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之涂雀,惨淡经营者凡四十年,尚不得其要。世所谓信手拈来,一挥而就者,欺也!”
近日,“‘困而知之’——纪念王憨山诞辰100周年特展”在湖南美术馆举办,一个展厅的墙面上印着王憨山的这句话,为大众祛除了天才“一挥而就”的魅惑性。事实上,整个展览的布置与设计也是为了让观众走进王憨山真实的创作世界,了解其艺术创作历程以及心境。
王憨山是继齐白石之后湖南艺术界的代表性人物,大写意花鸟画家,他的艺术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王憨山曾有自况诗句“六十无闻悟是吾”——60 岁以前其名不出乡里,亦不求闻达,甘于寂寞,在晴耕雨读中保持清醒的思考与艺术的自觉。展览以王憨山的生活经历与作品创作为线索,展出150 余件美术作品与艺术文献,并分为 “且与瓦雀共生死”、“不辞日暮重抖擞”和“困而知之” 三个单元。
“不随丹凤朝阳去,且与瓦雀共生死。”这是王憨山早年间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宁与平凡共存决心的一句诗。在长达近六十年的时间里,他名不出乡里,过着“朝涉青山,暮宿瓦屋,流连于山花野草,嬉戏于虫鱼鸡虾”的田园生活。正是这种“自醉山居蔬食饱,无事开门闲看蛙”的隐逸而朴素的生活,塑造了他甘于寂寞、热爱生活与自然的心态。在他的画作《相对无言把风扪》中,画了两只互相依偎的大公鸡,恬静质朴中流露出温情;画作《鸡虫得失无了时》用极简写意的笔墨勾勒了几只鸡仔和螳螂间的互动,引人深思。诗性的语言和达观的人生态度是构筑他作品的血肉,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民间立场与平民意识。
“六十无闻悟是吾,春华秋月酒家沽。不辞日暮重抖擞,泼朱走墨呼小雏。”这是王憨山晚年时的题画诗,他长年坚持“二分写字,二分画画,六分读书”,发愿要用完“一千担洗墨水”,并常以“不辞日暮重抖擞”激励自己。因此,传统文人画中“人品、学问、思想、才情”等精神内核始终贯穿在王憨山的创作实践中。画作《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苍鹰不搏即鸳鸯》、《野牛图》等都体现出“重、拙、大”的审美意趣,其朴拙生猛、一味霸悍的笔风,更是形成了不阿流俗、独辟蹊径的绘画风格。
“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困而知之者。生知为上, 困知为下。”“困而知之”是王憨山常用的一方印,也是他勉励自己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通过反思和领悟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方式。湖南美术馆将王憨山的创作草图、笔记以及成稿放在最后一个单元中共同展出,让观众能在欣赏其画作的同时,了解其创作历程与心境。如画作《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旁边就同时展示了两幅草图。同样地,在《斗牛图》旁边的墙面上也还有其创作手记:我主张作画要画画稿。一幅斗鸡的草图,就一连画十多张。有时往往在一张画稿上剪剪贴贴,补丁加补丁,我以为唯此才能做到放胆落笔,狂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不失纤弱。
回顾王憨山的艺术人生,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一生都是在“困”中做出自己本真的人生抉择,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展览的单元引言写道:“王憨山的‘困’是生活之困与艺术之困叠合出的一种深意,这构成了他的方法论,即以朴拙的、渐悟的精神捕捉大写意的灵光乍现。因而‘王憨山现象’在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史中是非常独特的存在。”
行至展览末尾,还可看到八本留言簿挂在展览的留言区,以及“向往的田园生活”拼图公教区。记者翻阅留言簿,发现八本留言簿几乎都已经写满了,不少观众在留言簿上仿王憨山的画作,还有观众写下看完之后的感受。其中有一位在10月1日前往观展的观众,在留言簿上写道:愿所有跌入深渊的人,不辞日暮重抖擞。
潇湘晨报记者刘婷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