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登多景楼
词作者:陈亮
危楼还望,
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
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
连岗三面,
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
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
登高怀远,
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
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
不须反顾,
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
势成宁问强对?
赏析
陈亮(公元1143年—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人称“龙川先生”。南宋思想家、文学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其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事,孝宗时作《中兴五论》,表达其抗金主张。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4年)状元及第,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卒。陈亮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为浙东事功学派的永康学派主要代表。有《龙川文集》《龙川词》。
《念奴娇》,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一位名叫念奴的歌伎,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等。此调以苏轼《念奴娇·中秋》为正体,双调一百字,前后片各十句四仄韵。另有十一种变体。
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古人登高必赋,辛弃疾在镇江北固亭有《永遇乐》,同样在镇江,俱是登临抒怀,陈亮登多景楼则有这首《念奴娇》。
当时,陈亮为筹划北伐策略,正考察北临长江的镇江山川地势,此篇即考察后所作。
词作开篇“危楼还望”点题,接着以“今古”奠定此词借古讽今的基调,为下片的频繁用典做准备。词人登上高楼,以经济之略自负的他,胸中一腔忧愤,人世间古往今来有谁能领会呢?没有人回答,眼前只有“鬼设神施”般极其险峻的山川形势,令人一声长叹。这进可攻、退可守的绝佳地理形势,反而成了宋王朝恃险扼守的天然的“南疆北界”!笔触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了词人难以为人领会的“此意”是什么了——他痛恨当权者的不思进取,白白浪费着这个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苟且偷安。纵然此地“一水横陈,连岗三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环绕着连绵起伏的山岗,又有什么用呢?当权者们和六朝南渡的那批人没什么两样,都只为个人家族的利益营营苟苟。词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说山川不语犹有争雄之意,而无能者却倚仗天险一隅苟安,真是辛辣的讽刺。
过片词人继续用东晋的故事对统治者进行批判,他们学着渡江的东晋贵族感慨故国沦亡,空自洒英雄之泪,却没有光复神州的实际行动。只是划江而守,颓靡不振,完全不顾沦陷区的中原人民依旧在外敌的腥膻之下呻吟。无情地揭露了统治者的自私无能之后,词人也从忧愤转为豪迈,正面提出自己的北伐主张:“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真正的英雄应该像当年的祖逖那样,长驱北伐,中流击楫,立誓收复中原;应该像当年的谢安一样,有坚定的胜利信心,何必要惧怕强大的敌人呢?至此,全词在激越的情感喷薄中收束,充分展现了词人豪迈的胸襟和气度。
全词上片借景生情,下片抒发议论,笔锋犀利,气势纵横,体现了词人义无反顾的北伐信心和决心。这种誓要恢复河山的英雄气概,我们今天读来,依旧酣畅淋漓。
撰稿:樊令
诵读赏析:周文凯
栏目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宋词以其独特的神韵独树一帜,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通过多媒体重新演绎,让最经典的词句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把美的享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两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们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