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虚词概述

图片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

从这个概念中我们可知,虚词,是和实词相对而言的,意义较虚,甚至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包括代词、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和拟声词等七类。

从意义上看,虚词表示实词(短语)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及表示语气,有的可以用现代汉语的词语翻译出来,有的不能;从功能上看,虚词有的能充当状语、补语(如介词),有的起连接词语或句子的作用(如连词、结构助词),有的起标志作用(如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

高考所要求的不是罗列文言虚词知识,而是通过理解虚词进而理解相关文意。虽然近几年没有直接命题单独考查虚词,但是在断句、语句翻译和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题中,虚词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考查点。虚词,因其意义较虚,且用法相对灵活,理解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考试大纲》对文言文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把握这一考点要求,我们要注意其中的三个关键点:一是“常见文言虚词”,二是“在文中的”,三是“意义和用法”。

一是“常见文言虚词”,即我们在阅读文言文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虚词,强调了对文言虚词考查的范围,并且《考试大纲》对此作了明确的界定,列出了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另有5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虚词也需掌握,分别是“然、尔、安、或、盖”。这一范围的确定,让我们学习和复习的方向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二是“在文中的”,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意义和用法而言的,“在文中”强调了主要考查我们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并辨析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而不是考查对虚词的义项的识记,突出了语境意识和能力要求。

三是“意义和用法”,明确了对虚词考查的具体要求,也为我们平时的复习指明了方向,在答题时要从这两个角度去考虑,兼顾“意义”和“用法”;在复习时,既要注意理解识记虚词的意义,也要注意理解识记虚词的用法,二者不能偏废。忽视了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会导致理解判断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