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 同心共育“石榴籽”真情浇灌“幸福花”

75年风雨兼程
75年砥砺奋进
75年筑梦前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回望大通县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犹如翻阅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每一章都镌刻着奋斗的足迹,每一页都闪耀着创新的光芒。这是一段关于变革与发展的故事,更是一曲关于梦想与希望的赞歌。自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大通这片古老的土地,辛勤的北川儿女便踏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从农业的蓬勃发展到工业的转型升级,从教育的薪火相传到医疗的贴心守护,从文化的传承创新到旅游的蓬勃兴起……每一个行业都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同心共育“石榴籽”真情浇灌“幸福花”


图片

近年来,大通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打造首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4A级景区、首个“石榴籽”工作服务站,首档“石榴籽家园故事”栏目,首堂“石榴籽”数字媒体课,持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建设,有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浇灌民族团结的“幸福花”。
图片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省会西宁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辖9镇11乡、24个社区和289个村,总人口40.42万人,有汉、回、土、藏、蒙古等2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4.92万人,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中呈现出全县人口数量多、少数民族人口多、民族融合度高“两多一高”的特点。
图片
教育深化主题宣传教育,思想共识更加牢固。大通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全县中小学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全力开展县民俗博物馆、县第四完全小学、县税务局、广惠寺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场馆建设,创新打造多层次、多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展馆和首家教育系统“石榴籽”数字媒体课堂。近年来,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5期350余人次,近5万名各族干部群众参与问卷调查、线上培训、测试答题等活动, 通过常态化开展理论阐释、政策解读、典型宣传,总结提炼全县创建工作的亮点成效、做法经验和示范典型,积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图片
选树培育先进典型,示范引领更加明显。全县以创建“十进”活动为载体,推动基层创建工作不断提质增效和巩固提升。2021年以来,先后有27个基层创建单位荣获国家和省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荣誉,1名个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12个集体和45名个人被表彰为市县级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命名县级“民族团结进步家庭”58户,乡村(社区)“石榴籽家园”实现全覆盖,全县选树打造的首家“石榴籽”数字媒体课堂、首批“社区石榴籽家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场馆等一批示范典型将充分发挥引领带动和品牌效应,进一步夯实了全县创建工作基础。

图片

促进交往交流交融,融合发展更加深入。大通县积极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项行动”和“三项计划”。200名各族青少年代表参加了“牵手相伴·共同绽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团结进步公益研学活动;组织48名“乡村CEO”赴南京开展学习培训和大通县绿色农畜产品推介活动,签署合作协议5000万元,年交易额达到1亿元。大力推进实施农文旅融合产业孵化示范园、老爷山民族非遗工坊、城关“青海湖之夜”、斜沟树蛙部落等文化旅游示范项目10项,推动东西部协作和数字乡村建设,全县东西部协作产业项目总投资突破1亿元。通过传统佳节、文化巡演、乡村旅游、老爷山花儿会、特色美食节等文旅活动,大力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有力促进全县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图片
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创建基础更加坚实。大通县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的中心任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县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近三年来,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237万元,电商综合体、水美乡村、村级产业等26个项目在大通落地实施。明长城历史博物馆、大通民俗博物馆、文化科普教育馆为全县创建工作搭建了平台,丰富了载体。
图片
石榴花开别样红,民族团结共繁荣。大通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作风、更新的成效,讲好大通故事、探索大通模式、体现大通担当、展现大通作为,奋力续写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来源:大通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