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为进一步宣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与“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联合推出“理论及时语”系列短视频,以学习达人对话党校学人的形式,邀请来自各领域的学习达人结合自身工作提问,市委党校专家针对性作答并解读“七个聚焦”的深意,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学习参考。今天推出第四集。
第四集: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对话嘉宾:
潘婷婷(普陀区石泉路街道中山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张晓杰(上海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副教授)
1.目前,上海已打造15家“智慧社区(村庄)示范点”,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方面,如何进一步深化社区建设,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伴随着国际化、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与多元化快速发展,很多复杂问题涌现在基层,催生了智慧社区建设与数字化治理创新。早在2013年,上海就发布了《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从2019年开始打造智慧社区(村庄)示范点,成效初显。
未来,一方面,在智慧平台上,要更集约、更集成,提升社区全周期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在应用场景上,要更亲民、更智能,不仅要完善民情反馈、风险研判、及时响应、舆情应对的敏捷机制,更要在服务方式上打造泛在的“指尖办、网上办、就近办”数字化服务场景,推行个性化定制、远程医疗、数字服务地图等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形成社区数字生活新图景。
2.在普陀区石泉路街道,居民出门步行不到15分钟就能到达社区养老服务站、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托育服务中心……如何推广此类“15分钟社区生活圈”服务模式,让居民切实享受到城市发展成果?
随着上海整体人口结构演变,“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推广越来越迫切。如何推广呢?一是规划布局,根据居民密度和需求,合理规划社区生活圈的规模和位置,确保覆盖面广且便利;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做好场地设施和公共空间的预留、腾挪与筹措工作;三是多元化服务资源嵌入,在家门口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四是智能化模式,一键触达、在线服务平台、移动应用等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15分钟不能只是物理空间的触达,更多要体现居民享受服务的便捷度;五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提供居民参与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和管理的渠道,吸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实现价值共创。
3.随着数字技术、机器人、24小时呼叫转接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引入,社区养老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此过程中,如何做到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并重,确保技术为民所用?
有三个方面很重要。一是技术端,要充分体现老年用户中心设计理念,始终以老年人的需求和便利为中心,确保技术易于使用,符合老年人生活习惯;二是用户端,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数字化培训,普及数字素养,同时多渠道保留传统面对面服务方式;三是政策端,要适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和规范养老服务中的技术创新,确保技术为民所用,同时保护老年人的权益。