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鼾症,即儿童在睡眠中出现的打呼噜现象,医学上又称为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是一种日益受到关注的儿童健康问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儿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患病率高达1.2%~5.7%。这一疾病不仅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还可能对其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心血管健康及社交能力产生长远的不良影响。因此,探讨小儿鼾症是否可持续到成年期以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及方法,对于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儿鼾症的成因与特点。
小儿鼾症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解剖结构异常(如扁桃体肥大、腺样体增生、鼻中隔偏曲等)、肥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以及感染等。儿童鼻腔、喉部、口腔等部位的狭窄,使得气道容易受阻,进而引发打鼾。此外,肥胖儿童由于喉部脂肪堆积,也增加了呼吸道狭窄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腺样体作为导致小儿鼾症的常见原因之一,通常在7岁左右发育到最大,11岁以后逐渐萎缩,但这一自然过程并不能完全消除鼾症的影响,尤其是其对儿童成长发育的潜在危害。
二、小儿鼾症对成年期的影响。
虽然腺样体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萎缩,但小儿鼾症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其影响可能持续到成年期。长期打鼾不仅会导致儿童睡眠质量下降,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还可能对智力发育、心血管健康产生不可逆的损害。此外,长期张口呼吸还可能引起颌面骨发育异常,形成所谓的“腺样体面容”,这种面容改变往往伴随孩子一生,影响其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小儿鼾症还可能增加成年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三、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鉴于小儿鼾症对儿童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早期干预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打鼾症状,改善儿童的睡眠质量,还能促进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家长和医生应共同关注儿童的睡眠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四、早期干预的方法。
(1)改变生活习惯:鼓励儿童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侧卧睡眠有助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减轻打鼾症状。
(2)治疗原发病:对于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和扁桃体炎、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减轻症状。
(3)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抗过敏药物或抗炎药物来减轻呼吸道炎症,从而减少打鼾。但需注意,药物治疗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4)手术治疗:对于喉部解剖结构异常的儿童,如扁桃体肥大、腺样体增生等,若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可以有效地解决气道阻塞问题,从而减轻打鼾症状。
(5)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于严重的小儿鼾症,可考虑使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PAP),以改善儿童的睡眠质量。
(6)口腔矫治:对于可能合并口腔及颌面发育问题的OSA患儿,建议进行口腔评估,必要时进行口腔矫治器治疗。
五、健康小结。
小儿鼾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其危害不容忽视。虽然腺样体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萎缩,但小儿鼾症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其影响可能持续到成年期,对儿童身心健康产生长远的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和医生应共同努力,关注儿童的睡眠状况,进行早期干预,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治疗原发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改善儿童的症状,减轻危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甜美的梦境和灿烂的未来。
作者:广州新市医院耳鼻咽喉科 李洋
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审核:姜峰
加入“姜大夫答疑”读者群
分享交流专业、有趣的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