平安安的就行。”张猛说。



(转载请注明本文来源及记者、编辑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