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背后的世界

生命清供
国画背后的世界

——

-《冀图悦读》栏目推荐-

这是一本有关中国画的品味之作

从绘画谈及人,谈及诗

谈及荡气回肠的纷繁世界

本期节目

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翟闯老师

带来绘画经典读本

《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


收听《冀图悦读》音频版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北京大学教授朱良志创作的图书《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这是一本有关中国传统绘画的书,集合了多位中国古代著名画家的人生经历、逸闻趣事、诗词书画等内容,揭示了中国画的十五种典型的意境,例如“秋江待渡”“山静日长”“落花时节”“秋月正孤”……这是十五种画意,十五种诗意,也是十五种人生况味,非常适合希望通过“读画”体验艺术家人生、体味中国画审美境界、怡悦性情的读者。

个性鲜明的古代艺术家

本书带我们认识了多位活出了人生风采的中国古代艺术家,他们鲜明的个性与我们当代人的状态有许多契合之处。

比如,“重度洁癖”倪云林,他本来出身无锡旺族,家世经商,集有万贯家财,但传到云林这一代,他却对商事了无兴趣,一生都去追求远离尘嚣的生活。古人评价说他“胸中有清癖”,传说他每次洗澡要换水十多次。穿衣戴帽时要反复地抖,生怕有灰尘染上。他最出名的故事,要数反复清洗庭院中的梧桐树。到了秋天,他见梧桐凋零,还要吩咐家人用长针捡拾树叶,并挖香冢掩埋。

明代画家崔子忠据此创作的《云林洗桐图》就生动地再现了这个故事。崔子忠在画作题跋中对云林的“洁癖”给出解释说“古之人洁身及物,不受飞尘,爰及草木”,也就是说,一个人太渴望洁身自好,以至于连周身的物品,也不愿意沾染上灰尘。看了这样的说法,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能对有“洁癖”的朋友多一些理解了吧。

图片

图片
十五种中国画的审美意境
图片

本书中所提炼的十五种中国画审美意境,生动、凝练。比如“落花时节”一章,围绕广为闻名的画家唐伯虎的故事展开。

唐伯虎十六岁中秀才第一,二十多岁又中举人第一,人称“唐解元”。唐寅本人也是踌躇满志,意图“连中三元”,在入仕之路上大展宏图。而就在他赴京会试的时候,却因同行的江阴富家子徐经收买考官,陷入科场舞弊案,唐寅也受到牵连,最终被革去功名,罚为小吏。对于唐寅的命运,书中这样写道,“也许太聪颖的人性情本来就脆弱,何况像唐寅这样伴着那么多苦难的人,他那敏感而又脆弱的心弦更容易拨响”。那么唐寅是怎样面对这种人生遭遇的呢?他选择了过一种完全浪漫化的生活。

在《秋风纨扇图》这幅名作中,坡地上有一位衣袂飘飘的曼妙女子,手持纨扇,凝望远方,与唐寅的画面题诗两相印证——“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这本书在解读中国画讯息的时候,将诗词文字和绘画图像进行对照解读,使诗中意和画中情相互映发,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作品。

图片
图片


以禅喻画

以禅喻画是这本书的一大特色,谈禅论画让本书超越了简单的资料罗列,具备了哲学的高度。比如在“秋月正孤”一章,作者结合北宗禅创始人神秀禅师的境界来解释八大山人的名作《秋花危石图轴》。画作中,摇摇欲坠的巨石之下,一朵淡墨扫就的小花从容地绽放着,墨色浓酣的叶子衬托在旁,外在的危险包裹着内在的宁静,凸显了生命的尊严。

神秀禅师在临死之前,给他的弟子们留下三个字,“屈”“曲”“直”。这三个字,是对生命存在状况的哲学思考,人如果不独立,不自己解救自己,就只有屈服的命,他将永远是一个权威和理性的奴隶,这就是“屈”,屈服的“屈”;第二个是“曲”,“曲是强大的张力,不像奴隶一样屈服在地下,而是无限上升的力量,螺旋式的不断上升的力量。如一棵幼苗,破土而出,告别了黑暗和蒙昧,以孱弱的身躯,迎接生命的朝阳”;最后是“直”,“人要在这个世界上注册自己的意义,这就是我的意义。虽然有很多曲折,风刀霜剑,但是他盎然的生命,最终能直起来发展。

图片


《生命清供——国画背后的世界》的作者朱良志先生说“一片山水就是一片心灵的境界,一朵水仙也能够照出画家的魂灵。中国画形式本身只是一个引子,一个导入它内在丰富意味世界的引子。”国画背后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能量的世界,相信大家一定能够从这本书中有所收获。让我们跟着《冀图悦读》栏目一起读书吧!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