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哒哒!”
漯河市临颍县小商桥景区,一名游客正在老式缝纫机前认真学习缝纫技术。
这台20世纪70年代的缝纫机,穿越时光,在这个十一假期与游客们相见。
70年代的老物件、70年代的生活场景,全部搬到小商桥上演。
这个十一假期,小商桥景区与商东村文化合作社共同打造的大型年代秀“我们的70年代”吸引了众多游客体验打卡,央视新闻频道以《【24小时】多彩假日 活力中国·河南漯河 怀旧演出非遗技艺 假期游玩新体验》进行了专题报道。
“我们的70年代”为何能够火爆出圈?顶端新闻记者对话演出主创人员,带来节目构思背后的故事。
顶端新闻记者 李志远
探访:重现生活场景,突出真实氛围
10月4日,国庆假期期间,顶端新闻记者走进漯河市临颍县小商桥景区,只见“我们的70年代”表演区域内,演员们身着具有时代特色的服装,生动地再现了70年代的生活场景。
从街边的老茶馆到热闹的放映厅,从激情澎湃的劳动场面到温馨的邻里互动,每一个场景都勾起了游客对过去的回忆。
现场有游客表示,“我们的70年代”情景表演仿佛一台时光机,将游客们带回到那个充满激情与奋斗的年代。
据了解,小商桥景区围绕20世纪70年代的实际生活情况,精心策划,推出“生产、丰收、生活、娱乐”四个场景,重回过去的岁月,感受充满年代感的生活。“十一”黄金周期间,演出时间为上午10:00和下午15:30,每日两场,同时推出20元门票“一票通”优惠迎客。
专访:聚焦文化导向,扎根本地实际
在小商桥景区,顶端新闻记者专访了“我们的70年代”主创人员雷旭初。
谈到演出设计的初衷,雷旭初表示:“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从小感受着很浓厚的乡村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氛围,这股浓浓的乡情,是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城市人难以想象的。”
雷旭初说,基于怀旧的情感基础,“我们的70年代”面向70年代及以前的客户群体,筹划两个多月,特别邀请周边村民“本色出演”,还原70年代的各类场景。从文化出发,结合本地实际的特色旅游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更收获了游客的口碑。
对策划、演出进行复盘分析后,雷旭初在采访中表示,主要是做到了三个点。
“一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景区民俗馆有很多老物件,只不过平时只摆放让游客参观,这次演出就是把它们‘活’起来;二是变劣势为优势。景区处在农村,被村庄包围着,‘我们的70年代’的演员就在景区周边找,村民们表演起来更真实感人。”雷旭初说。
最核心的点,雷旭初认为是做好了差异化。
“当前景区之间竞争激烈,都在拼节目,拼价格,要想让游客喜欢节目,只有在‘雅和俗’上做文章。我们主要是在‘俗’字上做文章,俗得掉渣儿,俗得接地气儿。”雷旭初介绍。
雷旭初说,“70年代”就是一个符号,通过这个节目的表演,把过去的经典场面再现出来,勾起经历那个年代人们的美好回忆,忆苦思甜,“对年轻人让他们通过这个节目,了解过去,了解父辈的生活,知道长辈的不易,祖国的巨变,更爱家爱国。” #晒出你的国庆记忆#
来源:顶端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