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要会听,会看,会跟,会谈,防范孩子受到霸凌

全文1460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校园安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家长、教育者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专家建议家长、教师和学生提高防范意识。

02专家表示,校园欺凌是一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包括显性伤害和隐性伤害,学生应学会保护自己并寻求帮助。

03遇到校园欺凌和暴力,学生应保持生命第一,财产第二的原则,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

04除此之外,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反常行为,如厌学、不愿意上学等,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05专家建议家长与孩子建立情感认同,成为朋友,以更好地支持和关爱孩子。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编辑:陈田木

新学期,校园安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家长、教育者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从一年级新生适应新环境的挑战,到青春期学生面对的心理压力和不良行为诱惑,诸多问题亟待解答。

本期特别邀请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教育学博士、预防犯罪专家王大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苏德超,中国心理学会科普讲师方玲,深入探讨影响校园安全的诸多因素,包括校园霸凌、网络成瘾、青春期不良行为等,并提供预防策略和解决方案。

图片

方玲:新环境中,校园霸凌也是潜在的一个不安全因素,我们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王大伟:校园欺凌是一种很丑恶的社会现象,它往往是指一个人或者多人长期对一个学生实施多次的反复的侵害,不仅包括显性的伤害,比如暴力、抢劫、殴打,也包括隐性伤害,比如说起外号、孤立。有的专家认为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不是一个概念,校园暴力更严重一点。

遇到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中小学生应该怎么办?比如说暴力侵害,在厕所里好多男孩子打一个男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打得赢就反抗,打不赢就想办法迅速离开现场,告诉老师和家长,依靠校规校纪来解决,要以保护自己为主。还有一种是抢劫型的,我们有一个小歌谣叫:自行车,新书包,漂漂亮亮刚买到,坏蛋抢去不硬拼,生命第一要记牢。有人说那我爸爸刚给我买了一个新自行车,被抢去了之后爸爸会不会批评我?实际上爸爸把你的生命看着比那个自行车要重要得多。这里有个原则叫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另外,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需要跟同学矛盾区别开来。两个小男孩一摔跤,脑袋磕到暖气上了,他也流血,这属于同学打闹,但不属于校园欺凌,要注意甄别。同学之间也有闹矛盾的时候,两个人可能有两三天不说话,但他绝对不会产生心理阴影。给同学起不好的外号,好多人都给他起一个外号,取笑他,那就有问题了。

我们不仅要教孩子们事后的应对,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怎么防范校园欺凌,一定是防范为主。学生一旦遭遇校园欺凌之后,学校和家长立刻启动救助机制,一个是生理救助,带孩子去看病;第二个是法律救助,同时要保护孩子的隐私权,肖像权,还有名誉权;还有一个心理救助。作为家长,还要有“四会”——会听,会看,会跟,会谈。下学回来以后跟孩子经常聊聊天,看看孩子身上有没有什么伤,孩子不愿意上学了就在上下学路上看看,说不定真有那坏孩子在那儿等着要欺负他,这是家长的智慧。

方玲:对于校园霸凌这样的一些恶性事件,家长怎么样给他心理上的支持呢?

苏德超: 有些孩子可能受到霸凌之后他不说,他只是表现为厌学,不想去上学了,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常。校园霸凌严重的话,要请专业的心理咨询的老师,看心理咨询的诊所。我跟我的孩子之间是几乎透明的,他在学校发生什么事会跟我分享,我有什么事情我也愿意跟他说。他会问我,爸爸你今天做了些什么,你要从你送我上学开始讲起,他这样问我,我也可以问他,这样我就可以知道很多细节。

像我们小时候都遭遇过校园霸凌,不是说你成绩好,老师表扬你,你就不会受欺负,有可能你越优秀,那些孩子越欺负你。在一二线城市,霸凌的情况可能稍微好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打工夫妻,留守儿童,孩子在家里跟着爷爷奶奶,但爷爷奶奶平时可能打麻将,打牌,玩手机,不太关注孩子的变化,其实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监护孩子的人更应该把王老师说的会听,会看,会跟,会谈记在心里。

方玲:校园霸凌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中间亲子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我们父母提出了哪些要求?

苏德超: 父母首先要跟孩子做朋友。现在有很多父母总会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你好,爸爸妈妈打工那么辛苦,上班那么辛苦,加班那么辛苦,甚至都不休假,就是为了多挣钱,都是为了你。其实真的好、真的爱,是成全和陪伴,教育是一个马拉松,你得陪着孩子跑一段时间,而不是你给孩子画一个蓝图,孩子去执行就行了,把电脑程序输进去,直接运行就可以了,不是这样的。家长一定要跟孩子有情感认同,跟他交朋友,有话聊,很多东西才能聊得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新闻教育频道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