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楷人物画中的“留白”丨崔志平

图片

梁楷,南宋时期具独创精神的禅画画家,师法贾师古,多绘人物、山水、佛道、鬼神,为人放荡不羁。他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独创减笔、泼墨画法,开创我国大写意人物画之先河。梁楷画风上的创新对宋元明清乃至今天,都产生着重要影响。研究梁楷者众多,大多集中在其生平、作品、绘画风格、影响与画风的转变上,鲜有对其人物画“留白”进行具体探讨。本文通过对“留白”在梁楷人物画中的表现以及对现代给画创作的启示进行解读,旨在为研究梁楷提供新视角,对中国画创作提供一定借鉴。

梁楷人物画“留白”的表现与作用

文/ 崔志平

一、梁楷人物画“留白”的表现与作用

清人笪重光《画荃》云:“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观……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所以在中国画艺术表现中,空白部分是整个画面精彩之部分,是不可忽略之处。

(一)梁楷人物画“留白”表现

1. 构图呈现

构图亦称“章法”“布局”“置陈布势”“经营位置”,在绘画中指按形式美的规律来组织画面的方法,讲究先立意,后根据画面需要通过虚实、疏密等表现手法来进行布置,“留白”也是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构图好坏对整幅作品的优劣起到重要作用,也是画家独创新意的关键。下文以梁楷作品《太白行吟图》为例进行分析。

图片

▲ 梁楷《太白行吟图》

《太白行吟图》是梁楷减笔画代表作品。画家将人物衣袍内部作空白处理,与背景浑然一体,头部刻画细致,头发、胡须丝丝可见。这种画面中大面留白的表现形式将李白的才华横溢、潇洒飘逸、豁达而直率的个性、正直与骄傲的品格表现得一览无余。画家通过画面空白的构图方式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2. 笔墨运用

笔墨是绘画技法的总称,是心性的一种笔踪流露。画面中所用墨处,以此来表现画面的主体。“留白”也称之为“布白”,在中国画构图中有“实布”和“虚布”两种表现方法,其中“实布”是有墨处是形象,空白处为背景,空白为笔墨服务,具体是通过笔墨形象表达画面意境,以白显形,以达到虚中显实。这种巧妙地运用“笔墨”来突出“留白”的处理方法,在梁楷的人物画中具独特之处。

图片

▲ 梁楷《泼墨仙人图》

《泼墨仙人图》通体以泼墨般的淋漓水墨充分表现出仙人悠然自得、步履蹒跚的癫狂醉态,有意将五官压缩,人物的胸部与肚子用墨线勾勒外形和内部,通过大笔泼墨将肚子大片空白衬托得淋漓尽致,变大虚为大实。人物形象突出,笔墨极具爆发力,为画面中最精华之处。画面中,梁楷巧妙运用空白对比,虚实互衬,深化主题,通过对画面的把控使思路超越时空界限,神游物外,创造出玄妙绝美的作品。

(二)梁楷人物画“留白”作用

 

上文我们以《太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为例,分析了“留白”在梁楷人物画中的表现,下文笔者还将以这两幅作品为例去探讨“留白”对画面所起到的意境美扩大、“画外味”加浓、节奏感增强的作用。

 

1. 意境美扩大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最早体现在诗论中,后延伸至绘画。绘画中,意境是情与景高度融合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情与景汇,意与象通”。意境最根本的美学是要在有限的外在形式中去表现无限的内容,从而达到“象外之象”“象外之景”,为欣赏者的想象创造广阔的空间。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云锁其间则高;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一幅画,如果将一切都一览无余地表现出来,就会显得毫无生气。梁楷的《太白行吟图》,画面除李白以外,皆空白处理,将多余的景“藏”起来,景越藏,则境界越大,从而达到一种“无余处似有景,形不见而意现”的妙境,使欣赏者在根据自己的审美修养获得审美享受,使有限变无限。加大画面空白的存在,有利于使整个画面的境界进一步扩大,意境深远。

图片

▲ 周思聪《王道乐土》

2. “画外味”加浓

 

艺术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再创造,是除去不需要的,留住自己所想表现的。梁楷《泼墨仙人图》中,不仅展示梁楷笔墨之功力,更表现了对画面的处理能力之大胆,将与主题无关的一律删除,画面作大片空白处理,看似虚无,却虚中有实,让观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加以补充与体会。作品中,“若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泼墨仙人图》中,人物亦实,实中有虚,背景为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相互对比而存在,虚实相生,从而充实作品的画外意蕴。

3. 节奏感增强

 

“有规律的反复,形成节奏……节奏是事物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符合人类生活的需要的。”使画面形成一种节奏,亦是一种审美需求。在国画中,节奏是笔墨变化、造型大小、疏密程度等,在画面上布置空白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画家在对画面景观的处理时,将主观情思寄情于此,将人的内在节奏与自然界相互融合。《李白行吟图》中,画家将李白置身于大片“留白”中,采用简笔勾勒人物外形。从整体画面看,人物实与背景虚形成对比。从具体人物看,细笔描画头部,头发的黑与面部的白、胡须的黑形成一组对比,头发黑到衣领灰再到衣袍的大片“留白”,又从衣摆灰到白再到鞋的黑形成三组对比,此外,画家运用笔法将人物分割成大小不等的面块,加强了整个画面的节奏感。

图片

▲ 周京《面孔》

二、梁楷“留白”对现代国画创作的启示

“留白”在国画的创作中最重要的是传达出意蕴,若丢失了意蕴,就丢失了最应有的作用与价值。中国画注重以虚显实,从局部表现神韵,从“留白”处去引导欣赏者进人更为主观的精神世界中去。在新时代环境下也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它们继承传统“留白”的表现方法而进一步突破,给观众带来不同感受。

如周思聪的作品《王道乐土》,画面中、作者运用几何线条的交错、抽象变形的人物造型,重新组合绘画语言,再通过大量黑白灰关系和留白手法表达画面的整体形式感,再现了那段历史时刻。再如周京新人物画《面孔》,画面布局上,画家以人物背景为白,使脸部的“留白”与背景相融合,并与额头、领口的“留白”形成呼应,构成虚实对比,使得笔墨更加生动有趣,气息通畅。这些作品中都是在传统的“留白”手法基础上赋予新鲜血液,给观者以全新的感受。“留白”的形式在各种题材中都得以覆盖展现,因此我们需要做出各种对材料和形式及思想的大胆尝试,不断去变化革新。

本文刊于:《美与时代》

编者有删减

图片

书画家简介

图片

崔志平,字士心,山西长治人,西安美术学院山水画创作与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山园栖隐》入选“天府风情”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山水镜像》获西安美术学院红星奖三等奖;

作品《春风十里》入选山西省众志成城,春暖花开作品展,并收藏;

作品《陇上新雨》入选山西省脱贫攻坚,奋进小康美术作品展

山水画作品《秋意》入选陕西省第四届写生作品展;

作品《秋觅》获得“梦从这里出发”山西省首届高校毕业季作品展”一等奖。

图片

作品欣赏

图片

图片

▲《山水镜像》240×200cm

图片

▲《天接云涛连晓雾》180×180cm

图片

▲《山园栖隐》200×240cm

图片

▲《满贤林》200×240cm

图片

▲《湖光山色》131x33cm

图片

▲《云林烟峰》136x34cm

图片

▲《千重树》132x34cm    

图片

▲《青山》132x34cm

图片

▲《长河隔净空》108x32cm

图片

▲《千时一窗》132x34cm

图片

▲《听松图》132x33.5cm

图片

▲《花卉系列》之一 67x44cm

图片

▲《花卉系列》之二 67x44cm

图片

▲《花卉系列》之三 67x44cm

图片

▲《花卉系列》之四 67x44cm

图片

▲《花卉系列》之五 132x33.5cm

图片

▲《荷气》132x33.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