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高光友的传“漆”人生

图片

漆艺,历经岁月洗礼,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铸就了卓越的制作技艺。从漆液的流淌到漆器的诞生,从技术到艺术的延展,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力与智慧。

图片图片



《乾隆通志》记载:“黔之革器以大定(大方)为最佳”。大方漆器,色彩绚丽,美如画卷,令人赞叹。大方漆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大方彝族漆器制作髹饰技艺在200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片

走进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开发有限公司,各式各样的漆艺作品琳琅满目,摆件、笔筒、茶杯等工艺品都展现着独特魅力。彝风红与黑的色彩搭配里,包含了匠人对漆艺的理解和把握,漆艺里不仅有生活,更有深厚的文化沉淀。

图片图片图片

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光友生于大方、长于大方,儿时常看到父亲从房前屋后高高的漆树上采割生漆,熬制后在旱烟盒上制作精美的图案,心里对漆器暗生情愫。

图片

青年时期的高光友曾在国营大方县漆器厂装饰车间学艺,后来尝试家庭式漆器作坊,主要外接漆器加工和磨漆画等,之后受聘于大方县宏发漆器工艺厂、大方县漆器制品工艺厂,创建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开发有限公司。

图片

“漆器绝大多数用的是木胎、布胎,而我们是用牛羊等动物的皮做胎,硬度和张力更佳,也更经久耐用。”据高光友介绍,大方漆器之所以能惊艳世人,大概是因为它从时光中走来,经过了时间的沉淀。一件漆器,制作工艺繁多,有制漆、胎坯、灰底、漆底、装饰5大工艺,细细数来至少有50多道工序,80多道生产环节,所有环节全部由手工完成,每道工序要求很高,只能靠长期从事漆器制作的师傅凭经验来完成,这就是贵州大方漆器的独到之处。

图片

高光友表示,每一件产品都是心力之作,每一步都要做到精准,要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否则功亏一篑。“持续学习和总结经验,成为我的一种习惯,从25岁学艺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依然还在学习和不段总结中。”

图片图片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高光友走遍了贵州台江、丹寨、关岭等少数民族地区写生采风、收集素材,借鉴油画、版画、剪纸等艺术表现形式,陆续创作《古彝夜舞》《索玛花开》《图腾捧盒》等作品,并多次在国内外展演。

图片图片

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开发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示范保护基地、大方县彝族漆器髹饰技艺传习中心,由高光友组建的技能大师工作室被命名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高光友也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图片
文/毕节试验区杂志社  刘广琴 
图为受访者提供


温馨提示
毕节试验区的粉丝朋友们:
由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再次改版,订阅号消息不再是按时间发布顺序展示给用户,没有被星标的账号,粉丝很容易错过推送!

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毕节试验区的文章,请一定要将我们设为星标账号哦(如图所示)

图片

编       辑:侯宏宏  王    璐

编       审:孙良贵  李金贵

监       制:杨   超

总  监 制:李   霓

来        源:毕节试验区杂志社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