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从浙江卫视《遥远的相似》看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

导语

近日,由浙江卫视(中国蓝新平台)推出的探访纪实节目《遥远的相似·印度尼西亚篇》在浙江卫视与Z视介上线,它通过主持人华少的视角,带领观众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印度尼西亚,以其细腻的叙事、真实的个体故事和跨文化的深度体验,揭示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似性与共通性。



一、全球视野下的文化叙事:

通过印尼展开文明对话的探索


在印尼这片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地球上最像月球表面”的奇异地貌上,一场熠熠生辉的文化“奇遇”就此开始。节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不只是从宏观的历史、政治角度来讲述“一带一路”,而是通过个体的生活经历,打破了距离与差异带来的隔阂,看到文化交流如何在无声中产生持久的影响。

在市井文化与城市现代化交织的场景中,我们读懂“你我他”,连结古今、理解当下,印尼人把鲜花投入火山,中国人向水池投硬币,人类之于幸福的祈愿显得朴实又诚恳;日惹六公里的宇宙哲学轴与北京的中轴线遥相呼应,折射出对秩序之美的极致追求等等。纵然相隔山海,被不同文化养育的人们依然能在细微之处找寻到同频共振的地方,“文明不远万里的抵达”在新时代的交织中有了更为生动的注解。


图片


二、文明对话中的深层挖掘:

从基础建设到文化交织的蓝图


《遥远的相似》把镜头聚焦于现实生活的实际,赓续包容开放理念的对话在当下变得更有活力,见证着跳动不止的文明脉搏。在曾被当地作家调侃“平均一生要在交通上花费 10 年时间”的雅加达,我们见证万山俱越、凝结纽带的力量。当12306异地登录,雅万高铁的到来提高了印尼人出行的便捷度。

凭借拍摄雅万高铁而成为当地红人的“追车侠”南达尔,他的故事描摹出梦想和速度的种子如何“落地生花”,传递出中印尼两国在合作中的相互理解与共鸣。在雅万高铁的建设过程中,中方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还融入了对印尼文化的尊重与理解,比如中国团队在硬件设施上还结合了当地特色设计,编织感的站台顶棚,印尼国旗配色的变形纹车身,以及巴迪克蜡染花布的传统纹饰座椅套等等。


图片


三、从个人故事到文化共鸣:

跨越国界的情感连结


作为一部探访纪实类节目,《遥远的相似》在实地走访中成为传承文化的“记忆相册”,镌刻下有温度、有思考、有情感的人文叙事。在普通人的生活故事中,我们感受到无论距离多么遥远,文化背景多么不同,此岸与彼岸之于拥有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景是共通的。

在海外华裔张弘毅老先生的讲述里,我们动容于“侨批”如何承载起跨越山海的乡愁与情感,在纸短情长中回望漂泊游子们难以言说的思念。无论是早期下南洋的华侨,还是如今在“一带一路”项目下投入建设的中国人,奋斗与坚韧始终是他们生命里的“主旋律”,家与国是灵魂深处最沉重的牵挂。在印尼边陲小岛沙璜,华少跟随中国快递公司旗下的快递员朱利安,勤勤恳恳地体验了一天的快递工作。这位印尼快递小哥的工作印迹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经济合作成果,更是中印尼两国人民在民生领域合作的真实写照。

就如节目所言,真正的奇遇,不在于解锁地图上未曾标注的地点,而是我们愿意以开放和谦逊的姿态去接纳不同,拥抱未知,“遥远的相似”或许就是其中一种解法。自播出以来,《遥远的相似》登陆微博纪录片榜top2,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500万,#当12306在印尼异地登录#、#中国快递打通印尼海岛最后一公里#等话题引发网友热议,中秋短片《侨见赤子情》让无数网友被海外华人华侨心系故土、敢闯敢拼的精神感动,其中#张栋梁讲述初代下南洋#、#侨批是跨越大洋的纸短情长#的话题微博阅读量1570.2万,并登陆微博热搜。


图片


2024年以来,浙江卫视(中国蓝新平台)积极拓展文化文艺品牌出海,助力文化交流。纪录片《李叔同》登陆海外地标户外大屏,英文纪录片《宝藏》于两会期间登陆央视国际CGTN纪录频道,向国际社会分享中华文化瑰宝。《奔跑吧12》收官之战再次以文艺节目为支点,撬起了中外友好交流的杠杆。同时积极打造“王牌综艺1日游戏体验卡”海外线下活动,通过优质内容与观众的深度交流,探索全新的海外传播路径。未来,浙江卫视(中国蓝新平台)还将继续打造融通中外的桥梁纽带,创新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作者冷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视听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姚怡斐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图片

 监      制:史   杰

 轮值主编:贺   涛

 后期编辑:冯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